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输配电电网建设评论正文

国家电力调度控制中心副主任 孙大雁:提升电力系统调节能力和智能化调度水平 助力构建新型电力系统

2024-03-12 08:30来源:国家电网报作者:孙大雁关键词:配电网电网调度孙大雁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新型电力系统是新型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和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载体。在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过程中,源网荷储各环节发生系统性变革,电力系统的调节能力面临更高要求,电网调度的智能化水平亟须进一步提升。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印发《关于加强电网调峰储能和智能化调度能力建设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针对性提出相关工作要求,对提升电力系统调节能力和电网调度智能化水平,保障电力安全稳定供应和推动能源清洁低碳转型具有重要意义。

充分认识《指导意见》出台背景

202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上强调,要深化电力体制改革,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充裕、经济高效、供需协同、灵活智能的新型电力系统,更好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保障国家能源安全。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我国新型电力系统正在加快构建,可再生能源发电、调节电源与互联电网建设全面推进,新能源保持高速发展,实现高水平消纳。但与此同时,电源结构、电网形态、负荷特性都发生着广泛而深刻的变化,电力市场化改革深入推进,电网调度运行面临新形势、新要求、新挑战。

一是电源结构向以新能源为主体快速转变,系统调节能力不足矛盾突出。新能源规模化集中开发与大范围分散接入齐头并进,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加快建设,中东部地区分布式光伏建设高速推进。随着新能源发电装机快速增长,新能源发电出力在时间、空间维度上的随机性、间歇性、波动性特征进一步凸显,叠加“静稳无风”“夜间无光”和易受雨雪冰冻影响的特性,电网运行调节面临突出挑战。近年来,我国大力推进煤电灵活性改造以及抽水蓄能、新型储能等系统调节能力建设,但相比实现碳达峰目标所需的系统调节能力仍有较大差距。

二是电网形态呈现跨区互联电网和有源配电网协同发展趋势,运行调度和安全管控难度增加。电力系统逐步向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和高比例电力电子设备的“双高”方向发展,系统特性深刻变化。交直流、源网荷相互耦合,常规电源开机规模下降,电网频率电压支撑能力减弱,电网故障形态更为复杂,稳定控制更为困难。分布式光伏发电、储能和有源配电网加快发展,与主网深度协调运行的模式有待完善,地、县级电网调度业务需求显著增加,管理难度显著升高。新能源发电出力波动导致电网潮流日内“潮汐式”波动,电力系统午间消纳难、晚峰保供难、运行调节难矛盾愈发突出,正在逐渐成为新常态。

三是用电负荷具有高增速、尖峰化、产消者特点,供应保障和协调互动难度增加。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电能替代等因素推动用电需求持续增长,度夏度冬期间空调负荷占比高,尖峰负荷需求快速增长,供电保障难度显著增加。分布式电源快速发展,负荷聚合商、虚拟电厂、新型储能、新能源汽车等新型主体不断涌现,负荷特性从刚性、纯消费型向柔性、生产与消费兼具型转变,电力系统运行模式从“源随荷动”向“源网荷储协调互动”转变,充分调动、有效利用各类负荷侧资源的难度较大。

四是电网调度承担保安全、保供应、促转型等多方面任务,必须坚持和强化全网统一调度体系。未来一段时期,电源结构仍将深刻变化,跨区电网加快建设发展,电网过渡方式多、时间长,电力系统内、外部安全风险始终存在。与此同时,保障国家安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安全、稳定、绿色、经济的电力供应,对电网调度运行工作提出高要求。因此,需要坚持“统一调度、分级管理”的原则,发挥体制机制优势,统筹发展和安全,完善和强化适应能源转型的全网统一调度体系,实现主、配网协同管控,推动源网荷储协同互动,全面提升电网协调调度能力和安全运行水平。

五是电力生产消费逐步向市场化模式转变,与之相适应的市场机制仍不完善。在新型电力系统的运行环节,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现阶段,电能量市场建设已取得阶段性成效,但辅助服务市场和适应新能源参与的市场机制仍不完善,用户侧资源参与系统调节有限,亟须完善适应新能源高占比和各类新型主体参与的电能量、辅助服务、绿电绿证等市场机制,引导用户侧资源参与市场,发挥市场价格信号作用,释放各类资源调节能力。

六是电网运行面临控制对象、运行方式、业务需求海量增长趋势,技术手段存在不足。电力调度技术支持系统是进行电力系统数据采集、运行监测和分析控制的“神经中枢”。新型电力系统中,调控对象海量、分散接入,呈现由同质化转向异构化的趋势;稳定机理更加复杂,涉及不同时间尺度的机电暂态、电磁暂态过程;运行方式指数级增长,典型潮流越来越难以确定;此外新能源电源和各类新型主体协同作用,电力电量平衡模式发生较大变化。在上述背景下,电网调度监视、分析和控制等环节产生大量新兴业务需求,满足精益化调度需求的技术支撑能力仍存在不足。

准确把握《指导意见》工作要求

《指导意见》针对加强调峰能力建设、推进储能能力建设、推动智能化调度能力建设、强化市场机制和政策支持保障四方面工作,提出16项工作任务,涵盖源、网、荷、储各个环节,涉及风、光、水、火等多类电源,聚焦电力系统智能化调度水平,同时对完善市场、价格机制和管理体系提出相关工作要求,为提升电力系统调节能力和保障电力安全稳定供应明确了“一揽子”指导思想,打出了一套“组合拳”工作安排。

