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北极星为您找到“中国科大”相关结果66
      <mark>中国科大</mark>石墨烯离子储能机制研究取得新进展

      来源: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9-10-09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朱彦武课题组提出,低缺陷含量的单层石墨烯可为从理解极化作用下石墨烯界面离子吸附/相互作用提供一个优良模版:既消除了孔道离子受限效应,又不受大多数多孔碳材料中孔隙或缺陷的影响(national

      打破锂电池固态电解质的瓶颈 <mark>中国科大</mark>提出原子级解决方案

      来源:中国青年报2019-08-29

      中国科大供图据介绍,当前主流锂电池使用液态电解质,这存在起火等安全隐患,且特定体积内能够储存的能量有限。但能解决这些问题的下一代固态锂电池仍存在很多尚未攻克的难题。...文章第一作者,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硕士研究生李富振说,“在材料中存在缺陷本来是一个很平常的现象,平常到了大部分时候会被人忽略的程度。

      来源:安徽网2019-01-31

      记者从中国科大获悉,该校路军岭教授、韦世强教授、杨金龙教授等课题组密切合作,研制出一种新型催化剂,攻克了新能源汽车——氢燃料电池汽车推广应用的关键难题:解除氢燃料电池一氧化碳“中毒休克”危机...中国科大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路军岭教授团队设计了一种原子级分散于铂表面的氢氧化铁新型催化剂,该催化剂能够在198-380开尔文(约合-75℃至107℃)的温度范围内100%选择性地高效去除氢燃料中的微量一氧化碳

      来源:中安在线2019-01-07

      课题组教授姚涛介绍,中国科大相关研究团队发展了原位同步辐射xafs技术,结合理论计算,首次精确鉴别出钴基催化在电催化析氢反应过程中活性位点的真实结构和动态演化过程。...据江淮晨报报道,1月2日,江淮晨报、江淮网记者从中国科大获悉,该校科研团队利用同步辐射光源发展出先进的表征技术,在国际上率先探明催化材料在水解氢过程中的真实结构,研究发现的这种钴基催化材料,性能和稳定性均已接近目前商业贵金属铂碳纳米催化剂

      中<mark>科大</mark>研制出新型电催化剂  电解水制氢或有望取得突破

      来源: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8-12-04

      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是中国科大博士研究生吴睿、西安交通大学肖冰教授和中国科大高强特任副研究员。研究人员制备的ni0.1co0.9p三元纳米催化剂具有多孔结构,有利于电化学反应中的传质过程。...该项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基金、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中国科学院前沿科学重点研究项目、中国科学院纳米科学卓越创新中心、苏州纳米科技协同创新中心、合肥大科学中心卓越用户基金等资助

      来源:中国生态资本网2018-03-14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大常务副校长潘建伟院士一连几年呼吁垃圾分类的方案了。潘建伟委员认为,垃圾分类能够节约资源和能源。...在柯希平委员看来,随着我国科技的突飞猛进,上述方案的每个节点都具备成熟的技术,具备开发实施的可行性。

      来源:中国技术市场报2018-03-06

      记者从中国科大获悉,该校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罗毅教授领导的研究小组江俊教授利用第一性原理计算,提出了首个自适应开关的有机分子太阳能电池设计,该方案具有低成本、高效、自适应的优点。

      <mark>中国科大</mark>揭示灰霾天气下汞的迁移和转化机制

      来源:材料科学与工程2017-06-16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谢周清、刘诚团队在大气形态汞的观测研究中取得新进展,首次揭示了中国城市大气中各种形态的汞(包括气态元素汞、气态氧化汞和颗粒态汞,以下分别简称gem、gom和pbm)在灰霾与非灰霾天气条件下的分布特征和排放源地差异以及潜在的大气汞氧化机制

      来源: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6-12-23

      中国科大设计出一种储能性能优异的掺氮多孔碳材料...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朱彦武课题组利用富勒烯作为前驱体开发设计了一种具有优异储能性能的掺氮多孔碳。

      来源: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6-06-27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教授马明明课题组设计了一种由导电聚苯胺和聚乙烯醇通过动态化学键交联形成的高强度超分子水凝胶,并将其作为电极材料制备了具有高比容量和稳定性的柔性全固态超级电容器。

      来源: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6-06-07

      论文共同第一作者为中国科大博士生彭旭和硕士生刘慧丽。面对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全固态超级电容器作为新型储能设备得到了广泛关注,而凝胶电解质是其中的关键技术材料。...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谢毅团队吴长征课题组与刘光明课题组合作,将具有独特离子通道的新型两性凝胶电解质用于全固态超级电容器,获得了目前石墨烯基全固态超级电容器的最优性能。

      来源:安徽省科技厅2016-03-29

      近日,《德国应用化学》发表中国科大新型柔性太阳能电池最新研究成果。...中国科大熊宇杰教授课题组设计了一种可在近红外区域进行光电转换且具有力学柔性的光伏器件,在近红外光照下,该波段中的光电转换量子效率提高了59%。

      来源: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独家)2016-03-21

      日本社长金钟瑞:2016年要在日本卖750mw、向美国卖2gw以上【解析】光伏电站投资存在的风险及应对措施光伏扶贫项目大盘点山东所属各市太阳能资源分布地图集锦山西省将实施建材绿色生产和应用行动 鼓励光伏建筑一体化中国科大构筑新型近红外柔性太阳能电池光热发电产业化过程中主要障碍有哪些

      来源:中国科学院2016-03-18

      针对该关键问题,日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熊宇杰课题组基于地球上含量最高且应用最为广泛的半导体硅材料,采用金属纳米结构的等离激元热电子注入机制,设计了一种可在近红外区域进行光电转换且具有力学柔性的光伏器件

      来源: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5-11-25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钱逸泰课题组发展了一种在200℃熔盐体系中,采用金属al或mg还原二氧化硅或硅酸盐制备纳米硅材料的方法。将该材料应用于锂电池负极材料,展示出优异的电化学性能。

      来源: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5-10-26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钱逸泰、朱永春课题组发展了一种新型的锂硫电池正极材料硒硫固溶体。

      来源: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5-09-23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乔振华课题组与南京大学教授缪峰、王伯根合作,在多层石墨烯的压电效应的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首次在实验上观察到石墨烯材料体系中正的压电效应,并在理论上揭示了多层结构内层间相互作用对该效应的显著贡献

      来源: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5-09-21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郭光灿领导的中科院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研制成功可集成的石墨烯量子芯片单元。

      来源:光明网2014-12-02

      近日,中国科大吴恒安教授、王奉超特任副研究员与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安德烈海姆教授课题组及荷兰内梅亨大学研究人员合作,在石墨烯类膜材料输运特性研究方面首次发现,石墨烯以及氮化硼等具有单原子层厚度的二维纳米材料可以作为良好的质子传导膜

      来源:安徽卫视2014-11-14

      为了拓宽节能环保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目前,安徽借助中国科大、中科院合肥物质研究院等高校科研院所的科技资源,在节能环保领域初步搭建起了较为完整的产学研合作平台,部分技术已处于全国领先水平。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