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北极星为您找到“电力系统调节”相关结果1567

      来源:电联新媒2024-03-22

      随着新型电力系统的不断建设完善,原先仅依靠电源侧调节出力以维持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手段越发显得乏力,在多个地区出现系统备用紧张的局面。

      “虚拟电厂大家谈” | 变“现”困难 虚拟电厂商业运营该如何推进?

      来源:朗新研究院2024-03-19

      案例分析a地在极端天气和冬夏用电高峰时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易受到冲击,但当地分布式电源、新型储能、工业负荷等需求侧资源丰富,建设虚拟电厂能够聚合海量需求侧资源参与电力系统调节平抑电网波动并给各方带来收益,下文将深入剖析

      中国<mark>电力</mark>市场全貌——《2023年售电行业年度报告》重磅发布!

      来源:北极星售电网2024-03-18

      ;二是输配电价功能定位更加清晰,将原包含在输配电价中的上网环节线损和抽水蓄能容量电费单列,有利于更加及时、合理体现用户购电线损变化,清晰反映电力系统调节资源费用,进一步强化电网准许收入监管;三是激励约束机制更加健全

      来源:国网新疆经研院2024-03-18

      随着新能源占比提升,新疆电力系统调节资源相对不足,常规电源可调节能力不足,造成新能源消纳与电力缺口交织出现。...国家电网公司已将南疆地区列为新型电力系统示范区之一,自治区也在积极推动将南疆打造为全国新型电力系统示范区。

      来源:《能源评论》2024-03-15

      比如,电动汽车作为一种优质的分布式储能资源,参与电力系统调节的潜力巨大。...清洁低碳从传统电力系统向新型电力系统转变,需要不断提升清洁能源发电比例。

      来源:国家电网报2024-03-12

      新型电力系统是新型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和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载体。在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过程中,源网荷储各环节发生系统性变革,电力系统调节能力面临更高要求,电网调度的智能化水平亟须进一步提升。

      来源:国家电网报2024-03-11

      杨勇认为,推动可再生能源高质量发展,要以确保电网安全为底线,紧紧抓住电力系统调节能力建设这个重点,建立体现市场引导功能的价格形成机制,鼓励推进煤电灵活性改造和调峰气电、抽水蓄能、调节性水电、新型储能等各类调节电源建设

      来源:中国能源新闻网2024-03-11

      《意见》提出要基于电力系统调节能力分析,引导新型储能实现在电源侧...二、以配电网高质量发展助力“两型”建设以配电网高质量发展助力新型能源体系和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应当坚持系统思维,从“强化供需协同-夯实物理基础-加快数字转型-促进多元创新”等维度,软硬结合、多措并举促进源网荷储科学有序发展

      来源: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2024-03-08

      此外,新能源电站承担的电力系统辅助服务费用等系统运行成本也越来越高,对新能源电站投资收益率造成的影响也愈加广泛。储能作为调节性资源,可以有效地改善新能源输出曲线,提高新能源在电力市场中的灵活性。

      来源:国家电网报2024-03-08

      科技创新是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破解能源转型发展难题的重要途径。...国家层面出台新能源发展指导意见,按照“全网统筹、保量稳率”的原则,指导各地合理安排新能源发展规模、布局和时序;出台支持储能设施发展相关政策,推动各地加大新能源配储力度,提升电力系统调节能力;进一步健全规范电力市场体系

      来源:江苏能源监管办2024-03-07

      、服务能源绿色消费、汇聚可调负荷灵活互动、推动电力市场快速发展和园区碳普惠体系推广应用等情况汇报,并围绕绿电市场化交易、用户可调负荷参与电力系统调节、绿证服务外向型经济等工作进行交流。

      来源:国家电网报2024-03-07

      另一方面,提升电力系统调节能力,因地制宜新建清洁煤炭机组,执行新能源配储政策,实现煤电与新能源、新能源与调节电源的优化组合、余缺互济。例如,在天津加快推动蓟州抽水蓄能电站等重点项目建设。

      来源:国家电网报2024-03-07

      与此同时,随着风电、光伏发电等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的持续扩大,新能源出力波动性日益增强,对电力系统调节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对此,薛济萍建议,电网企业应尽快构建适应大规模、高比例新能源发电接入的新型电力系统,创新清洁电力接网方式,增强源网荷储灵活互动调节能力,支撑沿海地区打造绿色低碳产业集群高地,提升地区经济的低碳竞争力。

      来源:中国能源报2024-03-06

      电网调峰、储能和智能化调度能力建设是提升电力系统调节能力的主要举措,是推动新能源大规模高比例发展的关键支撑,是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内容。业内普遍认为,《指导意见》将加速我国电力系统调节能力提档升级。

      来源:国家电网报2024-03-06

      2月27日,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强电网调峰储能和智能化调度能力建设的指导意见》正式发布,提出到2027年电力系统调节能力显著提升,抽水蓄能电站投运规模达到8000万千瓦以上等目标

      来源:中国能源网2024-03-05

      《意见》明确,到2027年,电力系统调节能力显著提升,抽水蓄能电站投运规模达到8000万千瓦以上,需求侧响应能力达到最大负荷的5%以上,保障新型储能市场化发展的政策体系基本建成,适应新型电力系统的智能化调度体系逐步形成

      来源:新疆发改委2024-03-04

      我区煤电机组规模大,电力系统调节能力要求高,煤电机组灵活性改造需求迫切、意义重大。...下一步,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将会同电力调度机构加强机组动态管理,有效发挥机组深度调峰作用;做好2024年煤电机组灵活性改造工作,定期调度机组改造进展;总结工作经验,为完成全国煤电机组灵活性改造目标任务、促进电力行业清洁低碳转型贡献新疆力量

      来源:国家发改委2024-03-01

      基于电力系统调节能力分析,根据不同应用场景,科学安排新型储能发展规模。引导分布式新能源根据自身运行需要合理配建新型储能或通过共享模式配置新型储能,提升新能源可靠替代能力,促进新能源消纳。...为推动新形势下配电网高质量发展,助力构建清洁低碳、安全充裕、经济高效、供需协同、灵活智能的新型电力系统,现提出以下意见。

      来源:电联新媒2024-02-28

      深刻认识提升电力系统调节能力建设的重要意义(一)提升电力系统调节能力建设是确保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应有之义随着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我国电网规模日益扩大,电网元件日益多元,传统的交流电网正在向交直流混合电网转变

      来源:北极星售电网2024-02-28

      其中提出,到2027年,电力系统调节能力显著提升,需求侧响应能力达到最大负荷的5%以上,保障新型储能市场化发展的政策体系基本建成,适应新型电力系统的智能化调度体系逐步形成,支撑全国新能源发电量占比达到20%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