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北极星为您找到“源网荷供需”相关结果1805

      来源:国家能源局2024-12-18

      ,继续加强对各地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规划建设的指导,着力构建清洁低碳、安全充裕、经济高效、供需协同、智能灵活的新型电力系统,有序推进电力碳达峰。...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能源电力工作的一系列新指示、新要求,紧密结合当前形势,研究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电力规划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与时俱进完善了规划衔接、供需协同、调节能力优化布局、电网规划、研究支撑

      来源:无锡市人民政府2024-12-17

      定期开展入园入企绿电绿证需求摸排,打通服务最后一米,推动供需有效衔接。...实施城乡配电网建设和智能升级计划,探索适应大规模分布式光伏并网的新型有源配电网网格化负荷预测和电力平衡,推动辅助电网规划的大规模新能源接入承载力评估研究,着力攻坚大规模新能源群调群控和包含新能源、常规电源、可调用户的源网荷储协调控制的关键技术

      八份储能针对性文件!24年11月64项储能政策发布!

      来源:北极星储能网2024-12-17

      支持利用“源网荷储”等新型电力系统模式。27日,国务院发布《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行动方案》。研究出台大容量储能电池、大尺寸光伏组件的仓储和运输相关技术标准,优化完善锂电池运输安全管理规范。...深化锂电池本征安全、固态电池、钠离子电池、热泵储能、超导储能等新型储能基础研究,结合能源清洁生产、能源柔性传输、能源供需互动,搭建新型储能跨领域交叉技术研发体系,加快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加强前瞻技术布局和储备

      来源:电联新媒2024-12-16

      “随着大量分散、间歇性、随机性的分布式电源及充电桩接入配电网,配网运行特征极其复杂,供需平衡、故障恢复、经济运行等面临巨大挑战。”宁徐波说。...提出“推动分布式能源开发利用”,同年3月发布的《关于新形势下配电网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要推动配电网在形态上从传统的“无源”单向辐射网络向“有源”双向交互系统转变,在功能上从单一供配电服务主体向源网荷储资源高效配置平台转变

      来源:国家能源局2024-12-16

      一是坚持保供应、防风险,完善能源供需形势监测预警会商联动机制,全过程监管推进国家重大能源规划、政策和项目落实,充分调动源网荷储参与保供积极性,增强能源安全保障能力。...紧盯迎峰度夏、度冬等关键节点,加强能源保供监测监管,强化市场机制保供作用,全力以赴保障民生用能,全国能源供需总体平稳有序。

      来源:国家能源局2024-12-16

      一是坚持保供应、防风险,完善能源供需形势监测预警会商联动机制,全过程监管推进国家重大能源规划、政策和项目落实,充分调动源网荷储参与保供积极性,增强能源安全保障能力。...紧盯迎峰度夏、度冬等关键节点,加强能源保供监测监管,强化市场机制保供作用,全力以赴保障民生用能,全国能源供需总体平稳有序。

      来源:中国电力报2024-12-16

      近年来,雨雪冰冻灾害频发,现有存量配电设备的设计标准不能有效抵御灾害冲击,影响电力供需平衡,增加事故风险。...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要求配电网从传统的“无源”单向辐射网络向“有源”双向交互系统转变,从单一供配电服务主体向源网荷储资源高效配置平台转变,但由于建设布局缺乏科学引导,市场及价格机制不健全,增加了网源协同规划难度

      全国最大!星辰新能打造江苏溧阳400亩储能行业“超级整车厂”

      来源:星辰新能2024-12-13

      届时,作为区域能源基础设施的关键拼图,该混储独立电站可以有效缓解电力供需矛盾,大幅提升电网对可再生能源的消纳能力,极大增强溧阳电网的稳定性与灵活性。...近年来,溧阳始终坚持走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之路,聚焦“发储送用网”生态全链条,加强“源网荷储碳数”一体化打造,依据《常州市近零碳园区和近零碳工厂试点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

      来源:国家电网报2024-12-13

      该公司坚持源网荷储多侧发力,积极推动省内电源增发稳供;全面加强电网秋检及迎峰度冬工程建设,夯实保供基础;加大外电增购力度,用好电力市场“中长期+省间现货+应急调度”手段;强化负荷资源精准管理,创新数字化手段...国网山东电力将根据地市供电公司规模化应用验证结果,建立负荷资源“排查-监测-评估-服务”全链条数智化管理模式,引导可调节负荷资源积极参与供需协同,在迎峰度冬电力保供和全省能源转型中发挥更大作用。

      来源:国家电网报2024-12-13

      该系统以历史气象、设备故障、电网潮流等信息为基础,基于机器学习算法对各类气象条件下的源网荷储运行状态的样本数据进行训练,构建不确定性运行边界与电网潮流概率分布的映射关系。...电网风险人工智能分析技术支持系统能自动获取网格化的天气预报数据,结合电力设备历史运行数据、电力负荷和新能源预测数据,通过概率潮流测算各类天气情况下的电网运行工况,量化评估供需失衡、断面越限、设备过载、电压波动等电网运行风险的概率和严重程度

