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北极星为您找到“负碳经济”相关结果244

      来源:汕尾市市场监督管理局2023-10-19

      二、推动经济质量效益型发展(三)增强质量发展创新动能。推动建立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质量创新体系。...积极引导支持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开展低碳零碳负碳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和应用,利用生态环境科技赋能高质量发展,推进生产、消费、流通各环节绿色化、循环化、低碳化。

      来源:中国电力报2023-10-13

      在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中,做好“走向零碳、发展负碳”,制定中国石化氢能“十四五”发展规划、中国石化上游企业新能源“十四五”及中长期发展规划,积极推进新能源业务发展。...石化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和支柱产业,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和重点行业之一,应该走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前列。推动石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和绿色低碳转型,是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所在。

      来源:北京市科委2023-10-11

      积极探索负碳与碳转化前沿技术,重点培育可能突破的技术点。二是加速升级迭代,推动低碳和零碳技术装备攻关。...为了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碳达峰碳中和重大决策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落实落细《北京市碳达峰实施方案》,深化城市战略定位,强化科技创新引领,近日,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和信息化局

      来源: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2023-10-11

      积极探索负碳与碳转化前沿技术,重点培育可能突破的技术点。二是加速升级迭代,推动低碳和零碳技术装备攻关。...北极星输配电网获悉,日前,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生态环境局四部门联合印发了《北京市碳达峰碳中和科技创新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力争率先实现技术突破,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贡献科技力量

      来源:广东能源集团2023-10-10

      项目组筛选出获耐受生物质电厂原始烟气成分的微藻,开发了立柱式光生物反应器及其技术工艺体系,二氧化碳吸收利用率达到90%,微藻生物量面积产率大于30克每平方米光照面积每天,开创了国内首个“生物质电厂-微藻固碳-资源化利用”的负碳经济新模式

      来源:中国电力报2023-09-28

      从黑色煤炭到绿色煤电——中国工程院院士谈煤电转型升级在“双碳”目标及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大力发展新能源是实现低碳转型的必然要求,是实现经济安全可持续发展的国家战略。...“我国煤炭转型一定要建立在新能源可靠替代的基础上,也就是应先立后破,大力发展生物质发电取代煤电,最终实现煤电的零碳化转型,因此现有煤电升级改造(低碳)+生物质混烧(零碳)+碳捕集、利用和封存(负碳)的技术路径

      来源:北极星环保网2023-09-22

      文件提出,落实省绿色低碳产业引导目录及配套支持政策,重点发展节能环保、清洁生产、清洁能源、生态环境、基础设施绿色升级、绿色服务等绿色产业,加快培育低碳零碳负碳等新兴产业。...突出科学降碳、精准降碳、依法降碳、安全降碳,统筹稳增长和调结构,坚持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推进,以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为核心,在高效利用资源、严格保护生态环境、应对气候变化的基础上,将碳达峰纳入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

      来源:佛山市人民政府2023-09-22

      文件提出,落实省绿色低碳产业引导目录及配套支持政策,重点发展节能环保、清洁生产、清洁能源、生态环境、基础设施绿色升级、绿色服务等绿色产业,加快培育低碳零碳负碳等新兴产业。...突出科学降碳、精准降碳、依法降碳、安全降碳,统筹稳增长和调结构,坚持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推进,以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为核心,在高效利用资源、严格保护生态环境、应对气候变化的基础上,将碳达峰纳入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

      来源:佛山市人民政府2023-09-22

      落实省绿色低碳产业引导目录及配套支持政策,重点发展节能环保、清洁生产、清洁能源、生态环境、基础设施绿色升级、绿色服务等绿色产业,加快培育低碳零碳负碳等新兴产业。...突出科学降碳、精准降碳、依法降碳、安全降碳,统筹稳增长和调结构,坚持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推进,以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为核心,在高效利用资源、严格保护生态环境、应对气候变化的基础上,将碳达峰纳入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

      来源:北极星电力网2023-09-12

      《开原市贯彻落实国务院、辽宁省和铁岭市扎实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工作方案》印发日前,开原市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印发《开原市贯彻落实国务院、辽宁省和铁岭市扎实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工作方案》的通知指出,积极推进辽宁大唐国际开原庆云堡

