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北极星为您找到“能耗监测”相关结果258
      151个!涉及多家电力企业 陕西省重点用能单位名单发布

      来源:陕西省发改委2022-03-29

      新纳入名单的用能单位,尽快完成重点用能单位能耗监测接入端系统建设,健全完善能源计量、监测体系,确保实现能耗监测数据接入的稳定性、连续性。...省节能中心要切实履行全省用能单位节能监测管理职责,做好我省能耗在线监测系统的运行、管理工作。

      两会热议低碳转型 云智一体开辟“双碳”战略新路径

      来源:百度智能云2022-03-14

      例如,工业园区作为制造业发展的主要载体,也是行业、区域、城市碳减排的关键,百度智能云的“零碳园区解决方案”以ai推动电站智能巡检、智能调度、能耗监测和分析、碳中和监测等能力,已经覆盖到了工业园区的能源生产

      来源:北极星碳管家网2022-03-08

      建设能源管理体系和测量管理体系,建立完备的能源统计和计量管理体系制度,能源计量器具配备符合国家标准《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gb 17167)要求并已通过能源计量审查,建立节能奖惩制度,已建设能源管控中心或能耗监测系统

      上海徐汇:新建并网分布式光伏补贴1000元/千瓦

      来源:上海市徐汇区人民政府2022-03-08

      4.申请以上建筑领域节能减排降碳补贴的大型公共建筑,原则上应实施建筑用能分项计量,并与本区(市)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监测信息平台数据联网且数据交互情况良好。...企业在本区范围内实施建筑节能项目,且被列入上海市绿色建筑、整体装配式住宅建筑、既有建筑节能改造、超低能耗建筑、可再生能源与建筑一体化示范项目等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示范项目的,根据项目对本区节能减排降碳的贡献

      来源:北极星环保网2022-03-08

      第十二条 省人民政府管理机关事务工作的机构应当会同有关部门,依托云上贵州政务云平台建设省级公共机构能耗监测大数据应用系统,对全省公共机构能源消耗状况实施监测。...贵州省人民政府印发《贵州省公共机构节能管理办法》,《办法》规定公共机构应当建立健全本单位节能管理的规章制度,明确本单位节能管理部门和人员,从实行能耗定额、完善计量器具配备、实施能耗监测和合同能源管理、推进建筑节能

      港华解码2022年综合智慧能源行业十大发展趋势

      来源:港华智慧能源有限公司2022-03-03

      针对碳管理、能耗监测等核心难点,支持智能化的能源数据管理、分析、预测和优化,协助客户全面掌握用能需求、特点和痛点,实现碳排放一目了然、碳管理精准高效,充分发掘用碳降碳提效空间。...趋势一:从能耗“双控”到碳排放“双控”,分布式能源将迎来重大转折,并助推用户侧综合智慧能源行业发展2021年,我国颁布了“碳达峰行动方案”、“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以及“光伏整县推进”等“双碳”相关政策,并明确了能耗

      推进能源消费低碳化 能源供应清洁化 《成都市能源结构调整行动方案(2021-2025年)》发布

      来源:北极星碳管家网2022-01-12

      强化公共建筑能耗监测和统计分析,重点开展大型商业综合体、高星级酒店、星级写字楼、行政办公区等建筑节能示范,提高建筑节能运行管理。...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达到50%以上,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持续降低。三、重点任务(一)推进能源消费低碳化1.加快产业结构高端化转型。

      用电成本降低20-30%!百度智能云重磅发布“零碳园区解决方案”

      来源:百度智能云2021-12-29

      可以说,在能耗监测和预测管理智能系统的支持下,美欣达能快速发现企业节能的关键点,降低生产能耗成本,加速实现“双碳”目标。...在论坛现场,百度智能云重磅发布全新产品“零碳园区解决方案”,覆盖工业园区的能源生产、能源使用以及碳交易等诸多环节,提供电站智能巡检、智能调度、能耗监测和分析、碳中和监测等ai能力,赋能园区碳足迹追踪和碳中和管理

      来源:国家电网报2021-12-27

      ,开展重点用能单位能耗监测,实现能源流动监测、能源态势全息感知、能源结构全局总览,为政府推动碳达峰、碳中和相关工作开展提供支撑。...形成乡村常住人口分析、乡村振兴电力指数、“电眼”看山河等数据服务产品,服务政府开展乡村治理和生态环境保护等工作;构建工业园区企业运营指数,识别企业经营、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风险,多维度展现省内企业的生产情况;实时监测全省大型用电企业负荷

      聚焦安博会 看ABB如何以科技加持安防行业的“新”与“智”?