一是加强调峰能力建设。各类调峰资源是满足新型电力系统调节需求的物质基础。新能源发电受地形、气候等因素影响,地域越小,新能源发电随机波动的概率与幅度越大。开展风光水火储多品种电源一体化协同控制,统筹优化全网总体稀缺的调峰能力,特别是流域水风光、“沙戈荒”等大基地内配套建设的优质调节电源,通过市场化方式充分调动各类调峰资源,可以有效支撑新型电力系统安全高效运行。要统筹各类调峰资源的规模和布局,实现调峰能力满足电力系统调节需要并留有合理裕度。推动存量机组灵活性改造应改尽改。全面推动需求侧资源参与电力系统调峰,充分挖掘需求侧调节潜力。

二是推进储能能力建设。各类储能资源是满足新型电力系统调节需求的重要手段。要合理布局、科学有序建设抽水蓄能电站,积极发挥抽水蓄能电站调节作用。推动电源侧、电网侧和用户侧新型储能建设,优化新型储能运行。针对“沙戈荒”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合理规划建设配套储能并充分发挥调节能力。合理配置用户侧储能,提升供电可靠性和新能源就地消纳能力。推动新能源汽车参与电力系统调节,挖掘用户侧灵活调节能力。推动储电、储热、储能、储氢等多类型新型储能技术协调发展,满足能源系统多场景应用需求。

三是推动智能化调度能力建设。大电网是优化电力资源配置、发挥调峰储能能力的重要平台。通过大电网智能化调度,可以发挥大电网优势,协同送受端的用电特性差异和不同类型电源的出力特性差异,提升全网调节能力。要推进新型电力调度技术支持系统建设,实现海量资源的可观、可测、可调、可控,提升源网荷储协同互动能力。要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应用网络安全防护措施,做好网络安全风险防范。要提升大电网跨省跨区协调调度能力,加强电网灵活调度能力建设,实现更大范围的电力供需平衡和新能源电量消纳,提升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水平。要健全新型配电网调度运行机制,探索多能源品种和源网荷储协同调度机制。

四是强化市场机制和政策支持保障。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坚持“有效市场、有为政府”原则,充分发挥市场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形成电力系统调节能力合理配置和优化调用的长效机制保障。要积极推动各类调节资源参与电力市场,完善多层次市场衔接机制,加快电力现货市场建设,优化辅助服务市场设计,合理分摊辅助服务费用,实现“责任共担、利益共享”。要建立健全促进调峰储能资源发展的价格机制,通过价格信号引导各类资源参与系统调节。要建立完善管理体系,加强技术标准和规章制度建设。

扎实推进《指导意见》落实落地

《指导意见》涉及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源、网、荷、储多类资源,覆盖规划、建设、运行多个环节,包含市场、价格、管理等多方面机制,关系地区间、行业间、企业间协同,内容丰富、耦合紧密,在执行中既要系统谋划、统筹兼顾,也要坚持问题导向,聚焦重点问题着力推动解决。

国家电力调度控制中心将服务国家能源电力发展大局,认真落实《指导意见》要求,按照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打造数智化坚强电网相关部署安排,细化工作方案、加快工作推动、抓好落地落实,发挥全网统一调度优势,做好各类电源主体并网接入,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提供安全、可靠、绿色的电力供应,同时积极开展关键问题研究,为政府进一步研究制定政策建言献策。

一是着力建设新型电力系统调度体系。系统分析新型电力系统的深刻变化,准确把握电网调度面临的新要求、新挑战,聚焦电网运行难点,提升调度管理水平,增强调度技术手段,做好新型电力系统调度体系建设。以电网安全、电力保供、助力转型、服务发展、技术创新等关键业务为抓手,提升电力系统驾驭能力,保障电力安全可靠供应,服务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助力公司“一体四翼”高质量发展。健全完善调度运行机制,优化调度各类调峰储能资源能力,助力清洁能源高效利用。

二是着力建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遵循电力运行规律和市场经济规律,适应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和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要求,优化电力市场总体设计,推动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安全高效、治理完善的电力市场体系。健全多层次统一电力市场体系,引导国家市场、区域市场、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场协同建设运行。完善统一电力市场体系功能,积极稳妥推进电力现货市场建设,持续完善电力辅助服务市场和推动电力中长期市场建设,培育多元竞争的市场主体。健全统一电力市场体系交易机制,规范基本交易规则和技术标准。完善适应高比例新能源的市场机制,推动新能源参与市场,健全分布式发电市场化交易机制。

三是着力建设新一代电力调度技术支持系统。实现数字技术与电力技术融合创新,“电力+算力”深度结合,覆盖源网荷储各环节、发输变配用全过程、产业链上下游。有效支撑多能协同互补、源网荷储互动、多网融合互联,实现运行状态全景监测、海量资源精准控制,提高电网安全性、适应性、互动性、灵活性。夯实电网数字化水平,实现数据的高效汇聚和有序管理,支撑电网业务高效运转。用好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适应电力系统运行特点,满足电网调度的高可靠性、高安全性要求,提升电网智能化调度水平。

(作者系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国家电力调度控制中心副主任)


原标题:提升电力系统调节能力和智能化调度水平 助力构建新型电力系统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配电网查看更多>电网调度查看更多>孙大雁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