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2013年9月27日,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发布了第五次评估报告第一工作组的报告。第五次评估报告将为新一轮的德班平台谈判提供科学依据。
IPCC评估报告虽然定位是科学评估报告,但是不可避免地会具有政治和政策含义,尤其是决策者摘要(SPM),是由各国政府代表团通过通宵达旦的谈判最终达成共识而通过的,也反映了各国政府在气候谈判问题上的立场。
很有价值的突破性进展
IPCC分成三个工作组,分别负责评估气候变化的科学事实、气候变化的影响、脆弱性和适应以及减缓气候变化。此次发布的第一工作组报告,重点回答气候变化有没有发生,气候变化是由什么因素引起,未来气候变化趋势以及在实现气候稳定目标下如何确定全球未来累积碳排放量这四个问题。可见第一工作组报告为二、三工作组报告奠定了基础,这也是第一工作组报告率先发布的主要原因。2014年3月、4月和10月,第二、第三工作组报告以及汇总三个工作组的综合报告将正式发布。
与历次评估报告相比,第一工作组的评估有不少很有价值的突破性进展。全球气候观测资料在数量和质量都有明显提高,并形成证据链。研究人员对气候系统的响应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所应用的气候模式也有重大改进,加入了碳循环和动态植被等过程,考虑了重要的气候现象例如厄尔尼诺以及云、气溶胶等的影响,因此可以更好地解释人类活动的影响,并增强对未来气候升温趋势的预估能力。
气候变化的观测事实
报告提出,气候系统变暖是毋庸置疑的。自1950年以来,已观测到整个气候系统数十年乃至数千年所未有的很多变化。几乎所有地区都经历了升温过程,观测事实包括:地球表面气温和海洋温度的上升、海平面的上升、格陵兰和南极冰帽消融和冰川退缩、极端气候事件频率的上升以及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持续显著上升等。
在1880~2012年间,陆地与海洋表面的气温已经升高了0.8℃ (0.65~1.0℃)(注:由于不确定性的存在,IPCC评估报告中所有的具体数值都同时给出了上下限)。对海水温度变化的观测与地表的观测一致。
冰川消融速度在增加。报告首次估算出格陵兰和南极的冰盖损失,譬如2002~2011年,格陵兰平均每年的冰盖损失是平均每年2150 (1570~2740)亿吨,远大于1992~2001年间的平均每年340 (-60~740)亿吨。
海平面上升速度在提高,比以前预想的要严重。在数据翔实的1993年到2010年间,海平面上升的程度基本上与估计的冰川消融程度、海水温度升高的程度以及陆地水储存总量的变化相符合,形成相对完整的证据链。气候变暖基本上可以解释海平面上升的原因,成为支持全球变暖的强有力证据之一。
2011年CO2在大气中的浓度已经比工业化之前高出40%,达391ppm。甲烷浓度高出150%,氮氧化物浓度高出20%。目前这三种气体在大气中的含量都已经是80万年以来的最高值,并且还在以很快的速度上升。1750~2011年,全球通过化石燃料使用和水泥生产等,一共排放了3650亿吨碳(注:每吨碳折合3.67吨二氧化碳),森林减少及土地用途改变的排放量为1800亿吨碳,总排放量为5450亿吨。其中,地表生态系统吸收了1500亿吨,海洋吸收了1550亿吨,剩下的2400亿吨留存在大气层中,造成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上升,并引起全球变暖。海洋吸收的1500亿吨碳,也引起海水酸化,海洋pH值相比工业革命前下降了0.1,海水中氢离子浓度增加了26%。
人类活动系气候变暖主因
虽然温室气体通过温室效应造成地表温度上升是有充分科学依据的,但是其他因素也会影响气候系统。因此,报告使用了“辐射强迫” (Radiative Forcing)变化这一指标来分离和比较不同因素所做出的贡献。研究发现,工业化以来大气温室气体浓度升高带来的辐射强迫增加达到了3W/ m2,其中1.68 W/m2由二氧化碳排放增加造成。当然,人类活动不仅增加温室气体排放,也会通过工业和交通等排放污染颗粒物,带来降温效应。人类活动排放的气溶胶,加上炭黑并考虑云的影响,贡献了-0.9 W/ m2的辐射强迫变化。综合下来,与1750年相比,2011年人类活动造成的辐射强迫增加达到2.29W/ m2,并在1970年以后增长迅速,增加值比2005年增长43%。换算成温度变化,1951~2010年期间,温室气体浓度变化导致气温增高0.5~1.3℃,其他的人类影响带来的温度变化为-0.6~0.1℃。报告还考虑了太阳辐射变化和火山喷发等自然因素,发现工业化以来太阳辐射变化造成的正辐射强迫为0.05W/ m2,对升温略有贡献。火山喷发释放的颗粒物进入大气后能反射太阳辐射,减少到达地面的辐射,产生负辐射强迫,但是火山的影响是短期的。综合来看,在上个世纪,自然因素仅贡献了一个很小的辐射强迫变化,所导致的温度变化在-0.1~0.1℃之间,与实际温升情况相差甚远。