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北极星为您找到“能源技术展望”相关结果312

      来源:能源评论2021-04-12

      展望“十四五”,风光新增规模 需要在“十三五”基础上继续增长,无 论是技术产业基础、资源和市场空间, 还是成本竞争力,风光规模大幅度增长 均具备条件。...2021年是“十四五”的开局之 年,是落实上述目标的第一年,也是风 光等主要可再生能源技术进入平价的首 年,可再生能源发展的理念和思路、推 进的方式和模式、政策手段和措施均需要依据实现目标的需求进行调整

      碳中和系列报告:碳中和背景下的路径指引及行业<mark>展望</mark>

      来源:长城证券2021-04-08

      碳中和背景下各行业展望电力:新能源迎来快速发展期,火电角色将发生改变。火电逐步由主力电源变为辅助电源,容量电价政策有望出台保障行业的持续经营。水电发展潜力有限,关注抽水蓄能的发展。...但货运场景因动力需求较高且多元技术暂不成熟;民航新能源技术成熟度低,减排以通过生物质燃油替换传统燃油结合运营优化为主;铁路已实现较高电气化率,全程电气化具备确定性,并可通过“公转铁”辅助减排;水运清洁能源技术实现可行

      来源: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21-03-17

      记者发现,国家能源局下属研究机构中电能源情报研究中心发布的《能源发展回顾与展望(2020)》报告显示,未来五年,中国风电、光伏发电等新能源装机占比将由1/5提升至1/3,发电量占比超过10%。...陶冶表示,考虑到其他非化石能源技术在建设运行方面的不确定性,如果按照2030年全国非化石能源占比目标,风电、光伏电量2030年占比在23%~24%,年均等额增长1.3~1.4个百分点,全国风电、光伏新增装机规模在

      来源: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21-03-17

      记者发现,国家能源局下属研究机构中电能源情报研究中心发布的《能源发展回顾与展望(2020)》报告显示,未来五年,中国风电、光伏发电等新能源装机占比将由1/5提升至1/3,发电量占比超过10%。...陶冶表示,考虑到其他非化石能源技术在建设运行方面的不确定性,如果按照2030年全国非化石能源占比目标,风电、光伏电量2030年占比在23%~24%,年均等额增长1.3~1.4个百分点,全国风电、光伏新增装机规模在

      来源: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21-03-17

      记者发现,国家能源局下属研究机构中电能源情报研究中心发布的《能源发展回顾与展望(2020)》报告显示,未来五年,中国风电、光伏发电等新能源装机占比将由1/5提升至1/3,发电量占比超过10%。...陶冶表示,考虑到其他非化石能源技术在建设运行方面的不确定性,如果按照2030年全国非化石能源占比目标,风电、光伏电量2030年占比在23%~24%,年均等额增长1.3~1.4个百分点,全国风电、光伏新增装机规模在

      来源:能源评论·首席能源观2021-03-12

      展望“十四五”,风光新增规模需要在“十三五”基础上继续增长,无论是技术产业基础、资源和市场空间,还是成本竞争力,风光规模大幅度增长均具备条件。...2021年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是落实上述目标的第一年,也是风光等主要可再生能源技术进入平价的首年,可再生能源发展的理念和思路、推进的方式和模式、政策手段和措施均需要依据实现目标的需求进行调整。

      来源:中国环境管理2021-03-08

      国际能源署(iea)长期开展减排技术评估,发布了一系列技术路线图,并在2020年度的能源技术展望报告(etp2020)中,针对全球2070年实现净零排放情景,对各部门技术的整体情况进行分析,着重讨论了难减排部门并评估了

      来源:《能源评论》杂志2021-03-05

      展望“十四五”,风光新增规模需要在“十三五”基础上继续增长,无 论是技术产业基础、资源和市场空间, 还是成本竞争力,风光规模大幅度增长均具备条件。...2021年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是落实上述目标的第一年,也是风光等主要可再生能源技术进入平价的首年,可再生能源发展的理念和思路、推进的方式和模式、政策手段和措施均需要依据实现目标的需求进行调整。

      上海临港十四五规划:新建4座油氢合建站、探索氢能楼宇 形成新一代综合能源体系

      来源:上海临港新片区管理委员会2021-02-03

      临港“十四五”规划中提出:展望 2035 年,新片区全域形成中国特色国际领先能源互联网为特征的新一代综合能源体系。...建设以成品油、天然气、氢能、电能等绿色能源互为补充,兼具其他智慧增值服务的综合交通能源服务体,站点密度达到 12 座/百平方公里;完成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的高质量开发利用,氢能、分布式能源、多能互补等新兴能源技术得到大规模推广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综合能源“十四五”规划 推进 10 千伏配网建设

