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国家电网报2023-04-28
据介绍,成都大运智慧保电系统以融合成都市35千伏~500千伏的主网数字模型和为大运会供电的枢纽变电站运行数据的大运会电网可视化模型为基础,接入统一视频平台、智能电网调度控制、用电信息采集等22个子系统,
来源:北极星输配电网2023-03-21
/微电网调度控制实践 高端对话“双碳”及新型电力系统下的智能配电网发展四、会议亮点20+行业专家两大电网公司及各网省电力公司代表参会150+配电领域知名单位设计院、解决方案提供商、设备商、智能化数字化赋能企业共同交流分析国内配电市场变革洞悉新形势下的新机遇分享最佳的智能配电企业项目案例现场专家面对面最新配电规划政策剖析
来源:重庆信息通信业2023-03-03
案例背景本案例基于5g网络能力服务化关键新能力,全方位考虑电网调度控制工作生产管理、工程落地、业务性能需求,设计了面向工控自动化场景的5g网络服务套件,以服务套件形式向电网调度控制提供网络服务。
来源:国家电网报2023-02-17
;强化电网调度控制,超前开展负荷、新能源发电预测,细化电煤储运分析,合理安排电网运行方式,精心开展运行控制,统筹做好黄河防汛、防凌调度,筑牢电网“三道防线”;提升应急保障能力,加强电网风险主动管控,深化应用新一代应急指挥系统
来源:国家电网报2023-02-16
来源:北极星电力网2022-12-29
,支撑配电网调度控制、故障处理、运维检修、状态评估、新能源消纳、源网荷储协调控制等传统业务与新兴业务应用,保障优质供电服务。...“点亮一张网”形成配用电一体化的全息、高清、高精的结构化实体,确保配电网图形准确性、数据精确性、全景透明化,将调度、运行、管理等传统线下业务逐步数字化、在线化。
来源:汇川技术2022-06-08
新型协控技术四大特性,助力提高电站运行效率近年来,随着储能技术的日趋成熟,国内储能市场百兆瓦及以上规模储能项目比例持续增加,而储能控制技术的提升,在满足电网调度控制需求的前提下,可以提高大容量储能电站的运行效益
来源:山东省能源局2022-06-02
强化5g+智能电网调度示范应用,探索建立新型有源配电网调度控制模式。推进电力基础设施数字化。依托现代信息通信、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等技术,加快推进信息采集、感知、处理、应用等环节建设。...——加快完善智慧电力运行体系建立高效智能调度机制。构建多层次智能电力系统调度机制,重点依托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积极推进山东省源网荷储多元协同调度控制平台建设。
来源:新华网2022-03-14
浙江积极探索新型电力调度体系2021年以来,浙江积极探索新型电力系统调度体系建设,主动支撑国家电网新型电力系统省级示范区建设。国网浙江电力加快电网调度控制方式,从突出主网调度向全网协调调度转变。
来源:中国能源报2022-03-09
,强化新型电力系统频率风险防控;探索将新能源出力预测纳入电网调度控制运行过程,以满足系统频率稳定的要求。...在新能源大规模接入电网的背景下,西北调度控制中心结合新能源出力超短期预测的数值及变化趋势,应用大数据技术对新能源出力预测置信区间系数进行调节,确保电网实时平衡风险可控;持续推进新能源机组快速频率功能改造推广应用
来源:国家电网报2022-03-03
;持续推进新能源机组快速频率功能改造推广应用,强化新型电力系统频率风险防控;探索将新能源出力预测纳入电网调度控制运行过程,以满足系统频率稳定的要求。...西北电力调度控制中心将持续跟踪新能源预测情况,及时优化电网运行方式安排,不断挖掘各类调峰手段,确保新能源高效利用。
来源:国家电网报2022-02-15
●电网调度控制应用国网智研院研究了关系数据模型向图数据模型的转换机制,落实国调中心调控云建设要求,汇集了四川省发、输、变、配约350万台设备模型,并基于图数据库完成发、输、变、配“电网一张图”建设,直观展示发
来源:山东省能源局2022-01-04
《通知》要求,电量以上网为主的分布式光伏,参照集中式光伏场站建设标准,建设自有监控系统统一接入智能电网调度控制平台,实现实时运行信息采集、监视、控制,具备频率、 电压耐受能力;鼓励在消纳困难的地区配置储能设施
来源:国家电网报2021-11-23
核心提示:随着新能源的大规模开发和跨区电网建设的稳步推进,电网调度控制作为电网运行的指挥中枢,面临跨区互联电网电气联系增强、运行特性日趋复杂、不确定性凸显等挑战。
来源:燕赵都市报2021-09-09
“这个标准解决了新区数字化主动电网建设中的具体技术问题,比如未来雄安电网调度控制将会是‘自动驾驶’模式,当电网发生故障时,调控系统能够自动的隔离故障,无需人工干预就可以迅速给用户恢复供电,《技术标准》则具体规定了调控系统需要满足哪些技术要求
来源:国家电网杂志2021-05-14
二、软件方面,加强对大规模复杂电力系统的物理机理的基础研究,提高电网调度控制领域关键核心软件算法的国产化水平,提高电力电子化、强随机性运行环境下对电力系统的感知和预警能力。...电源侧新能源发电的随机性、波动性导致其发电出力较难控制,用电侧的大量分布式新能源接入以及终端负荷的多元化发展,使得源荷匹配更加困难;其次,电力电子化导致新能源电力系统转动惯量降低,抗扰动能力变弱,系统运行状态难以准确跟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