所以此次评估报告认为,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已经很清晰,并且有95%以上的把握认为人类活动是造成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研究人员还利用全球气候模式,通过重建过去一百多年的地表和海洋温度曲线,如图所示。可以看到,只有同时考虑自然和人为因素时模拟得到的温度变化才与实际观测值比较接近,而自然因素的贡献很小。这也成为支持人为因素是气候变化主要原因这一结论的有力证据。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全球气候变暖与能源结构转型的叠加效应,正将光伏电站推向极端气候频发与电力市场化改革的双重挑战。传统光伏系统依赖硬件加固的被动防御模式已难以应对风险,以天合光能旗下天合跟踪为代表的行业创新,通过“AI技术+跟踪支架”的深度融合,推动光伏安全体系迈入主动避险、动态增益的2.0时代。在沙戈荒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问题日益严重,推动清洁能源发展、减少碳排放已成为各国的共同目标。在这一背景下,微电网作为一种能够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的解决方案,受到了广泛关注。然而,在微电网实际推广与应用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待解的难题。(来源:朗新研究院作者:邹雅蓉)明晰微电网的功能定
3月26日,在中国光伏行业协会主办的“2025光伏市场发展论坛”上,天合光能重磅发布极端气候解决方案,面向冰雹、强风、暴雪等极端气候环境,最大化保护光伏电站资产安全,以更高的系统价值和更安心的交付服务赋能客户。据天合光能战略、产品与市场负责人张映斌博士介绍,天合光能极端气候解决方案以极
当我们将吃剩的饭菜、剥下的果皮等厨余垃圾扔进垃圾桶后,你是否好奇过它们的最终归宿?这些看似无用的废弃物,其实有着一段奇妙的旅程。今天,就让我们以“云”参观的方式,走进北京高安屯厨余垃圾处理厂,一同揭开厨余垃圾处理的神秘面纱。处理厂初印象北京高安屯厨余垃圾处理厂,坐落于朝阳循环经济
ESG不是选择题。ESG作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目标的可持续发展价值观,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是由环境(Environmental)、社会责任(Social)和公司治理(Governance)三个英文单词的首字母缩写组成,是现代企业在生产经营发展和项目投资决策过程中将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因素纳入考虑的经营投资理
国际能源研报(2024年11月)(来源:中能传媒研究院作者:杨永明)本期核心观点#x27A2;当地时间11月11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第29次缔约方会议(COP29)在阿塞拜疆巴库正式开幕。本次大会上,各方最关注的议题仍是气候资金问题。为支持发展中国家向气候适应型未来转型,各方展开谈判,以期在2009年“发
应对气候变化的配电网弹性提升策略研究——以新疆地区为例近年来,新疆极端天气频繁出现,对电力系统的经济运行和安全保障构成严重威胁,配电网更是成为极端天气下电力系统故障的“高发地”。当前,新疆正加快推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对气候变化的“新常态”和极端事件的“新变量”应予以高度关注。受城
去年的迪拜COP28过于热闹以后,通常第二年都不会有什么重磅消息出来,然而今年的COP29却一反常态,在开会的第一天就宣布启动巴黎协定6.4机制,也就是全球碳市场机制,震惊全场!(来源:微信公众号“老汪聊碳中和”)虽然这次的这个决议的通过得不那么“正规”——因为这份决议并没有经过广泛的讨论就
1月5日从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东北分部获悉,截至10月底,东北电网全部428条历史故障输电线路抗冰防舞动治理工作完成。预计同等天气条件下,东北电网今冬明春输电线路故障停运率相较去冬今春可大幅降低。近年来,受全球气候变暖、副热带高压位置变化等影响,东北地区冬季雨雪冰冻灾害发生频率和强度增加。2
2023年以来,正泰新能“绿色低碳携手童行”公益活动走进七所学校,面向三千多名在校学生进行公益科普宣教。这是一个关于青少年、清洁能源与可持续未来的故事,正泰新能“以小行动助力大目标”,带领青少年了解太阳能的奥秘,引导他们用实际行动积极参与到全球能源转型,构建低碳命运共同体。正泰新能“
“我看过沙漠下暴雨”,这并非只是歌词中的浪漫臆想。近日,在世界上最干旱的地区之一——撒哈拉沙漠,洪水自沙漠腹地喷涌,穿越连绵沙丘与稀疏植被,将干涸长达半个世纪的伊里基湖重新填满。自9月底以来,该地经历了极端降雨引发的洪水灾害。地球的另一端,超强飓风“海伦妮”“米尔顿”接连肆虐美国