      来源:国家能源局2024-12-12

      按照试点工作要求,目前正在开展评估结果抽查,并将结合电力供需形势、系统消纳条件、电网接入承载力等因素建立分布式光伏可开放容量定期公布等工作机制,促进分布式光伏健康有序发展。...经研究并商国家发展改革委、市场监管总局、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现答复如下:一、关于统筹源网荷储规划衔接近年来,国家能源局着力发挥规划对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引领作用。

      国能日新:精准功率预测技术 为电力交易实施提供强有力数据支撑

      来源:国能日新2024-12-12

      ,打开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在推动新型电力系统智能、稳定、高效发展之路上,国能日新基于全方位提升电力资源的配置效率与利用效益,加速新能源电力生态的良性循环与升级发展的需求实现,以精准的功率预测为电网提供电力供需平衡保障...强化ai技术力,驱动源网荷储一体化协同发展全球能源转型,随着技术的持续演进,人工智能技术成为能源新业态的重要驱动力,正加快能源产业形成和发展新质生产力。

      来源:国家能源局2024-12-12

      目前,按照试点工作要求,正在开展评估结果抽查,并将结合电力供需形势、系统消纳条件、电网接入承载力等因素建立分布式光伏可开放容量定期公布等工作机制,动态调整分布式光伏发展规模,进一步促进分布式光伏健康有序发展...一、关于统筹源网荷储规划衔接近年来,国家能源局着力发挥规划对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引领作用。

      来源:国家能源局2024-12-12

      在推动分布式光伏接受电网调度、参与系统调节方面,国家能源局持续推动完善电力系统调度运行机制,印发《关于新形势下配电网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导有关单位建立源网荷储协同调控机制,不断完善新能源功率调控机制...在合理确定分布式光伏发展规模、空间布局等方面,国家能源局正在有序推进分布式光伏接入电网承载力及提升措施评估试点工作,并将结合电力供需形势、系统消纳条件、电网接入承载力等因素建立分布式光伏可开放容量定期公布等工作机制

      来源:中能传媒研究院2024-12-11

      (二)构建源网荷储协同化的农村分布式能源供给新模式响应“沐光行动”“驭风行动”,充分利用农村丰富的屋顶资源、闲置空地等开发分布式能源,就近就地提供绿色电力供应。...根据新能源开发容量和农村负荷水平,配置20%以上的可移动分布式柔性储能增容装置,用于平抑供需峰谷差,实现新能源最大化利用。

      河南:加快推进<mark>源网荷</mark>储一体化

      来源:河南省发改委2024-12-11

      开展能源系统数字化和智能化关键技术研究,提高电源、负荷供需匹配度,解决新能源发电间歇性、不稳定性问题。...近日,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河南省加快推进源网荷储一体化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加快推进我省源网荷储一体化,建设新型能源体系。

      河南加快推进<mark>源网荷</mark>储一体化实施方案:鼓励用户配置高效灵活的储能系统

      来源:河南省人民政府2024-12-11

      开展能源系统数字化和智能化关键技术研究,提高电源、负荷供需匹配度,解决新能源发电间歇性、不稳定性问题。...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24年12月3日河南省加快推进源网荷储一体化实施方案为深化电力体制改革,加快推进源网荷储一体化,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结合我省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来源:国家电网报2024-12-11

      ,提升了电力系统安全裕度,促进了源网荷储深度融合,丰富了电力安全保供手段,为分布式电源、新能源汽车、储能等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国网山西电力以市场化手段开展虚拟电厂建设运营,将数量多、分布广、单体规模小的需求侧资源化零为整,通过聚合方式参与电力市场,在电力供需平衡调节中实现了虚拟电厂与调控中心、交易中心等部门和系统的高效率、规模化快速响应

      来源:电网头条2024-12-11

      目前,大连供电公司通过“三化促五强”新型电力系统示范区建设,初步形成全要素、均衡化的“风光火核储一体化”能源基地,地区电力二氧化碳排放因子降至0.2吨/兆瓦时以下;源网荷储安全充裕水平不断提升;绿电消费增长显著...,2024年前三季度已消费11.54亿千瓦时,助力达沃斯论坛实现100%绿电供应;依托全省首个电力负荷管理中心构建四级响应体系,供需协同水平不断增强;外送电量占全市总发电量38.9%,有力支撑了省级大电网平台资源配置

      来源:南方电网报2024-12-10

      通过“削峰填谷”“重过载治理”“低电压治理”“新能源接入”等策略,该系统实现台区供需的精准平衡。“也就是说,它能就近存储光伏、风能等发出的富余绿电,在用电高峰时段快捷释放,保持电力供需平衡。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