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北极星为您找到“水环境承载能力”相关结果470
      《邢台市建设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十四五”规划》

      来源:北极星环保网2022-02-14

      “十三五”期间,我市环境质量总体有较大提升,2020年空气质量综合指数5.65,较2015年下降39.8%;水环境质量稳中趋好,我市8个地表水国省考核断面均值全部达到或优于ⅴ类水质标准,达到或好于省考核目标...“十四五”期间,面对开启新时代全面建设现代化经济强市、美丽邢台新征程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我市作为京津冀南部区域生态环境支撑区,在环境质量保障、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环境风险防范化解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等方面需要进一步加强

      雄安新区城市水系统的全周期管理机制及安全保障技术研究

      来源:给水排水2022-02-09

      雄安新区水管理,应统筹推进水安全保障、水资源节约、水生态保护修复、水环境治理(见图1)。...雄安新区地处白洋淀-大清河流域,属于资源性缺水地区,水环境质量较差,富营养化问题突出,水生态空间萎缩,新区地势低洼,洪涝灾害风险较高。

      来源:北极星环保网2022-02-03

      立足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科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逐步形成城市化地区、农产品主产区、生态功能区三大空间布局,构建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可持续发...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空气质量稳步提升,水环境质量全面改善,水生态功能得到初步恢复,重污染天气、省控以上劣v类断面、农村黑臭水体基本消除,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3.生态系统功能和稳定性稳步提升。

      来源:北极星环保网2022-01-24

      第八条 省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建立健全汾河流域水环境质量和污染物排放、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生态保护和修复等标准体系。...第九条 省人民政府自然资源主管部门会同水行政、林业和草原等有关部门,定期开展汾河流域土地、矿产、水资源、森林、草原、湿地等自然资源状况调查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并向社会公布汾河流域自然资源状况。

      来源:北极星环保网2022-01-24

      第十九条各级人民政府实行河长湖长制,加强河湖水资源保护、水域岸线管理、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提升河湖综合功能。第二十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第十四条自治区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定期组织开展水资源评价和承载能力调查评估,对水资源超载地区、临界超载地区和不超载地区实行差别化管控。

      来源:北极星水处理网2021-12-30

      到2035年,城市发展基本适配水资源承载能力。 二、构建城市健康水循环体系(四)形成与水资源水环境相适应的城市规模与布局。...目前,我国城市节水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然较为突出,部分城市空间布局和规模与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承载能力不相适应,城市水系统建设的整体性有待提高,城市供排水基础设施仍需补短板,全社会的节水意识还需要进一步提升

      来源:北极星环境修复网2021-12-22

      第九条省人民政府自然资源主管部门会同水行政、林业和草原等有关部门,定期开展汾河流域土地、矿产、水资源、森林、草原、湿地等自然资源状况调查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并向社会公布汾河流域自然资源状况。...第八条 省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建立健全汾河流域水环境质量和污染物排放、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生态保护和修复等标准体系。

      来源:全国节约用水办公室2021-12-20

      根据水资源综合规划和试点城市水资源禀赋、水环境承载能力、发展需求等,按照就近利用、优水优用、分质用水的思路,合理规划再生水利用方式与规模,科学确定再生水生产输配设施布局,构建水质安全、稳定可靠的再生水输配系统

      内蒙古自治区新型城镇化规划(2021—2035年)

      来源:北极星环保网2021-12-02

      北极星环保网获悉,11月29日,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印发自治区新型城镇化规划(2021—2035年)的通知,《规划》提出,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加强水环境综合整治,提高水体生态、景观...提高市民化质量第一节 促进转移人口落户便利化第二节 强化基本公共服务保障第三节 健全农牧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机制第四节 完善住房保障和供应体系第五节 营造包容关怀的社会环境第六章 实施城市更新行动 提高城市承载能力第一节

      余杭一地获选杭州市海绵城市重点示范区域

      来源:余杭发布2021-11-29

      2030年80%以上的城市建成区达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建设目标要求,充分结合五水共治、美丽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等专项,以提升民生福祉为落脚点,整合海绵技术措施,改善城区“海绵体”承载能力...以余杭塘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ppp项目为例,就是从多个“点”的有机结合,来实现“面”上从水生态、水环境等充分贯彻海绵城市理念,具体通过生态修复、智慧水务、排水管网改造、截污控源等,并结合改造现有地形、提高雨水收集利用率

