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北极星为您找到“储能调控技术”相关结果1506

      来源:中国新闻网2024-05-16

      “我们围绕混合聚阴离子正极、复合生物质硬碳负极,开展了技术验证与优化工作。”...来自华南师范大学化学学院的郑奇峰、马良、胡小刚等专家学者,长期致力于钠、钾离子电池材料及界面调控的性能和机理研究,并积极把能源研究从实验室逐步推向产业。

      来源:国家电网报2024-05-16

      、配置和调控能力,服务新能源高质量发展。...加强数字化智能化技术与电网业务深度融合,发挥数据要素价值。坚持“保量稳率”,服务新能源高质量发展。华东电网内新能源发电装机持续快速增长。

      来源:泰安市发改委2024-05-15

      泰安“聚合式”电网友好型虚拟电厂示范项目是全省首个正式上线运行的虚拟电厂项目,平台已接入负荷16mw,具备可调量预测、响应分解、负荷储能一体化调控等能力。...供电部门要充分发挥技术支撑作用,为微电网项目接入公共电网创造有利条件,积极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助力实现双碳战略目标。

      来源:辽源市人民政府2024-05-14

      建设“绿电”园区,依托新能源资源优势,采取新能源直供园区用电,打造“新能源+储能+局域电网”的源网荷储模式,实现绿色用电,降低用电成本,推进资源开发、产业发展、园区建设协同发展。...加快能源基础设施数字化、智能化建设,积极推动5g技术、云计算、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在能源领域的推广应用,强化能源供、需两侧衔接互动,构建坚强韧性、绿色低碳、智慧高效的现代能源互联网体系。

      来源:福建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24-05-13

      有序用电方案涉及的用户应按照调控指标,规范刚性执行。支持用户侧储能安全发展,加强计量管理,实现应采尽采。建立并完善与电力市场衔接的需求响应价格机制。...第三条 本细则所称电力负荷管理,是指为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维护供用电秩序平稳、促进可再生能源消纳、提升用能效率,综合采用经济、行政、技术等手段,对电力负荷进行调节、控制和运行优化的管理工作,包含需求响应

      来源:北极星售电网2024-05-09

      负荷侧:为充分挖掘区内区外可调控负荷资源潜力,引导用户优化储用电模式,释放用电弹性,泰达电力积极筹划建设虚拟电厂平台,建立可调负荷的市场化报价机制,实现光伏、储能、充电桩及各类可控负荷的聚合和电力交易。

      来源:国家电网报2024-05-09

      健全虚拟电厂、微电网、负荷及分布式光伏发电聚合商等接网标准;强化配电网规建运一体化管理,深化营配调数据贯通;构建企业级气象数据服务中心,实现自然灾害小时级预警;深化能源大数据应用,加快分布式光伏发电、储能产业链等数字化场景设计及应用

      乌兰察布源网荷储技术研发试验基地(一期)成果之二--大规模新能源及<mark>储能</mark>综合仿真与实验平台初步建成投入运行

      来源:中国三峡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2024-05-08

      ;最后,在数字平台和动模平台上建立一套实验室管控平台,实现数字平台之间互联,数模平台之间互联,可模拟调度中心或大数据中心的调控功能和仿真数据的展示功能。...应用效益平台的建成投运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构建打下坚实的技术与实践基础,为内蒙古自治区大规模新能源并网安全稳定运行提供技术支持,促进新能源开发利用,助力国家双碳目标的实现。

      来源:中国能源新闻网2024-05-06

      对用户而言,依托数字化技术形成电网和用户的双向互动平台,可以拓展微电网、储能、虚拟电厂等开放共享的市场化新业态,提供优质的综合能源服务、电动汽车服务,有效提升民生供电保障能力,满足多元化、互动化、个性化用能需求

      培育分布式能源发展新动能

      来源:中国电力报2024-04-29

      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未来分布式能源的发展同样需要技术不断进步和创新能力提升,包括能源生产核心装备国产化或自主可控、多种能源互补耦合转化、用户端负荷预测与调控、能源高效利用,以及能源数智化等多方面的技术创新

