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电池工业网2022-04-01
30日,全球最大负极材料企业、北交所“一哥”贝特瑞披露了2021年报。...值得注意的是,贝特瑞是国内唯一一家既有高镍三元正极材料又有硅碳负极的材料企业,贝特瑞的产能规划某种意义上代表着其对市场前景的判断。
来源:高工锂电网2022-03-15
事实上,动力电池企业twh规模扩产,负极材料作为关键主材之一,其市场需求量也呈指数级态势上升。加固负极材料“护城河”,已经成为主流负极材料企业,甚至锂电池整个产业链相关企业的共识。
来源:起点锂电大数据2022-01-14
公司投资了硬炭负极材料企业成都佰思格,与正极材料企业紧密合作,自身也在加紧研制正极材料。山东章鼓透露,公司锂/钠离子电池生产线已经可以进行电池量产,并将加大水系半固态锌离子电池在储能方面的市场开发。
来源:高工锂电2022-01-10
负极材料企业为降低制造成本也在对生产工艺和设备进行优化升级,例如导入石墨化连续式炉工艺;隔膜在线涂覆已经在一线隔膜企业中实现配套应用,有望成为大厂配套主流,加深头部隔膜企业和电池企业的绑定合作。
来源:高工锂电2021-10-08
为满足锂电池下一阶段的高增长需求,应对原材料、石墨化价格上涨压力,负极材料企业加快负极一体化项目打造,加速石墨化自供比例的提升。据测算,石墨化自供比例提升20%,毛利率可提升近6%。
来源:起点锂电大数据2021-09-16
今年多家宁德时代供应链企业ipo取得新进展,包括原材料企业腾远钴业、容汇锂业,三元前驱体企业芳源股份,正极材料企业长远锂科、科隆新能、振华新材、厦钨新能、湖南裕能,负极材料企业尚太科技,涂覆隔膜用勃姆石龙头壹石通
来源:起点锂电大数据2021-08-25
3)国内负极材料市场集中度逐渐提升,规模效应在龙头公司产生正向正反馈效应,龙头公司成本逐渐降低,出货量快速增长,负极材料中部企业快速崛起,产能释放。4)新技术(硅碳负极的商业化),新建产能投产。
来源:高工锂电2021-07-05
全球化竞争态势升级,成本成为负极材料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主流负极企业加快负极生产制造领域的一体化布局,包括以自建石墨化产能为主的一体化基地建设。
来源:盖世汽车网2021-02-22
生意社数据显示,截至2月10日,锂电池正负极材料企业中,贝特瑞、德方纳米科技、光华科技的磷酸铁锂(动力型)报价已从2020年11月的3.6万元/吨提升到了4.1万元/吨,涨幅约为13.9%。
来源:鑫椤锂电2021-02-19
负极材料:负极材料企业目前正面临二季度价格的签订,普遍上涨5-10%,本次涨幅主要源于2020年三季度至今原料价格上涨的反馈。...目前中端负极材料售价达到4-5.2万元/吨。正极材料和负极材料价格上涨是原料所推动,至少还能买得到。电解液:电解液价格上涨后却不能保证供应,特别是添加剂vc,虽然价格不断上涨,依旧很难找到货源。
来源:电池中国2021-01-26
市场机会初现产业链企业已摩拳擦掌新技术的诞生及应用往往意味着新市场的打开。在硅负极材料方面,近些年已经有不少负极材料企业在进行技术储备...值得注意的是,即便是上述几家企业,各自基于硅负极材料(掺硅)和预锂化产品的电池产品上市或装车仍需要“等一等”。
来源:东兴证券2021-01-13
,因此我们判断仍需要隔膜;对于负极材料环节而言,硅碳负极本就是负极材料企业的技术储备之一;对于电解液环节而言,仅是物理形态的改变,原有溶质和溶剂技术并未发生重大改变。
来源:高工锂电2021-01-04
如电动两轮车锂电池企业星恒电源、锂电储能企业派能科技、tws耳机锂电池企业紫建电子、正极材料企业德方纳米/长远锂科/容百科技、三元前驱体企业中伟股份、负极材料企业翔丰华、碳纳米管龙头天奈科技、勃姆石材料头部企业壹石通
来源:鑫椤锂电2020-09-07
就当前国内负极材料市场的竞争格局来看,市场份额头部企业依然占绝对优势。...从松下、lg化学、三星sdi等海外各龙头电池企业的负极供应结构来看,贝特瑞、紫宸、杉杉等国内龙头负极材料企业均占比均在60%以上,因此虽然2020年上半年国内锂电市场内需微弱,但是凭借着海外需求的强势增长
来源:电池中国网2020-07-14
截止到2019年底,国内负极材料企业产能达到57.98万吨,同比增长31.40%;国内负极材料产品供给延续快速增长态势,产能扩增趋势明显,但整体的产能利用率并不高,结构性过剩显现,高端产品产能仍然供不应求
来源:电池中国2020-07-13
未来几年,国内负极材料生产企业的竞争主要体现在中小企业对大企业的追赶,以及中小企业之间的竞争,行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高,行业内企业面临较大的市场竞争风险。
来源:起点锂电大数据2020-06-23
负极材料企业有2家,分别是翔丰华和凯金新能源,凯金新能源已递交招股说明书,翔丰华则未能过会。此外,还有碳纳米管、隔膜、勃姆石、铝塑膜、电解液材料等领域的企业。
来源:鑫椤资讯2020-04-02
表:国内主要负极企业产能统计(万吨)数据来源:鑫椤资讯截至到2019年底,国内7家负极材料企业产能较2017年增长131.58%,扩张2倍有余,但2019年国内50家负极材料企业出货量仅33.1万吨。
来源:石墨盟2020-02-27
事实上,面对巨大的市场需求,负极材料企业也在加速布局,在产能、技术上持续跟进,以期在激烈的市场争夺战中抢占先机。...国内方面,负极材料领域,较有实力的竞争对手有贝特瑞、璞泰来、杉杉股份、紫宸科技等企业。贝特瑞作为国内负极材料领域的龙头,主要做的是天然石墨和硅基,市场份额较大,占国内市场近90%。
来源:北极星储能网2020-02-26
未来三年,负极材料市场竞争将进一步加剧,低端重复产能将被淘汰,拥有核心技术和优势客户渠道的企业才能获得长足的发展,市场集中度将进一步提升,这对二三线负极材料企业而言,经营压力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