      来源:北极星环保网2021-11-29

      (四)对违反主体功能区定位,突破资源环境生态保护红线、超过资源消耗和环境承载能力的市(州)、县(市、区),暂停审批该行政区域内对生态有较大影响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第四条负责大气环境质量考核、水环境质量考核、污染防治、生态保护、督察督办和环境监察执法等相关业务的处(室)、监察专员办公室、直属单位(以下简称“相关管理单位”)负责认定限批情形,提出限批建议,报厅务会审议

      来源:​北极星环境修复网2021-11-24

      加之沿湖工农业和人口、城镇密布,经济发展长期与湖争水争地,城市建设特别是房地产开发侵占湖泊生态空间,长江经济带重要湖泊普遍面临生态功能受损、水源涵养能力不足、水环境恶化、生物多样性萎缩、蓄洪能力下降等突出问题...开展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识别湖区重要生态系统,有效衔接生态保护红线,合理安排各类空间和要素。

      来源:中国环境报2021-11-11

      ,提高城市生态环境承载能力。...据了解,项目将在全面调查了解全市地下水水质、水位动态变化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地下水环境监测能力和地下水污染的预警预报能力,提高对地下水资源的管理,促进乌鲁木齐市地下水资源合理开发和可持续利用,防治地下水污染

      来源:北极星水处理网2021-11-10

      工业用水方面部分地区产业空间布局与水资源承载能力不匹配,如 400 毫米降水线西侧区域高耗水产业集聚,黄河流域盲目上马高耗水项目问题突出。...在工业节水方面,《规划》要求要坚持以水定产,强化水资源水环境承载力约束,合理规划工业发展布局和规模,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鼓励高产出低耗水新型产业发展,培育壮大绿色发展动能。

      来源:新华视点2021-10-12

      以雨季溢流污染问题为例,部分地区存在雨污合流等问题,系统的管网排查、改造周期长,受环境承载能力、财政支撑力制约,短时间内很难实现。...督察组认为,长春市对建成区部分黑臭水体治理系统性谋划不足,污水处理厂、雨污排水管网等水环境基础设施建设较为滞后,一些长效管控机制落实明显不到位,存在失职失责问题。

      《人工湿地水质净化技术指南》编制思路与体系

      来源:环境工程技术学报2021-10-11

      “十四五”期间,我国水生态环境管理由水环境质量管理向水生态健康管理转变。...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流域生态环境功能需要,组织开展江河、湖泊、湿地保护与修复,因地制宜地建设人工湿地、水源涵养林、沿河沿湖植被缓冲带和隔离带等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工程,整治黑臭水体,提高流域环境资源承载能力

      最新!成都双流这个“公园”式的污水处理厂已具备通水条件!

      来源:双流发布2021-10-10

      为不断提升成都市双流区水环境治理能力,提升城市环境品质,成都市双流区正在加快建设航空港污水处理厂三期工程,这个污水厂与以往大家熟知的不太一样哦~~~双流西航港街道作为岷江支流——江安河流经的重要区域,其水环境质量影响大

      来源:中国环境报2021-09-14

      完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机制,定期分析区域和企事业单位的资源消耗、污染排放、生态影响等情况,当监测值接近红线时,对有关区域和单位提出警告警示,督促其采取措施和及时处置,力争将问题消解于未然、将风险化解于无形...近年来,我国水环境保护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水污染防范理念逐步加强,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城乡水治理成效显著。

      云南省创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促进条例实施细则

      来源:北极星环保网2021-08-20

      第七条 加强水环境、水生态、水资源系统保护修复,全面提升水生态环境质量。...第四条 建立健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和用途统筹协调管控制度,提高国土空间资源利用效率和综合承载能力

      黄河流域地下<mark>水环境</mark>现状、问题与建议

      来源:环境保护2021-08-17

      由于自然资源条件和承载能力的制约,黄河流域生态环境问题始终脆弱,水资源保障形势依然严峻。...地表水不足促使人们利用地下水,加之原生地质环境问题,黄河流域地下水环境污染形势严峻,“双源”(地下水型饮用水水源地及重点污染源)周边地下水环境面临较大的风险。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