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北极星为您找到“硬碳负极”相关结果26

      来源:武汉工程大学2018-07-25

      合作双方目前对碳负极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以自然资源丰富的生物质为原料,通过简易而绿色的方法,构筑出异质元素掺杂的多孔生物质碳材料,并将其应用于钠离子电池的研究中,以进一步降低碳材料的制备成本和提高碳负极的储钠性能

      后锂电池时代:揭秘哪种电池技术会脱颖而出

      来源:锂电联盟会长2018-02-09

      另外,2009年春,东京理科大学驹场研究室发现了可用于碳负极而且充放电循环特性出色的电解液和添加剂,研究取得了大幅进展。...可利用碳更具有冲击力的是,负极材料通过采用碳也能实现钠离子的嵌入。此前一直作为锂离子充电电池主流负极材料的石墨无法进行钠离子嵌入。

      从技术专利看丰田等企业在固态电池领域的布局之路

      来源:第一电动网2018-02-01

      二、制造技术和材料分析首先看一下材料的发展趋势,随着固态电池的发展,ncm523和石墨/碳负极的电池材料需求会在接下来面临变革。...采用r2r工艺实现电解质薄片化:r2r工艺中,将极片状的正极、负极以及电解质贴合制作成电芯。正极或负极一般是在集流体金属箔上面通过材料成膜形成薄片状极片。电解质要制作成薄片化却非常不容易。

      预锂化方法构筑低温锂离子电池取得突破

      来源:能源材料化学协同创新中心2018-01-04

      在首次充电过程中,锂离子从正极脱出形成li2v2(po4)3,同时脱出的锂离子会嵌入到碳负极,并形成了预锂化的碳负极(lixc)。随后,li2v2(po4)3与lixc构成了一个锂离子电池体系。

      来源:中国科学报2017-09-28

      西安交通大学前沿科学技术研究院教授李巨课题组与中国科学院物理所研究员胡勇胜课题组合作研究发现,以往碳负极研究中的传统半电池方法,严重低估了碳负极的性能,并提出了评估碳性能的改进方案。

      来源:中科院物理研究所2015-12-04

      使用该正极和碳负极组装的非水钠离子全电池的能量密度可达224 wh/kg(根据正负极质量之和计算得到),显示了较好的倍率及循环性能(图4)。...此外,ti替换的样品可用作为水溶液钠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在不除氧的条件下表现出了优异的循环性能,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 nature communications 2015, 6: 6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