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北极星为您找到“氢气大规模储运”相关结果422

      来源:国家能源之声2023-10-30

      今年4月,国家能源局发布了“十四五”第一批“赛马争先”国家能源研发创新平台认定名单,国家能源氢储运创新平台聚焦“大规模、高密度、低能耗和高安全”储运关键技术研发,实施“三链引领,两线突破”研发战略,即以气氢

      来源:高工氢电2023-10-23

      而受制于氢气储运加系统成本居高不下,部分燃料电池汽车的使用成本仍远高于燃油车和电动车。当前,如何降低氢耗让燃料电池汽车使用更经济?成为燃料电池企业必须要克服的一道难题。...从规模化应用角度来看,氢燃料电池汽车尚未大规模普及。在燃料电池汽车扩大推广的制约因素中,经济性是当前急需突破的一个问题。燃料电池汽车主要涉及车辆购置成本和燃料使用成本两方面。

      来源:中国电力报2023-08-31

      欧洲的经验表明,利用天然气管输网络基础设施,通过掺氢等多种方式可以成功实现低成本、大规模、长距离输氢,同时以最低成本将天然气输送设施改造为氢气输送设施,终端分离的氢气可以有多样化的应用场景。

      来源:中国能源报2023-08-28

      确保安全是氢能产业实现大规模商业化的重要前提之一,制储运加用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引发的事故都可能影响氢能发展势头,进而阻碍涉氢产业在民用领域的大众接受度和发展进程。...业内认为,确保安全是氢能产业实现大规模商业化的重要前提之一,制储运加用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引发的事故都可能影响氢能发展势头,进而阻碍涉氢产业在民用领域的大众接受度和发展进程。

      来源:北极星电力网2023-07-25

      紧盯清洁能源及新型储能最新趋势,加强氢气制备储运、机械储能、超级电容储能等领域技术储备和企业引育,培育新型电力系统解决方案,更好支撑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许继集团与山东大学签署产学研合作协议7月20日,许继集团与山东大学就大规模新能源接入、综合能源管控、新型储能、零碳园区等方面达成一致意见,并签署产学研合作协议。

      来源:中国能源报2023-07-18

      中国工程院院士彭苏萍指出,目前我国主要的商品氢基本采用压缩空气的方式储运,液氢储运在大规模长距离运输中成本优势明显,但技术路线尚未成熟。...氢燃料电池行业市场繁荣的背后,氢气供需不匹配、经济性困境、加氢站建设管理标准缺失等问题愈发凸显,成为产业发展面临的关键问题。

      来源:中国能源报2023-07-03

      同时,由于关键储运技术薄弱、制造工艺及效率问题尚待解决,大部分地区制氢成本仍居高不下,绿氢作为实现电氢耦合的关键,其终端价格需进一步降低。...“在源端电氢协同模式下,可在风光资源丰富的西北部地区大规模部署电制氢、储氢、燃氢机组等设备,支撑新能源消纳和送出。

      来源:中国能源报2023-06-30

      项目已先后完成了万吨级电解水制氢工艺与工程成套技术、绿氢储运输工艺技术、晶闸管整流技术、智能控制系统研发等创新成果,均实现了工业应用,项目已申报专利及专有技术10余项。...该项目生产的绿氢就近供应中国石化塔河炼化公司,完全替代现有天然气化石能源制氢,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48.5万吨,开创了绿氢炼化新发展路径,为我国绿氢工业化应用提供示范,对炼化企业大规模利用绿氢实现碳减排具有重大示范效应

      来源:上海市发改委2023-06-27

      项目以有机液体为氢气载体,在常温常压下可进行安全经济的运输,该系统核心装置为撬装氢油脱氢系统,目前可以实现最大产氢500公斤/天,该技术有望解决氢气长距离运输和长时间大规模安全储存问题。

