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北极星为您找到“全球气候会议”相关结果127

      来源:观察者网2015-11-30

      世界气象组织(wmo)日前发布2015年全球气候状况临时声明,2015年可能是有记录以来的最热的一年,而2011至2015年也将成为历史上最暖的五年。...此次会议的主旨是制定首个全球性气候公约,适用于所有缔约方2020年后的国际气候变化。196个国家的代表将参加会议,该会议将于12月11日闭幕。

      来源:中国环境报2015-11-20

      2014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10年累计下降15.8%,十二五有望超额完成下降17%的目标,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做出了实实在在的贡献。...根据公约缔约方会议相关决定,中国提出应对气候变化的强化行动和措施,作为中国为实现公约第二条所确定目标做出的、反映中国应对气候变化最大努力的国家自主贡献,同时提出中国对2015年协议谈判的意见,以推动巴黎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来源:华夏新能源2015-10-27

      作为发达国家中最具代表性的国家,美国此次展现的姿态也将对其它国家造成影响,如果清洁计划方案最后遭遇滑铁卢,其余各国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上又会作何感想呢?...抑制碳排放无疑是此次会议的核心内容。华夏能源网记者研究发现,事实上围绕《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谈判进行了20年之久。全世界都希望能在今年达成首个有法律效力的减排协议。

      来源:华夏能源网2015-10-27

      作为发达国家中最具代表性的国家,美国此次展现的姿态也将对其它国家造成影响,如果清洁计划方案最后遭遇滑铁卢,其余各国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上又会作何感想呢?...抑制碳排放无疑是此次会议的核心内容。记者研究发现,事实上围绕《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谈判进行了20年之久。全世界都希望能在今年达成首个有法律效力的减排协议。

      来源:比利时生活2015-08-20

      中国过往自封自闭的政策并无参与世界生态环保大事,不认识二碳对公众健康造成的祸害,更不了解雾霾影响全球气候和生态;直至21世纪才震惊地赶紧世界步伐。...当年温家宝总理在丹麦全球气候变化会议时说,中国不参与外国的承诺计划,中国将有自己的步伐并承担己责。言下之意中国自知已经进退两难?按目前国内核电站的总数推测,一切均在近10-20年内策划建成。

      来源:国家电网报2015-06-24

      6月15日~17日,国家会议中心的会场内人头攒动,不少厂商都在展台前忙碌着。这几天,他们带着先进、创新的清洁能源、智能电网技术成果,参加了一场交流盛会第五届全球智能电网(中国)峰会。...我一直鼓励中美两国在绿色能源领域开放交流与合作,解决碳排放引起的全球气候问题需要世界上所有国家通力合作。我们对中国已经奠定了能源互联网的概念十分高兴。美国国会众议院议员迈克尔本田在视频致辞中说道。

      来源:中国证券网2015-06-15

      记者从中国政府网获悉,6月1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及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及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会议,研究提交《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会议的中国国家自主贡献文件

      来源:光大证券2015-06-11

      g7峰会提出2050年全球气候排放下降40%-70%,经济新规则若隐若现。g7峰会上,各国首脑表示:到2050年实现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较2010年减少40%至70%。...这是一个对巴黎气候会议的表态,虽然由于这个目标过于宏伟,而且各国领导人不可能将其政治影响力延续至本世纪末,但是这个目标表明了各国在气候变化上的态度是极其明确的,去碳化会贯穿未来数十年,关注度和落地情况会随着经济和气候问题周期性向上

      来源:新华网河南频道2015-05-25

      会议分析,由于厄尔尼诺现象的持续发展,全球气候不稳定性和极端气候事件增加,预计今年我国气候状况总体偏差。黄河流域位于我国气候的中间过渡带,地域跨度大,气候复杂,汛情特殊,防汛抗旱形势更加难以预料。

      来源:金融时报2015-05-20

      欧盟两大经济体的领导人表示,他们坚决地决定,将竭尽全力(在联合国气候会议上)达成一项雄心勃勃、全面、有约束力的全球气候协定。联合国气候大会将于今年12月在巴黎举行,有近200个国家参加。...她补充称,预计今年6月在德国召开七国集团(g7)会议的时候,默克尔将会和美国以及其他大型经济体的领导人提出这个问题。默克尔还呼吁,到2050年全球温室气体排放在2010年的基础上至少削减60%。

      来源:计鹏新能源2015-02-26

      积极参加气候变化国际谈判,推动各方加强行动、携手合作,建立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气候治理体系。5、推动达成2015年协议继续加强与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以及国际组织在应对气候变化领域的务实合作。...7、加强宣传引导和公众参与组织举办全国节能宣传周和全国低碳日系列宣传活动,发布《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14年度报告》,组织开展联合国气候变化利马会议中国角边会活动,开展低碳中国院士专家行活动。

