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北极星为您找到“热核聚变实验堆”相关结果190

      来源:《中国科学报》2018-09-17

      目前,supermc已经通过了全球规模最大的科技合作项目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国际组织以及国际经合组织核能署oecd/nea认证,实现了我国核能软件首次走出国门,在60多个国家获得规模化应用,为iter

      来源:新华社2018-06-11

      6月9日,由中核集团承担的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磁体支撑首批产品在贵州遵义正式交付,将被运往位于法国的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现场,成为进入厂房并进行安装的首批基础性部件。

      来源:北极星电力网2018-03-28

      中国核工业集团中国国际核聚变能源计划执行中心: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将解决能源问题iter设计总聚变功率为50万千瓦,是一个电站规模的实验反应。计划在2025年产生第一等离子体。

      来源:中国核工业杂志2018-03-02

      iter十年,是国务院批准设立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计划专项的十年,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联合实施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计划建立国际聚变能组织的协定》等两个协定的十年,也是iter组织正式成立的十年。

      来源:中核集团2018-02-28

      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计划这是当今世界最大的多边国际科技合作项目之一,对从根本上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能源问题、环境问题和社会可持续发展问题具有重大意义。...中核集团始终坚持自主创新,依托hl-2a装置,成功开展了核聚变领域许多前沿物理课题以及相关工程技术的研究,取得了数百项科研成果,发表了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重要论文百余篇,培养了聚变人才队伍,为我国下一步聚变研究与发展打下了良好的技术基础

      来源:北极星电力网2018-01-28

      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项目总投资150亿欧元(2015),建造期超过十年,项目以超导托克马克装置实现大规模受控热核聚变反应,俗称人造太阳,是目前全球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国际科研合作项目之一。

      来源:东方 电气2017-12-29

      关于iter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计划是目前全球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国际科研合作项目之一,它的建造大约需要10年,耗资50亿美元(1998年值)。...▲包层屏蔽模块首件产品2017年12月20日,由东方 电气(广州)重型机器有限公司(简称东方重机)承制的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英文简称:iter)项目包层屏蔽模块首件产品水压试验一次成功,这是东方重机在核聚变关键设备研制的重要里程碑

      来源:中核集团2017-12-26

      2017年,正值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国际组织成立10周年。最近,“iter十年回顾与展望”大会在北京举行。...2005年,霍院士去德国参与热核聚变实验堆选址问题的谈判,王晓宇挤进去旁听。几十平方米的半地下室房间里挤了三四十人,“光线昏暗、空气浑浊,就像老电影那种场景”。

      来源:英国卫报2017-12-13

      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项目的目标是利用大型超导磁体控制氢聚变,以产生巨大的热能,驱动涡轮机,采用类似于今天的燃煤和燃气发电站的方式发电。...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的主管伯纳德说,在经历了一系列的困难之后,该项目的一半已经建成。这意味着iter项目2025年可以生产电力。在对清洁能源的追求中,核聚变电站是最受欢迎的技术目标之一。

      来源:中核集团2017-11-29

      据了解,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简称iter)计划是当今世界最大的多边国际科技合作项目之一。其目的是通过建造反应核聚变装置,验证和平利用核聚变发电的科学和工程技术可行性。

      来源:中国能源报2017-11-22

      上世纪80年代,我国制定了“热-快堆-聚变”“三步走”的核能发展战略,随后通过参加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进一步推动我国聚变能源研究进入国际阵营。

      来源:中核集团2017-11-03

      2017年,随着阿斯塔纳世博会中国馆的开馆,以“中国聚变能源开发与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计划”为核心的展项,引得全世界参观者一阵“点赞”。...2016年12月12日,由中核集团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自主研发制造的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计划的核心部件超热负荷屏蔽包层第一壁原型件率先通过国际权威机构认证。

      来源:北极星电力网2017-10-27

      一个集结了包括中国在内的30多个国家的顶尖科学家,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科学合作工程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计划(简称“iter”)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由于项目模拟自太阳内部...评论:行波属于钠冷快中子反应,在设计上属于第四代核电技术。天然铀中只有约0.7%的同位素能被直接利用,但是利用行波技术,铀资源的30%~40%,甚至60%~70%可以物尽其用。

      来源:中广核2017-10-12

      2016年,经过多年努力和准备的中广核,终于成功中标了iter(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计划)的两个分包项目,在国际高端科技及工程领域实现了重大突破。...超越三:华龙一号示范项目顺利落地,出海渐次推进作为具有自主、三代、首、首次等特点的新生事物,国之重器华龙一号是中广核的中流砥柱。

      来源:北极星电力网2017-08-11

      我国核聚变工程技术领跑全球人造太阳取得重大突破!2017年7月26日,由中科院合肥研究院等离子体所承担研制的iter(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大型超导磁体系统首个部件研制成功。

      来源:北极星电力网2017-08-04

      由中国、美国、日本、俄罗斯、欧盟、韩国、印度七大经济体共同参与的国际大科学项目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计划,是目前世界最大的国际合作组织,iter也是实现未来商业用聚变能的关键一步。

      来源:经济日报2017-08-04

      由中国、美国、日本、俄罗斯、欧盟、韩国、印度七大经济体共同参与的国际大科学项目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计划,是目前世界最大的国际合作组织,iter也是实现未来商业用聚变能的关键一步。

      来源:中国能源报2017-08-03

      由中国、美国、日本、俄罗斯、欧盟、韩国、印度共同参与国际大科学项目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计划是实现未来商业用聚变能的关键一步。...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继自主建成世界上首个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东方超环east之后,在iter超导磁体馈线系统、iter大型电源等项目上均提出了最优方案,并被国际组织采纳,不仅消除了iter未来运行风险

      来源:中国电力报2017-07-25

      人造太阳即先进超导托卡马克实验装置,也是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计划(iter)建设工程,是当今世界迄今为止最大的热核聚变实验项目,旨在在地球上模仿太阳的核聚变,利用热核聚变为人类提供源源不断的清洁能源。

      来源:核信息院2017-07-13

      这主要是由于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计划的延迟。欧盟核聚变联盟项目经理托尼多恩表示,demo的进度取决于iter计划以及一座即将建成的聚变材料测试设施的进展情况。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