      来源:国家电网报2024-04-29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大力推动我国新能源高质量发展,提高电网对清洁能源的接纳、配置和调控能力。...+分布式调相机”模式,攻关构网型新能源技术,支持调峰气电、抽水蓄能和新型储能发展。

      来源:北极星储能网2024-04-25

      这三种能源技术都属于需求侧能源管理技术,随着新能源技术、储能技术、氢能技术的发展,分布式能源、微电网系统将是必然趋势。...、冷都是终端能源利用形式,实现区域化的电、热、冷等终端能源的梯级综合利用和灵活互补,是提高能源效率的重要措施,综合能源服务将是今后能源管理的重要形式;虚拟电厂是将相对分散的源、网、荷、储等元素进行集成调控

      国网江苏综合能源公司亮相2024第二届中国国际<mark>储能</mark>大会

      来源:国网江苏综合能源公司2024-04-25

      在扬州中远海运,能源e+工业微电网平台化身电力调度的智能管家,整合电网中散落的分布式光伏、储能、充电桩、岸电等电力负荷,接入分布式光伏规模5.2兆瓦、客户侧储能规模8兆/32兆瓦时,依托数字化手段,通过智能化算法精准调控

      来源:国家能源局2024-04-22

      《通知》的出台将为新型储能并网和调度运行关键技术带来广阔的发展空间,未来或将孵化形成光储充一体化、储能集群调度、分布式虚拟电厂聚合互动调控等各类新技术应用,为推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提供更大支持。

      来源:河南省发改委2024-04-22

      一体化项目要按要求配置电力电量计量系统,为电力运行监测调控、绿电绿证交易等提供支撑。第八条【负荷消纳】一体化项目业主根据风电、光伏发电曲线合理安排生产,多用自发绿电。...第六条【储能配置】一体化项目应通过合理配置储能等调节手段,实现所发电力自发自用。应加装防逆流装置,不向大电网反送电,在支撑绿色电力充分消纳的同时,不占用公共电力系统调峰能力。

      来源:电联新媒2024-04-22

      依托“大云物移智链”等现代信息通信技术,实施规模化储能集群智慧调控和分布式储能聚合调控,适应源网荷储协调互动需求,推动储能向“随充随放”运行模式转变。三是完善市场运营机制。

      来源:河南发改委2024-04-19

      一体化项目应通过合理配置储能等调节手段,实现所发电力自发自用。应加装防逆流装置,不向大电网反送电,在支撑绿色电力充分消纳的同时,不占用公共电力系统调峰能力。...第二章 技术条件及标准第四条【建设模式】一体化项目业主可选择自主开发建设,也可委托专业队伍以合同能源管理方式开发建设。第五条【电源规模】一体化项目的电源建设规模应与用电负荷做好匹配。

      江苏宿迁2024年电力负荷管理:重点梳理<mark>储能</mark>等资源 出台“容量补贴+响应补贴”政策

      来源:宿迁市人民政府2024-04-19

      重点全量梳理半小时内快上快下(实时需求响应)资源,包括储能、充电桩、非工用户空调和工业紧急快上快下资源等,通过现场督导、技术管控等方式,确保快上快下(实时需求响应)资源在半小时以内自主快速有效压降负荷,

      来源:能源评论•首席能源观2024-04-19

      在“双碳”目标驱动下,分布式新能源、电动汽车、分布式储能、微电网等多元要素爆发式增长将持续推进。...破局关键:数智与能源融合创新在现阶段发展形势下,破局的关键在于数智技术与能源产业的融合创新。

      来源:北极星储能网2024-04-18

      项目依托工业互联网、智能物联感知、负荷预测以及优化调度等核心技术,开发具备国内领先水平的智慧系统平台,对光伏、储能、充换电站、工商业可调负荷等资源进行容量配置与调控,负荷预测精度达到工作日平均90%以上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