      来源:上海临港新片区管理委员会2021-02-03

      展望 2035 年,新片区全域形成中国特色国际领先能源互联 网为特征的新一代综合能源体系。...天然气、氢能、电能等绿 色能源互为补充,兼具其他智慧增值服务的综合交通能源服务 体,站点密度达到 12 座/百平方公里;完成太阳能、风能等可再 生能源的高质量开发利用,氢能、分布式能源、多能互补等新兴能源技术得到大规模推广

      来源:北极星输配电网2021-01-29

      辛保安指出,能源互联网是以坚强智能电网为基础,将先进信息通信技术、控制技术与能源技术深度融合应用,具有清洁低碳、安全可靠、泛在互联、高效互动、智能开放特征的智慧能源系统,可从三个方面促进能源清洁低碳转型...总结2020年和“十三五”工作,分析研判形势,展望2035年远景目标和2025年总体目标,对“十四五”工作作出安排,系统部署2021年工。

      来源: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2021-01-08

      、江苏省可再生能源行业协会赞助单位:广州商脉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科中云技术有限公司、深圳市中电电力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杭州轻舟科技有限公司三、大会议题热点话题一:综合能源服务发展与展望1.中国综合能源服务前景方向与十四五发展规划

      来源:北极星输配电网2021-01-08

      、江苏省可再生能源行业协会赞助单位:广州商脉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科中云技术有限公司、深圳市中电电力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三、大会议题热点话题一:综合能源服务发展与展望1....国网重庆综合能源服务有限公司、国网安徽综合能源服务有限公司、国网吉林综合能源服务有限公司、国网天津综合能源服务有限公司、中能建江苏省电力设计院、国家能源分布式能源技术研发(实验)中心、山东新能源产业协会、上海电力大学、紫泉能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来源:中国华能2020-12-29

      本次论坛以“技术重塑能源格局·十四五展望”为主题,由北京大学主办,北京大学能源研究院、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承办。...,加快能源技术、产业、装备和服务的创新与升级;以标准化作为重要支撑,促进能源生产消费各环节互联互通,通过推进能源电力标准的国际化,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

      国际能源署《世界能源展望2020》:2020年全球能源需求或将下降5%

      来源:中国电力新闻网2020-12-10

      基于疫情等主因,以及最新的能源市场数据和能源技术发展趋势,报告还研究了既定政策情景、经济复苏延迟情景、可持续发展情景、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新情景下的不同发展趋势。...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能源经济中心主任高虎,英国外交、联邦和发展办公室气候公使nick bridge,国际能源署能源供应及展望部主管tim gould,北京大学能源研究院副院长杨雷就“中国与国际实现净零排放目标的前景

      来源:中国电力新闻网2020-12-10

      基于疫情等主因,以及最新的能源市场数据和能源技术发展趋势,报告还研究了既定政策情景、经济复苏延迟情景、可持续发展情景、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新情景下的不同发展趋势。...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能源经济中心主任高虎,英国外交、联邦和发展办公室气候公使nick bridge,国际能源署能源供应及展望部主管tim gould,北京大学能源研究院副院长杨雷就“中国与国际实现净零排放目标的前景

      南方电网党组副书记 毕亚雄:南方区域海上风电发展趋势与<mark>展望</mark>

      来源:北极星风力发电网2020-12-05

      南方电网有限公司董事、党组副书记毕亚雄先生分享的题目是《南方区域海上风电发展趋势与展望》。...——南方电网有限公司董事、党组副书记毕亚雄先生2020年12月4日至6日,由中国海洋工程咨询协会海上风电分会、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华能集团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

      来源:彭博新能源财经(BNEF)2020-12-04

      光伏组件和储能等性能更优、成本更低的清洁能源技术对全球各国实现清洁能源转型大有裨益。"...本报告在彭博新能源财经年度重磅报告《2020年新能源市场长期展望》(neo 2020)的基础上,通过两种情景来分析中国能源市场的长期发展前景。

      来源: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2020-11-16

      会议最后进行了以“风光水火储”与“源网荷储”两个一体化建设”为主题的圆桌讨论专家们围绕“十四五”时期全面实现储能规模化和商业化发展面临的关键难题,从储能产业创新发展的技术本体、应用实践研究、政策机制、市场前景展望等多维度

      德国能源署中国首席代表陶光远:可再生能源供应的随机性不平衡问题 须通过智慧能源解决

      来源:北极星电力网2020-11-10

      合作与展望,我们必须将全球疫情破坏性时代与中欧提高气侯目标历史性时刻的碰撞视为一个机遇,这是一个在各产业中启动可持续性创新的机遇,也是一个为实现经济可持续性现代化转型,而达成共同愿景,共识的机会。...关于智慧能源的定义,我想说一下我的观点,也是大多数德国能源转型界对智慧能源的定义,四大支柱:一,更灵活的电网,第二,更灵活的零碳补偿领域,更灵活的用户侧响应,更灵活储能系统,信息处理和通信技术要为这四大支柱智慧能源技术提供必要支持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