      来源:北极星电力网2023-09-11

      供电营业区原则上以省、地 (市)、县行政区划为基础,根据电网结构、供电能力、供电质量、供电经济合理性等因素划分确定。...北京市促进未来产业创新发展实施方案》印发9月8日,北京市政府印发《北京市促进未来产业创新发展实施方案》提出,加快高性能吸收剂、吸附剂及膜材料等碳捕集关键材料开发,推动生物质能碳捕集与封存、直接空气碳捕集与封存等负碳技术研发

      来源:瑞金市人民政府2023-08-30

      (市发改委牵头,市工信局、经开区经济发展局、各相关乡镇配合)2.科学推动新能源健康有序发展。全面协调推进风电有序开发,积极引进垂直风力发电设备制造领军企业,打造风电产业集群。...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系统观念,处理好发展和减排、整体和局部、长期和短期目标、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各层次、全过程,以能源绿色低碳发展为关键,以低碳、零碳、负碳技术创新为支撑

      来源:瑞金市人民政府2023-08-30

      (市发改委牵头,市工信局、经开区经济发展局、各相关乡镇配合)2.科学推动新能源健康有序发展。全面协调推进风电有序开发,积极引进垂直风力发电设备制造领军企业,打造风电产业集群。...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系统观念,处理好发展和减排、整体和局部、长期和短期目标、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各层次、全过程,以能源绿色低碳发展为关键,以低碳、零碳、负碳技术创新为支撑

      来源:瑞金市人民政府2023-08-30

      (市发改委牵头,市工信局、经开区经济发展局、各相关乡镇配合)2.科学推动新能源健康有序发展。全面协调推进风电有序开发,积极引进垂直风力发电设备制造领军企业,打造风电产业集群。...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系统观念,处理好发展和减排、整体和局部、长期和短期目标、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各层次、全过程,以能源绿色低碳发展为关键,以低碳、零碳、负碳技术创新为支撑

      来源:云南省人民政府2023-08-23

      二、主要任务(一)着力推动经济质量效益型发展1.激发质量发展创新动能。探索建立质量领域技术、管理、制度等政产学研用融合的创新机制。...深入开展重点行业、重点产品资源效率对标提升行动,加快低碳零碳负碳技术研发应用,推动高耗能行业低碳转型。

      来源:中国电力报2023-08-17

      由此可见,贵州省煤炭消费比重及能耗强度仍然较高,有较大下降空间,同时贵州省属于典型的二氧化碳高排放、经济低收入省份,高碳排放量与低下的经济发展水平极不相称。...通过设立企业节能降碳新技术应用补贴等方式,提高新技术落地率和产出率,推动新能源技术和负碳排放技术的前瞻性研究,为实现碳中和提供技术引导和技术储备。

      来源:南方电网报2023-08-04

      能源数字化、智能化水平不断提升,能源技术与数字技术、新材料、先进制造技术深度融合,电碳耦合、综合能源服务、智慧能源、低碳零碳负碳等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发展。四是治理体系新。...清洁低碳是底色、安全充裕是前提、经济高效是关键。三者辩证统一,需要通过电力技术、市场机制和商业模式创新来破解这个“不可能三角”问题。供需两端协同发力,灵活智能作为支撑。

      来源:能源新媒2023-07-11

      可是在极端天气加剧的背景下,树木负碳效果的不确定性正在增加。比如,今年加拿大山火的过火面积已接近10万平方公里,树之不存,负碳焉附?...复杂的国际关系拖累能源转型除了遭受灾害性天气反扑、经济技术优势尚不明显等因素制约外,世界能源转型还受到各国之间不团结甚至发生严重冲突的掣肘。首先,地缘政治斗争加剧,严重拖累能源转型。

      来源:广东省人民政府2023-06-19

      开展重点行业和重点产品资源效率对标提升行动,加快低碳零碳负碳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进生产、消费、流通各环节绿色化、循环化、低碳化。...文件提出,推动经济质量效益型发展。增强质量发展创新动能。建立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质量创新体系。推进“广东强芯”等工程,加快发展集成电路、新材料、工业软件、高端装备等产业关键核心技术。

      来源:​北极星碳管家网2023-06-16

      围绕氢能、高端能源装备、低碳冶金等领域,加快低碳零碳负碳等技术创新,突破共性关键技术、重大节能先进装备。开展产品碳足迹核算和碳效评价,推动一批创新产品碳排放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责任单位:市经济信息化委、市发展改革委、市科委)2.巩固提升重点优势产业。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