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北极星为您找到“建筑供热”相关结果263
      秦皇岛“光热+生物质”采暖项目

      来源:国家能源局2021-12-27

      一、项目基本情况随着大气雾霾治理要求提高,村镇建筑供热面临燃煤供暖污染较大的问题。为治理散煤燃烧、提高全市空气质量与人民采暖质量,打造良好舒适的热环境。...四、社会经济效益分析根据上面测试期间数据推算,采暖季日平均生物质供热量约为122.40mj,日平均太阳能供热量约为77.91mj,系统日平均供热量约为200.31mj,相当于每日减少9.76kg的标准煤燃烧

      陕西省委机关中深层无干扰地热<mark>供热</mark>清洁取暖典型案例

      来源:国家能源局2021-12-23

      无干扰地热供热示意图如下图所示。图:无干扰地热供热示意图二、技术方案省委机关建筑供热建筑面积约13.86万平方米,其中东院3.2万平方米;西院10.66万平方米。

      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地热综合<mark>供热</mark>项目

      来源:国家能源局2021-12-23

      一、项目基本情况园区规划原则及目标如下:(1)世园会内建筑供热独立解决。(2)世园会内新建建筑100%达到绿色建筑标准,有条件可建设零能耗建筑

      来源:南海发布2021-12-09

      随着氢能产业的快速发展,在未来碳中和的过程中,氢能在储能、工业清洁原料、建筑供热等广泛领域将承担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来源:中国能源报2021-11-17

      “2019年,建筑运行电量为1.9万亿千瓦时,除了30%左右的零碳电力,其余都是以燃煤、燃气为动力的‘碳排放’电力。北方城镇广泛使用集中供热系统,也是由热电联产或燃煤、燃气锅炉提供热源。”

      我国碳交易从试点走向全国 碳交易机制系统已逐步建立

      来源:立鼎产业研究网2021-11-11

      建筑建筑供热必须加强能效创新和脱碳。完全的碳中性需要热泵的扩展和烹饪器具的电气化。农业:农业需要经历从碳排放贡献者向碳汇者的转变。沼气项目和施肥产业改革是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杠杆。

      来源:中国能源报2021-10-27

      若有30台这样的机组,可满足山东半岛35亿平方米建筑供热、45亿吨淡水供应,并提供50%的电力。...测算显示,“1000mw机组+跨季节储热”全年连续运行8000小时,能发电70亿千瓦时,输出热量4500万gj,可为1.5亿平方米建筑供热,并产生淡水1.5亿吨/年。

      河北邯郸:太阳能“光热+”<mark>建筑</mark>模式 助力碳达峰碳中和

      来源:长城网2021-08-19

      此外,太阳能“光热+”建筑模式的探索也为北方地区实现冬季清洁能源取暖供热提供新支撑,满足辖区居民住宅生活热水供应以及冬季建筑供热的需求,有效减少煤炭等传统资源供热带来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破解冬季环境污染问题

      来源:中国电力新闻网2021-08-18

      除了监管条件,德国政府还为工业部门向零碳技术转型(措施14),增加高效燃料电池在建筑供热中的使用(措施18),以及在氢能整个价值链上开展研究(措施24)这些领域提供资金支持。...此外,交通和供热部门的化石燃料二氧化碳定价将作为另一项重要措施得到进一步审查,以提高绿色氢能的竞争优势(措施1)。

      运城市2021年冬季清洁取暖工作实施方案:明确重点任务和补助标准

      来源:运城市人民政府2021-07-12

      大力推行集中供暖区域居住和公共建筑供热计量,既有住宅要逐步实施供热分户计量改造,配套制定计量计费标准。...01主要目标 2021年 10 月 31日前全市完成冬季清洁取暖改造 84255 户,完成建筑节能改造 5114 户,共计 89369 户。02重点任务 (一)进一步扩大集中供热覆盖范围。

      来源:光明网2021-06-29

      配合电力系统改造,加速发展电动汽车、智能充电桩、建筑“光储直柔”。同时,发展农村新型能源系统和生物质商品能。完成对北方城市建筑供热零碳热源的改造。...经过测算,我国城镇建筑屋顶光伏可开发量为8.3亿千瓦,年发电量可达1.23万亿千瓦时。这些电力可满足城镇建筑自身用电的30%~40%。

      来源:大众日报2021-05-28

      目前已建成装机容量约为8000万千瓦的核电和火电,相关规划数据显示,未来预计会有1亿千瓦的核电,若规模化配套“水热同产同送”技术,再加上跨季节蓄能,每年能够生产100亿吨的高品质淡水,同时为70亿平方米—100亿平方米的建筑供热

      来源:中国能源报2021-05-12

      区域地热能数字化走进视野统计显示,我国336个地级以上城市浅层地热能资源年可开采量折合7亿吨标准煤,大部分土地面积适宜利用浅层地热能,可实现建筑供热(冷)面积326亿平方米。

      来源:中国能源报2021-04-28

      “根据规划测算,利用我国沿海核电余热,未来可满足沿海至内陆150-200公里范围内近50亿平方米建筑冬季供热需求,占我国北方未来城镇建筑供热总量的1/4。”

      污水处理碳中和主力乃热能而非化学能

      来源:WaterResearch2021-04-21

      作为低品位能源(不能用于发电),可用于污水处理厂自身和周边(3~5 km)建筑供热/制冷、温室供暖,甚至还可直接用于厌氧消化器加热、污水冬季加热、污泥干化等目的。...重要结论1、污水中蕴含的热能远高于化学能,实际可回收热能为化学能9倍之多2、回收热能除可用于污水处理厂自身和周边建筑供热/制冷、温室供暖,还可用于厌氧消化器加热、污水冬季加热、污泥干化等目的;污水处理厂不仅可实现碳中和运行

      国网上海综能服务公司窦真兰:面向<mark>建筑</mark>应用的氢燃料电池综合能源系统方案探讨和设计

      来源:北极星氢能网2021-04-10

      由于氢能具有低储存成本潜力大以及使用终端灵活、用途广泛等优势,通过制氢、储氢和燃料电池系统实现热电联供,给建筑供热、供电,替代化石能源使用,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前中国全力支持氢能产业发展。

      来源:中国能源报2021-03-31

      此外,我国正在加快核能综合利用示范建设,2019年底山东海阳核电建成投运的首例商业核能供热项目实现了70万平米居民和公共建筑供热,而且核电水热同传创新示范项目效应初显。

      来源:唐山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2021-01-27

      扩大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领域,积极推动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供热、供电、储能以及能源转换等方面的利用。2、 一是加快开展可再生能源供热等燃煤替代应用。

      来源:中国能源报2020-11-25

      白天峰电时段由热池给建筑供热;夜间谷电时段,电锅炉在给建筑供暖的同时,也为热池充热。在紧急停电时,也可启动后备电源给系统和循环泵供电,由热池直接给建筑供暖。”关景伟说。

      来源:中国能源报2020-11-25

      白天峰电时段由热池给建筑供热;夜间谷电时段,电锅炉在给建筑供暖的同时,也为热池充热。在紧急停电时,也可启动后备电源给系统和循环泵供电,由热池直接给建筑供暖。”关景伟说。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