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北极星为您找到“管理体系建设”相关结果3172

      来源:中国新闻网2025-02-24

      碳足迹因子是我国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的“重要基石”,电力碳足迹因子具有基础能源属性,是核算各类中下游产品碳足迹的必要前提。...此次研究发布符合我国实际的电力碳足迹因子数据,既填补了国内数据空白、解决了企业“燃眉之急”,又推动了我国碳足迹管理和数据与国际衔接,夯实了开展碳足迹核算的基础。

      来源:广东省生态环境厅2025-02-24

      全面深化应急管理体系建设,重点做好流域洪涝、超强台风、阶段性干旱、极端高温低温、内涝、泥石流等重大灾害风险的隐患排查与防范应对,力争至2035年,广东综合防灾减灾救灾能力走在全国前列。...(三)主要目标到2035年,广东适应气候变化的监测预警体系、政策管理体系、风险防范体系基本健全,适应气候变化标准和先进技术得到有效推广应用,重(特)大气候灾害风险得到有效防控,自然生态系统和经济社会系统的气候脆弱性明显降低

      生态环境部开展2025年绿色低碳典型案例征集活动

      来源:生态环境部2025-02-21

      3.能源管理水平:如能源管理体系建设情况、能源计量管控、新能源利用水平等。4.绿色低碳和节能技术水平,技术改造和提升情况。5.金融手段使用:参与碳市场和气候投融资情况等。...3.能源管理水平:如能源管理体系建设情况、能源计量管控、新能源利用水平等。4.绿色低碳和节能技术水平,技术改造和提升情况。5.金融手段使用:参与碳市场和气候投融资情况等。

      来源:上海市人民政府2025-02-20

      进一步完善源头减量、分类利用、末端处置等制度措施,充分利用数字化智慧监管手段,严厉打击跨区域倾倒等违法犯罪行为,建立健全固体废物产生、贮存、运输、利用、处置全过程的管理体系。...依托上海市生态文明建设领导小组,强化部门协同和区域联防联治,构建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固体废物治理体系

      新型电力系统加速构建,提供中国绿色经验!

      来源:北极星风力发电网2025-02-19

      此外,我国首部《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明确将氢能纳入到能源管理体系,首次从法律层面上确立了氢能作为能源的地位,这对氢能产业的发展将发挥重要的作用,氢能产业链也在加速布局,为未来能源系统的多元化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主办方表示,将以此次清洁能源博览会为契机,打造电力行业形象、展示清洁能源技术装备成果、瞄准世界能源科技发展前沿,聚焦能源关键领域需求,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从而为助力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建设和构建新型电力系统

      生态环境部:征集2025年绿色低碳典型案例

      来源:生态环境部2025-02-19

      3.能源管理水平:如能源管理体系建设情况、能源计量管控、新能源利用水平等。4.绿色低碳和节能技术水平,技术改造和提升情况。5.金融手段使用:参与碳市场和气候投融资情况等。...6.基础设施建设:如建筑绿色低碳化水平、园区交通绿色低碳化水平等。7.运营管理水平:如能力管理体系是否完善、信息化水平、信息公开程度等。

      广东省适应气候变化行动方案(2025-2035年)

      来源:广东省生态环境厅2025-02-19

      全面深化应急管理体系建设,重点做好流域洪涝、超强台风、阶段性干旱、极端高温低温、内涝、泥石流等重大灾害风险的隐患排查与防范应对,力争至2035年,广东综合防灾减灾救灾能力走在全国前列。...《方案》提出,到2035年,广东适应气候变化的监测预警体系、政策管理体系、风险防范体系基本健全,适应气候变化标准和先进技术得到有效推广应用,重(特)大气候灾害风险得到有效防控,自然生态系统和经济社会系统的气候脆弱性明显降低

      绿色工业园区可申报!吉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组织开展2025年度省级绿色制造名单推荐工作

      来源:吉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2025-02-19

      鼓励园区建立并运行环境管理体系和能源管理体系,建立园区能源监测管理平台。鼓励园区建设并运行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应用设施。...》(工信部节〔2024〕13号)《吉林省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吉工信办联〔2023〕45号),进一步完善我省绿色制造和服务体系建设

      来源:郑州市人民政府2025-02-18

      构建碳达峰碳中和计量管理体系、计量技术体系、计量服务体系,为温室气体排放可测量、可报告、可核查提供计量支撑。...一、发展目标到2025年,全市计量体系和能力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现代先进测量体系建设取得重要进展,计量科技创新能力、服务保障能力显著提升,计量工作体制机制不断健全。

