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北极星为您找到“调控配一体化”相关结果200

      来源:国家能源集团2024-02-20

      含升压站、风机、箱变、场内线路、道路等)、1座220千伏光伏电站(含升压站、光伏组件、逆变器、箱变、场内线路、道路等)、1座余热发电厂、1座配套储能电站、3条220千伏输电线路、1座220千伏降压站、一体化项目调控平台等

      数智化坚强电网的“四大功能”

      来源:国家电网公司2024-02-19

      ,实现算力支撑电力运行、电力保障算力用能,并通过融合电力算力技术、设备与机制,形成一体化的资源供给与调配服务。...依托电网在能源系统中的枢纽地位,通过跨区域、跨企业、跨设备的多源异构数据高频或实时对齐、协同与融合,牵引供应端智慧电厂、智慧矿山、智慧油田发展壮大,需求端智能用能设备、虚拟电厂等新兴模式培育,以及输送端自适应调控多品类能源供需匹配

      冲锋号已吹响!分布式光伏“新锐”——纳晖新能源拔锚起航

      来源: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独家)2024-01-29

      “当前分布式光伏行业正处在高速发展过程中,出现适当的调控是一种必然现象,经历过几轮行业洗牌才能倒逼企业不断的创新发展与进步。...纳晖新能源推出整村汇流、台区配储的定制方案,其中,整村汇流方案将实现高效空间利用和管理,据每村每户实际情况,定制“光伏+”多场景解决方案,将实惠真正落实到用户身上;台区配储方案则利用台区储能系统提升电能质量和用网安全

      来源:人民网2024-01-25

      “新能源+储能”协调峰谷供电2021年10月,《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明确提出“积极发展‘新能源+储能’、源网荷储一体化和多能互补,支持分布式新能源合理配置储能系统”。...通过对充放电时段的智能化控制,实现峰谷负荷自主、自由调控,减少电网公司负荷调控对公司生产的影响,电力负荷调节能力可以达到22%。在工业绿色微电网内,发电设备可以便捷地将电力运输至附近的储能设备。

      来源:国家电网2024-01-22

      自主研发国内首套配电自动化终端批量调试装置,调试效率提升6倍;深度挖掘营、配、调数据融合潜能,综合应用调控自动化、配电自动化、用电采集等多源系统,构建运行状态主动感知平台,贯通“智能电表+用采系统+量测中心

      创新技术推动数据中心高质量发展

      来源:ABB电气2024-01-10

      深圳绿色云图科技有限公司运营总监徐明微表示:“液冷高功率机柜的应用使得配电系统在绿色数据中心发展中日益重要,通过配电新思考和abb合作的运营实例显著提高能效,减少电力消耗,符合节能新标准与政策导向。”...abb创新的源网荷储柔性调控技术,可以实现需求侧精准响应,构建虚拟电厂,通过智慧的调度实现数据中心与新能源发电动态匹配,支持绿色供能有序衔接和替代,用更绿色的数据中心满足生成式ai为代表的算力需求。

      国家电投新能源发电侧储能关键技术研究及实证通过结题验收

      来源:国家电投集团中央研究院2024-01-04

      将有望指导建成风光储多能互补区域调控系统,将风电、光伏、储能与大电网深度融合,促进网源荷协同调控,提高系统调峰能力,增加电网运行灵活性。...实用价值 1)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通过功率型和能量型混合储能系统配置仿真平台搭建,可定制化为新能源场站提出经济性最优的混合储能配置运行一体化方案。

      南方电网公司数字电网技术装备产业链等重大专项科技项目单一来源采购

      来源:南方电网公司2023-11-07

      ,满足配用电侧中低压电力电子设备高功率密度、高可靠性重大需求;4)突破新型电力系统中新能源构网数字电力电子装备关键技术,研发兼顾惯量控制、自主构网等功能的构网数字装备;5)针对信创环境下云边协同技术和大数据只能存储及联邦查询技术的难点和性能瓶颈

      来源:北极星储能网2023-11-06

      新能源的消纳也成为新瓶颈,所以配储成为新能源建设的必要条件。...在交流侧的安全上,中车在整个电网系统级的控制方面,探索风光储新能源集群的运行和能量调控,以及多元的构网型等关键技术,来支撑新型电力系统的发展。

      河南:分布式光伏可开放容量仅8.6GW!