      来源:石油与装备2023-06-26

      国家管网集团西部管道公司科技信息服务中心工艺所所长 杨明:我们将加快推进氢气、二氧化碳等多种介质储运前沿技术攻关,推动传统油气管输业务与新能源储运业务融合发展,助力氢能“制储输用”全链条产业建设。

      来源:中国能源报2023-06-25

      这一逆向分布催生了大规模储运需求,因此,我国氢能的运输与电力、天然气的转运路径相似。2023年4月,我国首条...“氦气是战略物资,价格昂贵,而且我国是贫氦国,加快氢膨胀制冷循环工艺的设计研究,以及氢气透平膨胀机和正仲氢转化器等相关关键设备的国产化,将是未来需要攻克的难点。”

      来源:中国能源报2023-06-12

      目前,储运成本在氢气终端售价中的比重高达40%-50%,成为氢能规模化发展的掣肘。...管道输氢在产业链中扮演着承上启下的重要角色,如能形成类似天然气那样的多点供应氢气管网,不仅可解示范城市氢源之忧,还能通过规模化输送摊薄储运成本。

      来源:中国能源报2023-06-12

      利用在役天然气管道进行掺氢输送,被业内认为是未来实现氢能大规模输送、解决氢能供需错配的重要方向之一。不过,与纯氢不同,掺混氢气的天然气具有不同的物理化学特性。...在近日举办的世界氢能技术大会氢能安全技术论坛上,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工程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国辉指出:“要解决我国氢能资源市场错配问题,未来中长距离的储运需求非常大,需要用纯氢或者掺氢管道解决制氢和用氢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来源:北极星氢能网2023-06-07

      (2)氢能产业开发在淖毛湖地区开展氢能重卡推广,并开展制氢、储运、加氢站等项目建设,实现氢气销售。(3)新能源开发依托氢能产业,申报可再生能源资源和指标,开展绿电替代+源网荷储+氢能产业一体化项目。

      来源:中国能源报2023-05-24

      作为一种较易储运的储氢载体,氨主要由氢气和空气合成制取,又可经催化分解制取氢气,被业内认为是破解氢大规模储运难题的有效手段。...“氨最大的优势是储运远比氢安全、方便,而且体系成熟,可以实现大规模储运。”

      来源:中国能源报2023-05-04

      在大电网供电方面,张华指出,利用地下盐洞、溶洞进行氢气储存和利用管道进行大规模运输,具备低成本、经济可行等优势,加上重型燃机的大规模发电应用提供转动惯量实现电网高品质电能,可共同支撑大电网稳定运行。

      来源:中国能源报2023-05-04

      管道输氢是实现氢气大规模、长距离运输的最佳方式,接连取得突破对推动我国氢能产业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国氢能运输领域近日好消息不断。...4月16日,中国石油宣布,用现有天然气管道长距离输送氢气技术获突破,可为我国大规模、低成本、远距离氢能运输提供技术支撑。

      来源:中国石化报2023-05-04

      运输方面,氢气需要特定的长管拖车,对运输存储装置材料要求高,而甲醇作为液体可管道运输,利用现有基础设施即可,储运安全便捷。价格方面,甲醇成本也较低。...无碳超低氮氧化物“氨-氢”热机发电技术,可充分利用燃气轮机/内燃机余热,解决大规模分布式用电难题,满足100兆瓦以上级别发电需求。

      来源:中国能源报2023-04-17

      储运环节是制约氢能规模化发展的重要因素。液氢具有携氢密度大、运输成本低、储氢纯度高等优势,近年来逐渐由航天航空部门走向民用领域。...在秦志东看来,液氢是未来解决氢能大规模储存运输的有效手段。

      来源:中国能源报2023-04-17

      因此,当氢气下游需求足够支撑大规模的氢能输送时,通过管道运输氢气是一种降低成本的可靠方法。...“一辆运输液氢的车,其运量可以顶10辆20mpa高压氢气运输车,因此非常适合氢的大规模储运。”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