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北极星为您找到“碳循环”相关结果570

      来源:和讯网2015-04-23

      在能源消费端,从泛能芯开始,到泛能机、泛能表,远距离控制布局技术,在能源生产端从煤的清洁生产到煤的清洁利用,模拟了光合作用以及碳循环。王玉锁希望能把几亿年形成的循环,未来在24小时之内形成。

      来源:中国质量报2015-04-01

      不仅可实现农林业废弃物的高效利用,消除其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而且在能源生产消费过程中所形成的二氧化碳可进入自然界碳循环,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缓解环境污染和温室效应,充分体现绿色和循环的特点。

      来源:中电新闻网2015-03-16

      陈义龙:首先,生物质能源实现了农林业废弃物的高效利用,可消除其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其次,其能源生产过程所排放 的二氧化碳可纳入自然界碳循环,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可缓解环境污染和温室效应,充分体现绿色和循环的特点

      来源:CSPPLAZA2015-03-05

      除了太阳能发电,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在废热发电、核电和化石燃料发电领域事实上也有一定的应用潜力。...swri机械工程部门的项目总监klausbrun博士说,该项目是能源部支持的8个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研发项目之一。

      来源:中国节能服务微信2014-12-18

      推动形成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新方式,这是从资源环境约束方面对新常态的表述,要求促使资源的利用和能源发展必须更加合理。...而节能服务公司也要推动节能工作适应新常态,冷静分析节能减排现状,把握能源企业投资方向,转变发展思路,为耗能企业提供有针对性的节能创新服务,以此来带动全社会范围内的节能减排,实现社会经济以及生态环境的低碳循环和可持续发展

      来源:北京青年报2014-12-13

      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从资源环境约束看,我国过去能源资源和生态环境空间相对较大,现在环境承载能力已经达到或接近上限,必须顺应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期待,推动形成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新方式。

      来源:益盟操盘手网2014-12-12

      习近平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从资源环境约束看,过去能源资源和生态环境空间相对较大,现在环境承载能力已经达到或接近上限,必须顺应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期待,推动形成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新方式。

      来源:新华日报2014-11-13

      盐城市委副书记、代市长王荣平认为:绿色发展的核心是优化调整产业结构,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现代产业体系。面对稳增长与促转型的双重任务,盐城市正奏响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强劲乐章。

      来源:中国水网2014-09-22

      污泥堆肥土地利用前景大好今后有机固体废弃物进行土地利用将是污泥处理处置的一个主要方向,段崇东介绍,污泥的主要成分是有机物,通俗地说就是碳,污泥堆肥通过碳循环让这部分碳回到土地中去,从而可以使污泥堆肥达到资源循环利用效率和效益的最大化

      来源:中国建设报2014-09-16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曲久辉认为,水处理技术与产业的发展方向是低碳、循环、健康。水污染控制技术的主流方向是低碳循环优质安全。...污水排放量大、水循环不畅、易污染不易治理等,成为目前珠三角的治污难题。

      来源:CSPPLAZA2014-06-26

      luxresearch甚至还预计到2020年,空气布雷顿循环塔式光热发电技术和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塔式光热发电技术的lcoe将比多晶硅光伏发电分别低31%~33%。...以熔盐为传热流体的菲涅尔技术的lcoe可比多晶硅光伏低6%,其拥有最大的潜力主导小型光热发电项目开发市场,并在iscc联合循环发电项目,工业热利用、辅助石油开采、水处理等领域发挥替代作用。

      来源:科技日报 记者:张晔2014-04-08

      据悉,生物质成型燃料具有四大优势,含硫极低,燃烧时几乎不产生二氧化硫;燃料中含氧38%,燃烧时耗氧量低,产生的nox少,生物质co2排放和吸收构成自然界碳循环,可实现co2零排放;热值高,热值在3900

      来源:中国环境报2014-03-27

      分布式生物质能源系统 作为唯一能转化为液体燃料的可再生能源,生物质能具有总产量巨大、可储存、碳循环等优点。

      来源:中国科学报2013-11-28

      该发现对国际学术权威关于干旱区无机碳在全球现代碳循环中可以忽略不计的观点提出了挑战。...据了解,碳循环已成为全球气候变化研究的焦点。但科学家在进行全球碳平衡研究和估算时发现,有近20%的co2排放去向不明,这就是co2失汇,即碳黑洞问题。

      来源:《能源评论》2013-11-13

      研究人员对气候系统的响应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所应用的气候模式也有重大改进,加入了碳循环和动态植被等过程,考虑了重要的气候现象例如厄尔尼诺以及云、气溶胶等的影响,因此可以更好地解释人类活动的影响,并增强对未来气候升温趋势的预估能力

      来源:中国网2013-11-05

      2013年10月,国际节能环保协会(ieepa)高层考察团在李军洋秘书长的引领下,走进内蒙古鄂尔多斯乌审旗,考察了中国四大沙地之一的毛乌素沙地,参观了国际生物质绿色低碳循环能源重点示范基地。...国际节能环保协会和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在内蒙古毛乌素生物质热电有限公司基础上成立了国际生物质绿色低碳循环能源重点示范基地,是我国第一个以治沙为目的,利用沙生灌木平茬废弃物,进行直燃式发电的示范项目。

      来源:日经BP社2013-09-11

      现有燃气轮机发电设备可在20个大气压左右的压力下燃烧,而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火力发电系统的目标是300个大气压,因此能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工作的燃气轮机燃烧器成为课题。...东芝公司日前针对正在开发的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火力发电系统,在达到目标压力的状态下,成功完成了燃气轮机燃烧器的燃烧试验。由此,向实现发电效率高、可回收二氧化碳、环境负荷低的系统迈进了一大步。

      来源:中国能源报2013-08-21

      据悉,可燃冰研究是当代地球科学和能源工业发展的一大热点,涉及新一代能源的探查开发、温室效应、全球碳循环、气候变化和军事防御等,并有可能对地质学、环境科学和能源工业的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来源:世纪新能源网2013-08-21

      计划投入开发资金400亿元,大力发展低碳循环、高新技术为主题的先进制造业和高估价值服务业及现代产业体系。

      来源:北极星环保网2013-07-10

      利用溴化锂吸收式设备和先进的节能技术,回收低品位废热,提供企业在生产工艺中或生活中需要的冷水、热水或蒸汽,变废为宝,有效降低企业生产过程中一次能源的消耗,实现节能减排、低碳循环,真正做到节能减排、余热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