      来源:河南省发改委2023-11-03

      支持各地与光伏上下游开发企业、金融机构深度合作,探索构建增量配网、智能微网与大电网利益协调共享机制,促进源网荷储一体化开发,研究推动“光伏+储能”、光储充一体化等多元化应用场景建设,因地制宜引导新兴领域智能光伏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

      来源:亮报2023-10-25

      厦门供电公司依托省级调控云平台,探索构建多元源网荷储聚合的新型能源自治体系,创新“省—地—配—台—户”分层协同调控模式。...相较于原先电网调度的‘源随荷动’模式,现在调度侧通过省地一体化中低压负荷预测、精准负荷控制、分布式能源群调群控等新技术,构建了统筹全网全电压等级可调节资源,分层分区精细化调节电网的‘源网荷储协同互动’新模式

      广州数字化转型持续赋能,打造城市电网数字调度标杆

      来源:北极星输配电网2023-09-27

      广州调度大力推行调度全面、独立、程序化操作,目前已实现“三个100”:开关遥控实施率100%、系统级操作程序化应用率100%、调控一体化目标模式运作变电站超100座,调控一体化应用规模南网领先。

      云南:探索研究风光项目配储政策 制定新型储能价格形成机制

      来源:云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2023-09-20

      (三)加大重点领域推广融合应用充分发挥云南绿色能源优势,充分适应高比例、大规模新能源接入需要,初步构建数字赋能、调控灵活、绿色高效的新型电力系统,大力实施“源网荷储一体化”建设,加快市场机制形成,推动电网智能化

      来源:能源评论2023-08-29

      国网江苏电力构建新型有源配电网调度运行控制体系,全力提升配电网全景感知、资源管理、柔性调节、精准控制、故障自愈、数智调控能力,在主配微协同控制方面实现了主网侧电力平衡、配网侧源荷互济、台区微网侧自主协同和主动响应

      今夏,虚拟电厂已经证明实力不“虚”!

      来源:北极星输配电网2023-08-28

      当前国内虚拟电厂试点的多为负荷型虚拟电厂,随着“双碳”目标的落实,未来可能会以源网荷储一体化为核心来进行发展。关于虚拟电厂的...今年7月,南方电网分布式源荷聚合服务平台在广州、深圳、柳州三地同步开展虚拟电厂多功能联合调控,标志着我国首个区域级虚拟电厂投入运行。

      【许继数储 领引潮流】许继打造全系列储能产品生态,获院士肯定 专家点赞

      来源:许继集团2023-07-18

      新一代智能化簇级控制储能系统:簇级充放电管控、故障快速隔离、自动均衡控制 不停机在线运维、智能化调控策略、充放电效率提升。...中高压直挂(级联)储能系统:h桥级联多电平拓扑结构,直流侧安全分断技术、功率模块冗余技术、自适应soc均衡技术功率模块和高压箱一体化设计技术、减小占地面积、降低投资成本。

      来源:国网河南电科院2023-07-13

      日前,国网河南电科院受邀参加“建筑光伏一体化应用技术交流会”,魏小钊做“智慧台区分布式资源透明感知建设与应用”专题汇报,针对智慧台区建设方案、功能定位、服务重点和试点应用发布最新工作成果。...实现台区供用电信息汇聚和就地化分析决策;二是差异化部署端设备,按需加装静止无功发生装置、线路监测单元、分布式有源不平衡补偿装置、柔性直流综合调压装置、光储充信息采集单元等各类新要素终端,打造台区末端感知体系,有效挖掘源荷储调控潜力

      来源:贵州电网2023-07-13

      消得掉——推动“调控侧”快速发展由于新能源具有随机性、波动性、间歇性等特点,电源、电网、负荷如何有效配合、一体化发展?构建新能源可观可测可控一体化平台,是贵州给出的“答案”。...“十四五”期间,贵州电网公司还将建设数字孪生电网,打通源、网、荷、储各环节,提升输、变、配各环节数字化、智能化水平,确保清洁能源输送“血管”的畅通。

      毕亚雄:海上风电机组大型化和风电场规模化的机遇与挑战

      来源:风能专委会CWEA2023-07-07

      国际上普遍采用的大容量机组、一体化设计、大型海工装备等技术创新,有效促进海上风电降本提质;风电试验场及产业基地建设促进海上风电产业良性发展。...他提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海上风电与海洋经济发展与安全协同、海上风电降本增效路径、海上风电高质量发展技术协同与发展协调、风电机组大型化与风电场规模化趋势、资源竞配。

      来源:新疆发改委2023-05-22

      新能源配建储能自行选择与配建主体一体参与市场化交易或通过技术改造转为独立储能后单独参与,涉及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的储能原则上暂不转为独立储能。...同一区域内已建成的配建储能设施具备独立计量、独立控制条件的,可通过技术手段改造转为独立储能(含共享储能),实现储能的系统调控和单独计量功能,具备统一调度和交易结算的技术条件。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