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北极星为您找到“新型负荷”相关结果253

      来源:国家电网报2024-07-16

      在建设新型电力系统的背景下,电力负荷管理的内涵也将持续丰富和拓展,更好地服务能源转型和经济社会发展。电力负荷管理对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具有重要价值构建新型电力系统需要加强负荷管理、促进“供需协同”。

      来源:《国家电网》2024-07-15

      新型负荷管理技术方面,多地加强新型负荷管理平台建设,积极探索应用优质工业企业和非工用户(楼宇空调、数据中心、铁塔基站、充电桩运营商等)柔性调控技术,挖掘非工业空调柔性控制和居民节电潜力,通过虚拟电厂、需求侧响应深化移峰填谷工作

      虚拟电厂为什么这么火?采日能源将如何引领行业实力出圈?

      来源:北极星储能网2024-07-15

      加之电动汽车等新型负荷大量并网,夏冬季空调负荷等使得电力负荷“尖峰化”和夏冬“双峰”更加突出。电力系统正面临负荷低谷时段新能源消纳难、尖峰负荷时段电力保供难的困境。

      “千亿”市场预期下,虚拟电厂建设还“缺”些什么?

      来源:北极星电力网2024-07-15

      随着可再生能源在整体能源结构中的比例逐步上升,产消者新型负荷快速增长,电力系统面临负荷低谷时段新能源消纳难,尖峰负荷时段电力保供难的难题。

      住建部:国标《城市配电网规划设计标准》征求意见中

      来源: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2024-07-11

      标准中提到,城市配电网规划应充分考虑分布式电源和新型储能、充换电设施等新型负荷接入需求,因地制宜开展微电网建设,支撑新能源开发利用和多元化负荷“即插即用”,促进“源网荷储”协调互动,满足新型电力系统发展要求

      新能源潮头 SNEC上配电企业带来哪些发展思路?

      来源:北极星输配电网2024-06-26

      国家能源局发布了《关于新形势下配电网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其中就指出配电网正逐步由单纯接受、分配电能给用户的电力网络转变为源网荷储融合互动、与上级电网灵活耦合的电力网络,在促进分布式电源就近消纳、承载新型负荷等方面的功能日益显著这类现象

      来源:北极星输配电网2024-06-20

      随着大量分布式能源接入配电网,以及电动汽车、虚拟电厂、综合能源、充电设施等新型负荷的不断涌现,使得配电台区不得不严肃面对电压越限、负荷调控、新能源消纳能力不足、三相不平衡等问题。

      人工智能时代,电力行业生产力爆发在即

      来源:北极星电力网2024-06-12

      新型电力系统加速推进下,大规模新能源接入、产消者新型负荷快速增长,以及微电网、虚拟电厂等新模式新业态的加入,使得电网运行安全挑战陡增,行业亟需运用智能化手段探索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新理论、新方法,攻克系统稳定控制难题

      来源:南网50Hz2024-06-05

      ——虚拟电厂管理中心欧鸣宇在深圳负荷尖峰期这样的例子并不鲜见近年,深圳以新能源汽车为代表的新型负荷爆发增长,用电最大峰谷差进一步扩大,加上新能源本身具有波动性、随机性、间歇性,电力保障面临更多挑战。

      来源:人民网2024-06-03

      提升煤电调峰参与积极性,健全煤电价格形成和容量成本回收长效机制,推动构建与大规模新能源上网相适应的合同曲线形成方式与价格浮动模式,畅通容量成本和辅助服务成本向用户侧疏导路径,有效挖掘分布式新能源、用户需求响应等灵活性新型负荷资源

      来源:南方电网报2024-05-21

      在深圳负荷尖峰期,这样的例子并不鲜见。近年,深圳以新能源汽车为代表的新型负荷爆发增长,用电最大峰谷差进一步扩大,加上新能源本身具有波动性、随机性、间歇性,电力保障面临更多挑战。

      来源:南网50Hz2024-05-21

      “以新能源汽车为代表的新型负荷爆发式增长,意味着我们不仅要在电网调度、配网规划等方面做足准备,保障电网稳定运行,还要推动打造有效的商业模式,通过市场化手段,充分调动灵活调节潜力。”...现代化城市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深圳样板开拓绿能供给构建柔性电网电源侧“深圳高新企业绿电和碳减排需求越来越大,但本市新能源装机占比不高,未来大规模发展市内新能源的空间有限,加之用电负荷持续增长,我们必须扩大清洁低碳能源供给

      终版议程|2024年首届源网荷储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研讨会邀您参加

      来源:北极星售电网2024-05-17

      “双碳”目标下,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加快构建,配电网正逐步由单纯接受、分配电能给用户的电力网络转变为源网荷储融合互动、与上级电网灵活耦合的电力网络,在促进分布式电源就近消纳、承载新型负荷等方面的功能日益显著

      来源:国家电网报2024-05-13

      新型复合混凝土基础由胶凝材料、碳纤维导电材料、水和砂石等按一定配合比组成。...近日,由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自主研发的新型复合混凝土基础在青海330千伏达坂—八宝线路工程开展接地性能测试。该工程沿线属于高土壤电阻率地区。

      议程更新|2024年首届源网荷储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研讨会

      来源:北极星售电网2024-05-10

      “双碳”目标下,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加快构建,配电网正逐步由单纯接受、分配电能给用户的电力网络转变为源网荷储融合互动、与上级电网灵活耦合的电力网络,在促进分布式电源就近消纳、承载新型负荷等方面的功能日益显著

      来源:南方电网报2024-05-07

      “以新能源汽车为代表的新型负荷爆发式增长,意味着我们不仅要在电网调度、配网规划等方面做足准备,保障电网稳定运行,还要推动打造有效的商业模式,通过市场化手段,充分调动灵活调节潜力。...4月25日,深圳现代化城市新型电力系统先行示范区通过南方电网公司组织的验收评估,验收专家组一致认为该示范区“水平高、面上发力充分、示范性强”。

      来源:中国能源新闻网2024-05-06

      随着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推进,配电网正逐步由单纯接受、分配电能给用户的电力网络转变为源网荷储融合互动、与上级电网灵活耦合的电力网络,在促进分布式电源就近消纳、承载新型负荷等方面的功能日益显著。

      议程发布!2024年首届源网荷储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研讨会

      来源:北极星售电网2024-04-26

      “双碳”目标下,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加快构建,配电网正逐步由单纯接受、分配电能给用户的电力网络转变为源网荷储融合互动、与上级电网灵活耦合的电力网络,在促进分布式电源就近消纳、承载新型负荷等方面的功能日益显著

      来源:能源评论•首席能源观2024-04-19

      在市场和政策驱动下,分布式发电、电动汽车、新型储能迎来爆发式增长,配电网在促进分布式电源就近消纳、承载新型负荷等方面面临的挑战日益显著,其物理形态、数智形态、商业形态正发生深刻变革。

      来源:能源评论•首席能源观2024-04-18

      配电网作为连接能源电力和消费的枢纽平台,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提供了巨大助力,但是在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同时,支撑新能源规模化开发、高比例消纳和新型负荷广泛接入也成为新形势下配电网高质量发展面临的最大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