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碳管家碳排放碳源减排评论正文

《2023全球碳中和年度进展报告》正式发布

2023-10-10 16:17来源:清华大学碳中和研究院关键词:碳中和气候治理零碳转型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9月22日上午,《2023全球碳中和年度进展报告》在北京正式发布。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碳中和研究院院长贺克斌,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名誉主任、科技部原副部长刘燕华,全国人大环资委委员、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原司长李高,腾讯可持续社会价值副总裁许浩为会议致辞。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党委书记、碳中和研究院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研究中心主任王灿教授介绍了报告的亮点和主要发现。发布会由清华大学碳中和研究院院长助理鲁玺主持。

气候变化是21世纪人类共同面临的重大挑战,为了应对这一危机,实现《巴黎协定》下把全球温升控制在2℃甚至1.5℃以内的目标,各国纷纷提出碳中和目标,谋求零碳转型。截至2023年9月,全球已有150多个国家作出了碳中和承诺,覆盖全球80%以上的二氧化碳排放量、GDP和人口。为识别目前全球碳中和进程中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加速全球气候治理进程、实现公正转型,清华大学碳中和研究院、环境学院在腾讯及众多专家的联合支持下,编写了《2023全球碳中和年度进展报告》。报告系统评价了全球197个国家在碳中和承诺、低碳技术、气候投融资、国际气候合作等方面的进程,为推动各国深化碳中和转型、弥合全球碳中和进展与《巴黎协定》温升目标的差距提供了重要信息和参考。

贺克斌在致辞中表示,面对日益严峻的气候变化挑战,全球各国必须团结协作、共同应对。清华团队发布的《2023全球碳中和年度进展报告》对全球197个国家的碳中和进展进行了系统的评估,评价了全球各国在承诺、技术、资金和国际合作等方面的实际进展。他指出,这份报告为推动各国加强碳中和行动、实现《巴黎协定》温升的控制目标提供了有益的政策建议,也体现了清华人在应对气候变化、推动全球绿色低碳发展方面承担的责任和担当。

刘燕华在致辞中肯定了清华团队取得的学术成果,并就应对气候变化进程中技术缺口问题的重要性、中国实施低碳转型实现碳中和目标的坚决性和推动“低碳产业”和“产业低碳”互动的必要性三个方面谈了自己的观点。他表示,《2023全球碳中和年度进展报告》具有全球视野,将来可以成为中国在世界范围内的一个品牌,期待这份报告为世界作出更大的贡献。

李高在致辞中回顾了这份报告从倡议到发布的历程,表达了对这份报告的作者团队和各位专家的祝贺以及对腾讯公司全方位支持的感谢。他指出,对落实全球气候变化目标的实际进展开展定期评估是《巴黎协定》的要求,也是全球治理中一个持续且重要的工作,其中带着中国理念和中国视角的声音不能缺席。他对清华大学碳中和研究院和环境学院的工作给予了肯定和赞赏,并对这份工作未来如何保持长期生命力指明了方向。

许浩代表腾讯对报告发布表达了祝贺。他在致辞中指出,报告提出了公开透明的指标体系、体现了全球各个国家气候目标下的行动差距、展现了差距背后所带来的机遇,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他表示,腾讯始终把碳中和当成一个战略议题,之后将在日常商业运营中从企业层面为我国的低碳转型进程作出贡献。

《2023全球碳中和年度进展报告》的领衔作者王灿介绍了该报告的亮点和主要发现。本报告旨在破除当前碳中和进展盘点中的“唯目标论”,以“目标-政策-行动-成效”的综合视角,对全球碳中和进展进行全面评估。该报告对169项指标进行追踪,覆盖了全球197个国家,探讨了各国在碳中和目标、技术、资金和国际合作等关键指标上的表现,并独创性地生成了1500余种代表不同公平原则的碳排放空间分配方案,用以评估各国碳中和目标与各种分配方案间的匹配度。

报告指出,各国纷纷出台碳中和承诺,但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各有千秋。当前行动距全球目标所需仍有差距,不同原则下各国弥合差距所需要的努力存在显著差异。报告强调了能源是碳中和进展最为显著的领域,但仍面临巨大挑战,当以碳排放强度为衡量碳中和成效的指标时,全球多数国家均需要加速脱碳进程。报告认为加速碳中和进展,需要“行胜于言”,各国应加强区域和行业层面的碳中和目标出台,并推动资金和技术方面的国际合作,以便支撑全球和国家级碳中和目标的实现。

发布会上,世界资源研究所北京代表处副首席代表房伟权,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主任黄晶,腾讯可持续社会价值副总裁许浩,北京大学碳中和研究院副院长张海滨,“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研究院执行院长张建宇,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全球可持续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朱旭峰就全球盘点的关键难点、指标体系、企业角色、关键技术、投资风险、国际合作、报告影响力等话题进行了详细探讨。圆桌讨论环节由《2023全球碳中和年度进展报告》领衔作者、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系主任助理蔡闻佳教授主持。

最后,贺克斌在总结发言中向《2023全球碳中和年度进展报告》的作者团队表示了祝贺与感谢。他肯定了这份报告不唯目标、重视进展的角度把控,也从数据、工具和判据三个方面为报告未来的扩展空间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同时,他也表达了对增加机构之间、学科之间合作的期待,希望报告可以长期发挥其客观性、持续性和影响力,持续为推进全球碳中和进程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碳中和查看更多>气候治理查看更多>零碳转型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