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北极星为您找到“实验堆”相关结果445

      来源:中国能源报2011-06-29

      据了解,目前全球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国际科研合作项目之一——“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计划”(人造太阳计划),将全面引进达索的方案。此外,该系统在冰川领域的研究可以一定程度上解决能源资源问题。...韩国首尔大学核工程系教授、philosophia公司首席执行官徐钧烈向本报记者表示,其团队运用达索系统的模拟分析,产生了不同的结论,“日本官方称,核反应在事故后立即停止了,而且反应的冷却系统虽然在事故后受到破坏

      来源:中国能源报2011-06-29

      据了解,目前全球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国际科研合作项目之一——“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计划”(人造太阳计划),将全面引进达索的方案。...韩国首尔大学核工程系教授、philosophia公司首席执行官徐钧烈向本报记者表示,其团队运用达索系统的模拟分析,产生了不同的结论,“日本官方称,核反应在事故后立即停止了,而且反应的冷却系统虽然在事故后受到破坏

      来源:新华网2011-05-12

      从上世纪70年代中期起,清华核研院就开始进行高温气冷的研发,1986年,在国家863计划支持下,清华大学正式开始了10兆瓦高温气冷实验堆的研发,2003年,10兆瓦高温气冷实验堆实现满功率并网发电

      来源:中国青年报2011-04-11

      2006年11月,欧盟、美国、中国等7方终于签署协议,决定在法国小城卡达拉舍合作建造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参照iter计划,到2020年,我国自主设计建造聚变实验堆工程所需专业人员1200人,而这不过是一个保守的估计。

      来源:新华网2011-04-05

      从上世纪70年代中期起,清华核研院就开始进行高温气冷的研发,1986年,在国家863计划支持下,清华大学正式开始了10兆瓦高温气冷实验堆的研发,2003年,10兆瓦高温气冷实验堆实现满功率并网发电

      来源:互联网2011-03-16

      2003年1月,由清华大学设计、建造和运营的1万千瓦高温气冷实验堆实现了满功率运行、并网发电,成为中国第一座具有模块化特点的球床式高温气冷实验电站。...“从设计角度来说,四代不会产生溶,理论上能够达到这种效果,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各种不可预知的风险都是存在的。

      来源: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2011-02-23

      中科院制定了20年分三步走的发展规划: 2010~2015年为起步阶段,要建立完善的研究平台体系、学习并掌握已有技术、开展关键科学技术问题的研究;工程目标是建成2mw钍基熔盐实验堆并在零功率水平达到临界...使用钍-铀核燃料循环的熔盐称为钍基熔盐。钍基熔盐具有以下五大特点: 一是本征安全性。

      来源:新华社-瞭望东方周刊2010-12-06

      1995年,清华大学的10mw高温气冷实验堆htr-10开工建造,2003年1月实现满功率并网发电。...1967年~1990年,德国曾建造运行过使用高温气冷技术的一个实验堆和一座示范电站。1990年代,由于德国国内绿色和平主义思想盛行,政府最终决定淘汰核能,高温气冷的项目也随之停止。

      来源:新华社2010-11-22

      现在实验堆建成了,就应该抓紧建设商用快堆。而要实现这个目标必须尽快实现关键技术和设备的国产化,而产、学、研相结合应是最佳途径。这在中国实验快堆上已经有成功的先例。

      来源:《能源杂志》2010-11-08

      而现实中也存在一个多国合作计划,只是建设的不是“诺亚方舟”,而是被称为“人造太阳”的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也就是复制太阳内部的核聚变过程。早在上世纪50年代,人类就实现了核聚变的反应,这也就是氢弹。

      来源:新华军事2010-08-24

      “快堆实现实际应用尚待时日,现在只是实验堆,以后还要经过示范、商用几个发展阶段才可能投入实际应用。”中国工程院院士杜祥琬接受《科学时报》专访时介绍。...比较乐观的说法是核聚变可以在50年后成为实际能源,这50年要走过实验堆、示范、商用等几个阶段。即使再保守一点,预计突破可控核聚变技术应该在100年内。

      来源:互联网2010-08-02

      2000年7月,两国政府签署在中国建造和运行快中子实验堆的合作协议,把中俄快堆技术合作推向新阶段。  ...“快堆技术的困难,比热要复杂得多。中国实验快堆设计过程就是自主创新的过程。”

      来源:中国广播网2010-06-17

      1988年“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计划正式启动。    ...另外,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的反应原理与太阳内部的聚变原理一样,所以它也被人们形象的成为“人造太阳”。

      来源:互联网2010-04-13

      所谓“人造太阳”,即先进超导托卡马克实验装置,真名叫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计划(iter)建设工程。...作为当今世界迄今为止最大的热核聚变实验项目,这一工程旨在模拟太阳的核聚变,即在上亿摄氏度的超高温条件下,利用氢的同位素氘、氚产生热核聚变,从而为人类提供源源不断的清洁能源。

      来源:互联网2010-02-04

      iter计划将分3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从2007年开始至2016年,为实验堆建设阶段;第二阶段持续20年,为热核聚变操作实验阶段,其间将验证核聚变燃料的性能、实验堆所使用材料的可靠性以及核聚变的可开发性等

      来源:清华大学新闻网2009-11-18

      示范工程一期规划建设一台20万千瓦高温气冷核电机组,是在由我校自主设计、建造和运营的10兆瓦高温气冷实验堆的技术基础上建设的。...张作义:清华大学核研院在高温气冷方面的研究有超过30年的历史。

      来源:外媒2009-07-23

      500多吨的铌锡超导线将用于国际核聚变实验堆磁体的建造,预计其中95吨将来自欧盟。...其他事项:  欧洲联合企业(iter和聚变能源发展机构“聚变寻求能源”)成立于2007年,主要目的是将欧洲的贡献提供给国际核聚变实验堆

      来源:新华网2009-06-15

      正在规划建设中的国际大科学工程――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将采用高约束模式运行。目前,国际上只有美国、日本、欧洲的一些装置能实现高约束模式运行。...  图为受控核聚变实验装置——中国环流器二号a装置。近日,位于成都的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在受控核聚变实验装置——中国环流器二号a装置上首次实现了偏滤器位形下高约束模式运行。

      来源:网易2009-06-12

      正在规划建设中的国际大科学工程——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将采用高约束模式运行。目前,国际上只有美国、日本、欧洲的一些装置能实现高约束模式运行。   ...  位于成都的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在受控核聚变实验装置——中国环流器二号a装置上近日首次实现了偏滤器位形下高约束模式运行。   

      来源:原子能机构网站、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2009-04-21

      目前,中国已建成高通量研究实验堆、高温气冷,中国实验快堆工程进展顺利,中国环流器-ii、超导托卡马克等聚变装置的研究和实验先后取得突破,热中子反应-快中子反应-受控核聚变的“三步走”战略正在稳步实施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