北极星
      北极星为您找到“电力碳计量”相关结果189

      来源:南京溧水区政府2025-01-14

      推动数字赋能工业绿色低碳转型,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推动传统产业工艺流程和设备绿色低碳升级改造,加强节能减排技术开发应用,推进溧水天山水泥碳计量碳管理项目建设,打造低碳水泥制造示范。...《方案》指出,推动“源网荷储”一体化发展,以负荷侧微电网技术应用试点项目为引擎,拓展应用场景,助力构建新型电力系统。

      来源:电网头条2024-12-19

      建设杭州西部绿色能源基地,依托山川资源能力,协同并举集中式与分布式能源,有力推进本地新能源高质量开发;通过开展全量新能源接入、“零碳”充电网建设等业务,主动服务政府“能碳智治”,主动打造“杭州能源双碳数智平台”,率先开展碳计量

      《<mark>电力</mark>行业碳排放<mark>计量</mark>审查规范》地方标准发布

      来源:镇江市市场监督管理局2024-12-18

      该规范由镇江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提出,并组织镇江市计量协会、镇江市计量中心、国家能源集团谏壁发电厂、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镇江供电公司等单位共同起草,是江苏省内首个电力行业碳计量审查地方标准。

      来源:电网头条2024-12-11

      2023年5月,辽宁省碳计量中心(电碳)挂牌筹建。国网辽宁电力成为国内首批筹建省级碳计量中心的单位之一。2024年4月,东北首套移动式四足巡检机器人在220千伏港东变电站实现电缆隧道全自主巡检。

      来源:江苏省盐城供电公司2024-12-02

      要拓展增绿服务,积极探索碳计量等碳普惠服务,助力企业降低碳排放;他们规范、公平、高效开展高校毕业生招聘,深化“334”青年员工培优行动,加大一线技能专家培育帮扶力度,帮助优秀人才成长为“实战型”专家,以研究专业化支撑教学精准化

      来源:电联新媒2024-11-13

      先进信息技术的支撑是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驱动力量,例如碳计量基础能力建设、“源网荷储”的高效协同、分布式分散式新能源的汇集利用等关键环节都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撑。...在日前由中国电力发展促进会(简称“电促会”)主办的2024电力数字化大会上,南方电网公司首席人工智能官、首席专业技术专家李鹏如是说。

      预见未来:「<mark>电力</mark><mark>计量</mark>采集」革新趋势洞察

      来源:朗新研究院2024-11-06

      因此,如何开展电力碳排放计量将成为重点关注内容,精准、全面的电力碳计量方法是实现新型电力系统低碳发展的技术基础。

      来源: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24-10-31

      ,包括企业碳计量、个人碳计量、微课堂、碳讯四大板块,在碳排放数据计量、分析、辅助管理等方面为企业及公众提供专业支持,集碳核算实践与低碳科普知识推广于一体,在拓宽数字化系统应用范围的同时,也以数字化工具鼓励全社会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国家能源局征集智能电网领域重大攻关需求建议

      来源: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公共服务平台2024-10-24

      :多元主体聚合消纳与分散调控、海量用户智能用电与能效管理、轨道交通高效智能牵引供电、大规模电动汽车与电网智能互动、微电网群体与配电系统互动调控和保护、智慧能源互联网高效运行、电—氢—热多能优化协同、电碳计量等...,电力系统智能化、电力专用高性能计算、电力智能动态安全防护、电网基础软件等电网数字化智能化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

      来源:湖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2024-09-30

      依托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开展建筑领域碳计量试点,建立完善全省公共建筑能耗监测平台,支持与荆门等公共建筑能耗监测平台数据对接。结合《湖北省公共机构能耗定额》,逐步实施建筑能耗限额管理。...探索发展高效柔性智能调控技术,推动建筑群整体参与电力需求响应和调峰。(四)推动建筑用能低碳转型贯彻执行《关于加强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管理的通知》,推动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应用。