      来源:国家电网报2025-02-17

      近年来,泉州供电公司落实现代设备管理体系建设要求,不断深化无人机在巡检领域的应用。该公司通过远程指令控制无人机的自主起飞、巡检、降落和充电,实现了对电网设备的远程高效巡检。...针对无人机机场应用中存在的平台兼容性差、专业应用分散等问题,泉州供电公司自2024年起深化无人机中心建设,创新采用“集中接入、分级管控”模式。

      来源:国家电网报2025-02-13

      同时,国外也通过多项措施构建起一套严格的碳管理体系,对行业和企业提出了更高要求。探索绿电消费行为更小时间尺度的精准溯源,有助于主动适应绿电消费国际市场规则,增加绿电消费国际市场份额。...该中心将以推动我国绿电绿证获得更广泛国际认可为目标,重点围绕绿电获取、绿电溯源、绿电消费、绿证交易等方向,不断推进绿电绿证领域国际标准体系建设,助力我国绿色发展国际话语权提升和全球可再生能源发展。

      上海:2024年新增光伏装机122万千瓦

      来源:上海市发改委2025-02-11

      1月23日,上海市发改委发布关于上海市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报告指出,2024年,实施绿色低碳转型行动方案,加快推进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完善招商引资和产业扶持政策,实施深化经营主体登记管理改革举措,深入推进企业年报“多报合一”改革,修订不予行政处罚和减轻行政处罚“两项清单”,持续激发经营主体活力。

      来源:北极星电力网2025-02-11

      出台碳达峰碳中和试点建设方案、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实施意见和(近)零碳产业园建设指南,省产品碳足迹公共服务平台上线使用,5个地方和园区开展国家首批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

      来源: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2025-02-11

      围绕新型电力系统,国网公司2025年“两会”明确准确把握新型电力系统五大特征和目标要求,健全完善贯穿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全过程各领域的电网管理体系,特别强调要健全完善电网调度体系,深化认知、控制、故障防御体系建设

      来源:中国电力报2025-02-10

      数据管理体系缺失是分布式能源高效并网的关键掣肘。分布式能源数据可观、可测能力不足,将直接导致分布式能源装机规模、并网状态、设备状态、出力情况等重要信息处于“黑盒”状态。...三是支持分布式能源并网的相关国家标准体系建设,同时积极向国际标准转化,为中国企业在相关领域国际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打好基础。

      最新电力碳足迹因子知多少?中国核电告诉你

      来源:中国核电2025-02-08

      中国核电旗下核电运行研究院在其中开展《温室气体 产品碳足迹量化方法与要求 核能发电》标准文件起草和核能发电碳足迹因子计算工作,助力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核能发电碳足迹因子是全国电力碳足迹因子的重要组成部分,核电运行研究院协同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等单位,针对核燃料开采、铀纯化转化、铀浓缩、核燃料元件制造、乏燃料后处理、废物处置,以及核电站建设、生产运行、

      来源:能源新媒2025-02-08

      《办法》覆盖了抽水蓄能电站开发建设全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明确了各级政府主管部门、相关投资主体、电网企业、勘测设计单位等各方的职责,形成了一整套逻辑完整、边界清晰、权责明确的管理体系。...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了《抽水蓄能电站开发建设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这标志着我国抽水蓄能电站开发建设管理迈入了规范化、系统化的新阶段,为加快新型能源体系建设和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

      生态环境部、国家能源局等发布2023年电力碳足迹因子数据

      来源:生态环境部2025-02-07

      碳足迹因子是我国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的“重要基石”,电力碳足迹因子具有基础能源属性,是核算各类中下游产品碳足迹的必要前提。...答: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碳足迹管理工作,将“构建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作为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均明确提出建立碳足迹管理体系的任务要求。

      来源:四川省发展改革委2025-02-06

      一、主要目标到2025年,国家统一的省级碳排放统计核算年报、快报制度得到有效落实,探索建立市(州)级碳排放统计核算方法,一批行业企业碳排放核算评价标准和产品碳足迹核算标准规范发布实施,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取得积极进展

      来源:中国政府网2025-02-06

      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推广运用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手段,推进智慧加油站、成品油流通大数据管理体系建设,加快构建涵盖批发、仓储、运输、零售等环节的全链条、可追溯动态监管体系,提升成品油流通领域数字化监管效能和服务水平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