2025年12月,将迎来《巴黎气候协定》达成10周年。为此,中国和法国政府于2025年3月27日发表联合声明,表示“坚定支持《巴黎协定》及其温控目标,即把全球平均气温升幅控制在工业化前水平以上低于2#x2103;之内,并努力将气温升幅限制在工业化前水平以上1.5#x2103;之内”。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
近日,生态环境部和国家统计局联合牵头建设的“国家温室气体排放因子数据库”(以下简称“因子库”)第一版正式上线。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相关负责人就因子库有关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问:请简要介绍一下因子库的建设背景。答:《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
近日,生态环境部和国家统计局联合牵头建设的“国家温室气体排放因子数据库”(以下简称“因子库”)第一版正式上线。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相关负责人就因子库有关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问:请简要介绍一下因子库的建设背景。答:《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
“我看过沙漠下暴雨”,这并非只是歌词中的浪漫臆想。近日,在世界上最干旱的地区之一——撒哈拉沙漠,洪水自沙漠腹地喷涌,穿越连绵沙丘与稀疏植被,将干涸长达半个世纪的伊里基湖重新填满。自9月底以来,该地经历了极端降雨引发的洪水灾害。地球的另一端,超强飓风“海伦妮”“米尔顿”接连肆虐美国
近日,绿证相关新闻颇多。国家绿证核发交易系统上线运行、国内最大规模的单批绿证交易在南方区域达成、今年上半年上海年绿证交易突破1500万张……自2023年以来,我国在绿色电力市场领域出台一系列政策,绿证核发范围实现对可再生能源的全覆盖,2023年全年核发约1.76亿张绿证。在受访的业内专家看来,中
过去三十多年,以炉排炉为代表的垃圾焚烧发电技术,在引进、吸收、消化的基础上做了大量的创新,并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及较强的竞争实力,目前我国建成并投入使用高参数余热锅炉垃圾焚烧发电厂无论是绝对数量还是相对比例都远高于欧洲,我国垃圾焚烧焚烧发电处理能力接近全球三分之二,在替代填埋方面率先
根据世界气象组织(WMO)最新发布的数据,2023年为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年。全球平均气温比工业化前水平(1850~1900年)高出1.45摄氏度左右,远超此前最热年份,并进一步逼近《巴黎协定》所设立的1.5摄氏度控温目标。根据预测,未来5年中,至少有一年的全球年平均温度比工业化前水平高出1.5摄氏度的可能
根据世界气象组织(WMO)最新发布的数据,2023年为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年。全球平均气温比工业化前水平(1850~1900年)高出1.45摄氏度左右,远超此前最热年份,并进一步逼近《巴黎协定》所设立的1.5摄氏度控温目标。根据预测,未来5年中,至少有一年的全球年平均温度比工业化前水平高出1.5摄氏度的可能
摘要探求电力行业CO2排放驱动因素和脱钩效应既能促进“双碳”目标实现,也有利于改善中国环境总体质量,极具现实意义。对2004—2020年中国电力行业CO2排放量进行测算,并采用LMDI模型和Tapio脱钩模型对电力行业CO2排放的驱动因素和脱钩状态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基于SSA-LSSVM预测模型对中国电力行业202
“预计2024年全国电力供需形势总体呈紧平衡态势,全年全社会用电量将达到9.8万亿千瓦时,比2023年增长6%左右。”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党委书记、常务副理事长杨昆在3月26日召开的2024年经济形势与电力发展分析预测会上表示。杨昆指出,2024年全国统调最高用电负荷将达到14.5亿千瓦,比2023年增加1亿千瓦
2月6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的意见》,提出要探索新型废弃物循环利用路径,促进退役风电、光伏设备循环利用,建立健全风电和光伏发电企业退役设备处理责任机制。除了回收环节,光伏产业在生产、建设及运营等环节都可能产生环境问题,需要从全生命周期的角度推进光伏产业
