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北极星为您找到“智能电表企业”相关结果74

      来源:北极星售电网2015-08-12

      但是,2009年以来,智能电能表开始逐步取代机械式电能表。由于缺乏统一标准,不仅困扰着电表企业的设计生产,也影响了智能电能表的推广应用。...日前,国家能源局批准发布了《智能电能表功能规范》(以下简称规范)等8项智能电能表标准,进一步推动我国智能电能表技术发展,提升智能电能表安全防护、防窃电、抗强磁干扰等技术水平,为智能电网建设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

      来源:北极星电力网2015-08-12

      由于缺乏统一标准,智能电能表存在功能定义不清晰、外观结构不统一、软件版本多以及通讯协议不兼容等突出问题,不仅困扰着电表企业的设计生产,也影响了智能电能表的推广应用。

      来源:环球表计2015-08-03

      中国智能电表出口在哪里随着全球对智能电表日益增长的需求量,欧洲智能电表供应商与中国智能电表企业抢夺市场的劲头十足。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业内行话叫切蛋糕。怎么能切上蛋糕,如何切蛋糕是个重要问题。

      国家能源局批准发布<mark>智能</mark>电能表系列8项标准

      来源:国家能源局2015-07-28

      由于缺乏统一标准,智能电能表存在功能定义不清晰、外观结构不统一、软件版本多以及通讯协议不兼容等突出问题,不仅困扰着电表企业的设计生产,也影响了智能电能表的推广应用。

      来源:国家能源局2015-07-27

      由于缺乏统一标准,智能电能表存在功能定义不清晰、外观结构不统一、软件版本多以及通讯协议不兼容等突出问题,不仅困扰着电表企业的设计生产,也影响了智能电能表的推广应用。

      来源:环球表计2015-07-23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设想,不仅智能电表企业,水表,气表,热表等表计企业在能源互联网中都应该抓住机遇,研发更多智能化功能产品,和ict企业、互联网企业合作,应用用户大数据,通过能源管理,实现赢利。

      来源:中国网2015-07-23

      延伸阅读:智能电表企业如何玩转能源互联网?...此次巨额订单预示着东芝在全球智能电表市场争夺战中再下一城,今后有望持续增长。

      来源:中商情报网2014-06-17

      根据ihsisuppli公司预测,中国智能电表企业2012年出口将增长近15%,达到2,830万只,未来几年智能电表出口将继续上升,2013年达到3280万只,2014年达到3790万只,2015年达到

      来源:中国电力电子产业网2014-05-12

      点评:国内智能电表企业在一方面对智能电表市场信心满满的同时也不得不做两手打算,在竞争日益激烈的智能电表市场,国网统招的数量也就死死地摆在那,在争夺国网订单的同时,智能电表企业如何在国内这个市场有限的空间里面寻求发展这个难题也就摆在智能电表生产厂商的眼前了

      来源:中国新闻网2012-07-16

      这不仅仅是因为斯菲尔在行业内的时间较长,更是因为很多电表企业也都是从斯菲尔走出去的。事实上,2003年成立的安科瑞的主要高管,原来就就职于斯菲尔。...同为智能电表行业的标志性企业,这两家的表现怎样呢?斯菲尔:智能电表行业的黄埔军校斯菲尔电气成立于1998年,在行业中拥有智能电表业的黄埔军校的称号。

      来源:证券日报2012-06-18

      方正证券分析师也认为,此番改革用电计价方式将会使电表企业充分受益。...利好智能电表行业发改委还要求,在实施阶梯电价的过程中,电网用3年时间完成一户一表的改造。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电表改造不能收费,费用由电网企业来承担,同时,要监督落实到位。

      来源:21IC2012-03-14

      本文针对新一代智能、电网的计量芯片bl6523a,从硬件设计和软件设计上进行分析。...根据国家电网公司电网智能化建设规划,在国家电网公司计量、抄表和收费标准化建设研究项目成果的基础上,全国的大多数电表企业均设计研发了符合新一代智能电网要求的电度表。

      来源:兴业证券2011-04-22

      智能电表企业座次未定,第一集团基本确立。综合今年国网公司全部四次中标结果,每次各个分标中标份额前五名企业座次均有变化,尚未有企业能够确立绝对优势地位。...国网第四次招标规模巨大,未来三年电能表仍为智能电网建设重点投资对象。

      来源:国际电力网2009-12-23

      其中一个受诟病的问题就是样表交付,按照国家电网的要求,电表企业必须在很短时间内送交样表。...一些业内人士和行业研究员也都传递了类似的信息,认为国家电网将智能电能表纳入集中采购体系,很可能会让制造厂商进入毛利率下滑的发展阶段。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