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北极星为您找到“应对气候”相关结果168

      来源: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整理)2021-11-05

      中国高度重视应对气候变化。...汪文斌表示,应对气候变化,需要的是切实行动,而不是空洞的语言。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是实实在在的。中国平均每天新增造林面积约12000公顷,平均每天新增光伏装机约9万千瓦。

      来源:外交部2021-11-04

      有记者提问,美国国家安全顾问沙利文称,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不合群”,中国消极应对气候问题的立场令人困惑,美方会持续向中国施压。中方对此有何回应?...习近平主席的书面致辞彰显了中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引领全球气候治理的大国担当,获国际社会高度赞誉。

      来源:hydrogenfuelcellinfo2021-11-04

      最后,cop26旨在促进政府、行业、民间社会之间更为紧密的合作以应对气候挑战。...该会议是《巴黎协定》进入实施阶段后召开的首次缔约方大会,国际社会期待各方尤其是发达国家能真正落实减排承诺,共同行动以有效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危机和挑战。本次会议指出氢能是对抗气候变化的真正机会。

      来源:国家能源局2021-10-27

      中外嘉宾在发言中一致认为,中拉能源合作前景广阔,对中拉在可再生能源、氢能、新型储能、智慧能源等关键技术领域的合作充满期待,应进一步增进了解,凝聚共识,推动更多新能源务实合作,携手应对气候挑战,共同实现可持续发展

      来源:燕赵都市报2021-10-18

      河北省生态环境厅应对气候与对外合作处副处长刘英敏表示,此次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与河北碳排放权服务中心签订全面合作协议,并落实河北省发电企业的碳能力建设培训,可鼓励企业积极参与碳市场,提高自身能力建设,加快企业碳资产管理步伐

      全球首款商用可回收海上风电叶片正式推出!

      来源:北极星风力发电网2021-09-08

      风能是应对气候危机的基石之一。据全球风能理事会gwec预计,到2030年,海上风电装机容量将超过200万千瓦,因此,迅速引入可回收解决方案至关重要。...“现在是应对气候紧急情况的时候了,我们需要以一种整体的方式来做。在风循环的开创中,我们已经达到了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在这个以保护环境为核心的社会中,风循环的要素为风力工业的循环经济做出了贡献。”

      来源:雷锋网2021-08-23

      比如,即使是一名否定气候变化的共和党市长,为了吸引科技巨头到他所在的城市开展业务,也会不得不采取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科技行业的局限性然而,科技行业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能力是有限的。

      来源:北极星大气网2021-07-28

      西宁市应对气候变化及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应对气候和总量减排办公室2021年7月13日西宁市2021年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要点为抓好“十四五”开局,确保完成我市“十四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各项目标任务,现结合西宁市实际

      多措并举引导煤电转型与平稳退出

      来源:能源研究俱乐部2021-07-23

      因此可持续转型政策强调不能单纯依赖市场机制来应对气候转型问题,要充分调动政府与社会各方的力量,共同应对挑战。...近年来新自由主义在应对气候变化、社会公平等非传统经济问题上遇到的困境在很大程度上助推了可持续转型政策的兴起。

      孙天印、祝韵:金融机构碳核算的发展现状与建议

      来源:清华金融评论2021-07-02

      金融机构无论从自身的气候风险防控和损失规避方面,还是从响应国家的碳中和政策目标来说,都必须建立和完善相应的气候风险分析和管理机制,积极披露相关的环境信息,采取必要的风险缓释措施应对气候相关的风险。

      环保公用行业:碳中和浪潮时势渐成 把握发展机遇期

      来源:中泰证券2021-06-15

      1992 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通过,确定应对气候变化的最终目标为将大气温室气体浓度稳定在防止 气候系统受到危险的人为干扰的水平上,并提出了国际合作应对气候变 化的基本原则。

      来源:生物质能观察2021-06-04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表示,在金融机构层面,将鼓励金融机构尽早做好准备,积极应对气候挑战。...人民银行已经指导试点的金融机构测算项目的碳排放量,评估项目的气候环境风险,正在探索建立全国性的碳核算体系,已经按季评价商业银行的绿色信贷情况,正在研究对金融机构开展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等业绩的评价体系。

      来源:大全新能源2021-05-19

      “碳中和已经成为全球共识,包括中国在内的主要经济体都制定了积极的清洁能源目标以应对气候挑战。低碳经济和能源碳减排已成大趋势。我们坚信大全新能源将在这个光伏产业加速发展的新时代中深深受益。”

      来源:中国环境管理2021-05-19

      ——应对气候变化法。...由于气候变化应对已纳入国家2030年和2060年国家战略,新形势下亟须尽快制定应对气候变化法,将气候变化的减缓、适应,以及应对气候变化的监管、国际合作等工作全面纳入法治轨道。

      来源:中国人民银行2021-04-22

      我们还将在外汇储备中继续增加对绿色债券的配置,控制投资高碳资产,在投资风险管理框架中纳入气候因素。在金融机构层面,我们将鼓励金融机构早做准备,积极应对气候挑战。...人民银行将继续帮助发展中国家加强绿色金融能力建设,增强他们支持自身绿色转型、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我们也支持多边开发机构发挥专长,为有需要的发展中国家提供绿色金融相关能力建设。

      来源:山西强力矿用设备2021-04-21

      中国煤炭生产重心正向生态更为脆弱的西部转移,气候升温、干旱脆弱与煤炭开采交织,可能诱发更为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煤炭行业亟需主动应对气候变化所带来各项风险。...碳排放信息收集精确与否是判断实现碳中和的前提,但目前尚未构建高精度长时序的碳排放动态监测体系,也缺乏采集与评估碳足迹的能力,难以厘清应对气候相关风险与减碳贡献度。

      碳中和:全国碳市场扬帆起航 绿色化转型箭在弦上

      来源:中信证券研究2021-04-02

      《巴黎协定》确立了 2020 年后国际社会合作应对气候 变化的基本框架,提出把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水平升高幅度控制在 2 摄氏度之内,并 为把升温控制在 1.5 摄氏度之内,并在本世纪下半叶实现温室气体净零排放

      光伏、储能、光储投资性分析和对比

      来源:古瑞瓦特2021-03-16

      应对气候挑战的战略层面看,储能是支撑“3060”大目标的关键技术,它不止是实现并保障高比例新能源在电力系统的应用,对整个电力系统能量平衡和功率平衡以及建设电力冗余,进而提高系统效率、降低用电成本具有“

      来源:中国能源报2021-03-03

      专家指出,从应对气候挑战的战略层面看,储能是支撑“3060”大目标的关键技术,它不仅可以实现并保障高比例新能源在电力系统的应用,对整个电力系统能量平衡和功率平衡以及建设电力冗余,进而提高系统效率、降低用能成本都具有

      来源:中国能源报2021-02-26

      专家指出,从应对气候挑战的战略层面看,储能是支撑“3060”大目标的关键技术,它不止是实现并保障高比例新能源在电力系统的应用,对整个电力系统能量平衡和功率平衡以及建设电力冗余,进而提高系统效率、降低用能成本具有...“只能做应对强配的简单的硬件盒子”。储能要对不同场景下的充放电特性有深刻的理解,能够对电芯进行针对性的设计,减少冗余,才能将电芯的性能和成本做到极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