      许继电气:2024年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10.35%

      来源:北极星输配电网2024-08-30

      首款电碳计量表和碳计量监测平台在河北成功应用。虚拟电厂运行管控系统在宁夏、湖南等地实现应用。...拥有单板、装置、屏柜、舱房及系统级的电力设备全平台设计与生产制造能力。

      来源:国家电网报2024-08-27

      国网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以满足电力系统各环节碳核算计量需求为出发点,建设吉林省碳排放量监测示范区。...8月15日,吉林省长春市一汽红旗繁荣工厂变电室安装了带碳计量功能的电能表,并成功读取当天厂区碳排放数据。

      来源:中国电力报2024-08-14

      全面深化能源大数据应用,部署生产模拟系统,建成电能碳全要素协同的节能降碳管理平台,率先形成体系化碳计量标准和碳效评价体系,助力建设节约低碳型社会。强化调节能力,释放各要素互动潜能。...新型电力系统是新型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能源高效可靠消纳的主要载体。

      来源:台山市人民政府2024-08-13

      鼓励与广东电网公司合作拓展珠西区域绿电、绿证及碳计量等新模式业务。支持能源大数据、能效评价、能源金融服务、新能源装备...大力推进高比例容纳分布式新能源电力的智能配电网建设,提升对可再生能源电力的输送和消纳能力,鼓励通过创新电力输送及运行方式,实现可再生能源电力项目就近向产业园区或企业供电。

      来源:台山市人民政府2024-08-13

      鼓励与广东电网公司合作拓展珠西区域绿电、绿证及碳计量等新模式业务。支持能源大数据、能效评价、能源金融服务、新能源装备线上线下交易等平台建设。加强重点用能单位管理。...大力推进高比例容纳分布式新能源电力的智能配电网建设,提升对可再生能源电力的输送和消纳能力,鼓励通过创新电力输送及运行方式,实现可再生能源电力项目就近向产业园区或企业供电。

      来源:国家发展改革委网站2024-08-09

      修订绿色产品评价通则,增加低碳指标,研究制定绿证和绿色电力消费相关标准,加强钢管、卫生陶瓷等绿色产品评价标准制修订。“双碳”计量方面。一是加强碳计量基础能力建设。

      来源:发改委2024-08-08

      按照统筹发展、需求牵引、创新突破的原则,加强碳计量基础能力建设,完善碳计量体系,提升碳计量服务支撑水平。...按照统筹发展、需求牵引、创新突破的原则,加强碳计量基础能力建设,完善碳计量体系,提升碳计量服务支撑水平。

      来源:发改委2024-08-08

      按照统筹发展、需求牵引、创新突破的原则,加强碳计量基础能力建设,完善碳计量体系,提升碳计量服务支撑水平。...2025年底前,研制20项计量标准和标准物质,开展25项关键计量技术研究,制定50项“双碳”领域国家计量技术规范,关键领域碳计量技术取得重要突破,重点用能和碳排放单位碳计量能力基本具备,碳排放计量器具配备和相关仪器设备检定校准工作稳步推进

      来源:国家发展改革委2024-08-08

      按照统筹发展、需求牵引、创新突破的原则,加强碳计量基础能力建设,完善碳计量体系,提升碳计量服务支撑水平。...2025年底前,研制20项计量标准和标准物质,开展25项关键计量技术研究,制定50项“双碳”领域国家计量技术规范,关键领域碳计量技术取得重要突破,重点用能和碳排放单位碳计量能力基本具备,碳排放计量器具配备和相关仪器设备检定校准工作稳步推进

      来源:国家电网报2024-08-06

      “双高”电网故障主动防御难题;推进煤电机组深调、规模化车网互动等调节资源开发技术研究应用,支撑江苏新能源开发远景目标实现;服务江苏省产品碳足迹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攻关碳溯源、碳计量等领...目前,国网江苏电力有4个公司实验室和2个公司“赛马”实验室。结合江苏特色科学规划实验室发展,该公司发挥先进配电组网、新型电能计量等公司实验室平台优势,拓展培育海上风电、负荷柔性调控等领域科技成果。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