      来源:中达电通股份有限公司2014-12-16

      十分关心全球气候谈判进展的台达集团创办人、台达电子文教基金会董事长郑崇华表示,很高兴由台达许多同仁共同参与、提升山区居民应对气候冲击韧性的重建案,可以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通过基金会这次在利马气候会议周边会议的分享

      来源:财新《新世纪》2014-11-24

      随后,他长期代表中国参加全球气候谈判,在各种国际场合从容以对,获得了较高声望。采访的话题自然少不了中国仍在恶化的环境现状。...中国宣布有雄心的气候减排目标,推动全球谈判,倒逼国内改革全球气候谈判中方代表、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详解目标及其意义 身着休闲蓝色夹克,将魁梧的身躯舒适地放进沙发里。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2014-11-14

      中美合作将会给全球气候政治带来改变。在两国减排新承诺公布之后,能够充当应对气候变化领导角色的欧盟反应平淡。欧洲理事会主席范龙佩称,这是中美两国回答(即响应)了欧盟的呼吁。美国和中国一直被当做反派角色。...作为世界第一和第二大温室气体排放国,中美在11月12日本周三共同宣布减排新承诺的联合行动,将为联合国2015年达成统一的全球减排新协议注入新动力,撬动自2009年哥本哈根会议以来国际气候政治滞胀局面,对印度

      来源:中国青年报2014-11-14

      中国环境规划院副院长王金南说,此次中美两国的联合声明,将为明年在巴黎举行的气候变化大会注入活力,推进全球气候谈判的进程。...张建宇说,其实此次apec会议发布的北京纲领中,中国方面除了提出亚太自贸区的路线图外,另一大亮点就是构建全球价值链供应体系,其中有一个可能会影响未来亚太地区供应链模式的条款是,同意建立亚太经合组织绿色供应链合作网络

      来源:21世纪网数字报2014-11-14

      中美合作将会给全球气候政治带来改变。在两国减排新承诺公布之后,能够充当应对气候变化领导角色的欧盟反应平淡。欧洲理事会主席范龙佩称,这是中美两国回答(即响应)了欧盟的呼吁。美国和中国一直被当做反派角色。...作为世界第一和第二大温室气体排放国,中美在11月12日本周三共同宣布减排新承诺的联合行动,将为联合国2015年达成统一的全球减排新协议注入新动力,撬动自2009年哥本哈根会议以来国际气候政治滞胀局面,对印度

      来源:中国青年报2014-11-13

      中国环境规划院副院长王金南说,此次中美两国的联合声明,将为明年在巴黎举行的气候变化大会注入活力,推进全球气候谈判的进程。...张建宇说,其实此次apec会议发布的北京纲领中,中国方面除了提出亚太自贸区的路线图外,另一大亮点就是构建全球价值链供应体系,其中有一个可能会影响未来亚太地区供应链模式的条款是,同意建立亚太经合组织绿色供应链合作网络

      来源:《风能》杂志2014-11-06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特使、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出席峰会并发表题为《凝聚共识落实行动 构建合作共赢的全球气候治理体系》的讲话。张高丽在讲话中提出,将显著提高非化石能源比重作为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行动之一。...4月18日,李克强主持召开新一届国家能源委会议,再次强调要以促改革调结构为动力,以重大工程为抓手,积极发展清洁能源,推动环境质量改善,加强风能、太阳能发电基地和配套电力送出工程建设。

      来源:经济参考报2014-09-29

      记者了解到,按照计划,在即将到来的2015年巴黎会议上 , 将达成全球气候新协议,各国也将提出2020年以后的具体减少碳排放贡献目标,而本次联合国气候峰会,也被看作是新协议谈判之前最引人关注的一次预热。...吴昌华对记者说,一方面,十一五期间,中国收紧了污染排放标准,同时积极进行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另一方面,因为国际经济低迷,中国经济发展也开始放缓,同时也给减排减压,从目前来看,中国将会超额完成哥本哈根会议中做出的

      来源:中国产经新闻报2014-06-30

      自6月13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组长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提出推动能源消费、能源供给、能源技术和能源体制四方面的革命之后,国际国内对此都颇为关注。...经济发展使得二氧化碳排放增加,保护全球气候要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两者就构成了一个尖锐的矛盾,为了缓解这样的矛盾,就催生了全球性的能源变革和低碳的发展。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