近年来,随着“双碳”目标的进一步推进,中国新能源装机比例逐年上升,截至2023年底,中国风电装机容量达到4.4亿kW,同比增长20.7%,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达到6.1亿kW,同比增长13.9%,新能源装机容量占全国总装机容量的36%。目前,通过建立碳排放权交易市场(carbonemissiontradingmarket,CET,下文简
为经济绿色转型提供零碳方案来源:中国能源观察记者刘光林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扎实开展国家碳达峰第二批试点,建立一批零碳园区、零碳工厂。不久前,国家发展改革委已经公布了第二批国家碳达峰试点名单。作为连接国家宏观政策与地方微观实践的桥梁,零碳示范区、产业园区、工厂既是能源消耗与碳排放
日前,上海市生态环境局发布关于开展2025年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钢铁行业重点排放单位温室气体排放管理工作的通知。详情如下:上海市生态环境局关于开展2025年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钢铁行业重点排放单位温室气体排放管理工作的通知沪环气候〔2025〕64号各相关单位:根据生态环境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25
近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城地区乌苏市举行招商引资签约仪式。签约仪式上,乌苏市与国发城投(陕西)能源开发有限公司签订建设2.2GW绿电及30万吨/年氢制绿色甲醇产业示范项目。据悉,2.2GW绿电及30万吨/年氢制绿色甲醇产业示范项目总投资142亿元,新建8条年产2.47万吨绿氢制30万吨绿色甲醇生产线,配套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4月30日,国华投资国华(宁夏)新能源有限公司发布国能宁东可再生氢碳减排示范区二期项目制氢厂勘察设计服务公开招标,根据招标信息显示,国能宁东可再生氢碳减排示范区二期项目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宁东能源化工基地,由光伏发电和电解水制氢系统组成,利用太阳能发电制氢。本次招标
4月29日,我国首个建设在高风速海域的海上光伏项目——三峡集团东山杏陈180兆瓦海上光伏电站项目在福建实现全容量并网。东山海上光伏项目位于福建省漳州市东山县海域,总装机容量180兆瓦。项目所在地太阳能资源丰富,但全年风速都较大,最大风速超过48米/秒,这是我国首个建设在如此高风速海域的海上光
近日,中国电建设计承建的国内规模最大“光氢储一体化”海上光伏示范项目、国内首个生态治理型滩涂光伏示范工程——国华如东光氢储一体化项目全容量并网发电。该项目位于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利用滩涂约4387.5亩。总装机容量40万千瓦,配套建设升压站、储能设施、制氢加氢站,项目年平均上网电量46293.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4月26日,新疆塔城地区乌苏市举行招商引资签约仪式,成功签约8个项目,签约金额836亿元,为乌苏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带来新机遇、注入新动能。据了解,本次签约项目涉及装备制造、棉花纺织、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其中与国发城投(陕西)能源开发有限公司签订的建设2.2GW绿电及30万吨/
5月1日,我国首座商业重水堆核电站——中核集团旗下上市公司中国核电投资控股的秦山核电三期1号机组与华东电网解列,正式完成本次燃料循环发电任务。至此,该机组自2023年4月24日并入华东电网以来,保持安全稳定经济环保运行,单循环连续运行738天,创下了我国在运核电机组连续并网运行的最长纪录,以
4月29日-30日,第八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在福建福州举办。在国家“双碳”战略持续推动的背景下,城市绿色高质量发展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重要议题。4月30日,以“共建绿色城市新生态”为主题的城市绿色高质量发展峰会在福州市海峡国际会展中心5号馆成功举办。本次峰会聚焦“源网荷储一体化”建设路径等重点
4月27日,江西新余市在林业碳汇领域迎来重大突破,首个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造林碳汇试点项目取得阶段性成果,进入公示阶段。该项目是新余市农发集团所属的露林国有林场碳汇造林项目,也是全省首个林场开发获批公示的项目。近年来,新余市紧盯国家“双碳”目标,坚持“三绿”并举、“四库”联动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