      来源:ABB中国2021-12-27

      daas智慧云对讲abb cylon楼宇自控解决方案可对建筑内的大型设备,如电梯、水泵、风机、空调等进行能耗监测和综合管理,有效提升建筑物的舒适度、安全性和运营效率。...在智慧建筑展区,abb展示了包括abb i-bus智能控制系统、abb cylon楼宇自控系统等一系列面向未来建筑应用场景的智能解决方案,通过低能耗的先进技术,打造一切皆有可能的办公、生活场所。

      来源:国网天津经研院2021-11-26

      规划评审中心党支部、综合管理部党支部与天津市工业和信息化研究院所属节能咨询中心党支部开展支部共建,双方党员围绕“双碳”背景下的能源碳排放分析、工业领域能耗监测等开展技术交流,并结合绿电采购渠道、绿电认证方式

      ABB在2021年进博会上携手更多企业 赋能低碳社会

      来源:ABB中国2021-11-05

      通过持续的能耗监测和智能分析,物业管理人员可以防止每年高达20%的建筑能源浪费,节省30%的人力成本。...abb neogear开关柜此外,全新一代ivd4中压开关智能化解决方案也在展会中亮相,其实现了传感器、监测单元与断路器的深度融合,一体化解决方案帮助客户更加顺利地实现对开关设备的状态感知。

      来源:中国能源网2021-10-20

      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研究员、长三角绿色价值投资研究院院长助理任玉洁对记者表示,在“双碳”目标下,当前企业亟需做好碳资产管理,建议从以下维度推进:一是数据管理,通过内部能耗监测,对企业的真实能耗

      国网信通股份中电启明星<mark>能耗监测</mark> 助攻“碳达峰、碳中和”国家战略

      来源:四川中电启明星信息技术有限公司2021-09-10

      同时,工作人员结合各企业的实际情况,在企业人员的配合下对企业的能源系统进行了详细的调研,并基于政府部门的相关标准及技术规范,针对性的出具企业的能耗监测解决方案,快速部署实施“电享家”能源服务平台,助力企业完成政府部门的能耗在线监测任务

      来源:通信世界2021-09-08

      传统的绩效考核机制治标不治本电信运营商传统的kpi考核主要侧重于业务量、运营收入、运营利润、运营成本等方面,对于能耗的考核缺乏体系化的思路,且缺少基础的能耗监测统计平台支撑。...碳交易机制必要性传统节能减排管理模式已经不适应“双碳”形势“双碳”已经不仅仅是节能降耗,根据相关机构的统计分析,节能减排的工作量仅仅是双碳工作量的26%,而由双碳衍生的碳配额、碳资产、碳金融、碳交易、碳盘查、碳监测

      来源:齐鲁晚报·齐鲁壹点2021-08-26

      公共建筑节能改造方面,济南市持续完善市级公共建筑能耗监测信息平台,切实提升建筑能源利用效率。目前,已完成公共建筑节能改造面积475.7万平方米,顺利通过全国首批公共建筑节能改造重点城市验收。...济南将建碳排放计算因子统一碳排放监测考核体系济南绿色建筑发展成绩让人欣慰,其未来也更加可期。启动仪式上,山东建筑大学孟扬教授公布了一组数据。

      浙江:加快推广氢燃料电池汽车 积极布局储能、氢能等碳中和相关产业

      来源:北极星氢能网2021-06-25

      逐步扩大交通运输企业碳核查范围,加强能耗监测统计。强化高能级创新平台建设。

      如何在“碳中和”的目标下实现在线<mark>能耗监测</mark>

      来源:飞凌嵌入式2021-06-23

      fcu1104双网数采网关在能耗监测系统中的应用fcu1104双网数采网关,采用nxpi.mx6ull处理器开发设计,具有低成本、高性能、高可靠性等优势。...二是按照开源、降耗、节能、增效的原则,利用好新能源和技术创新,以智慧能源管理平台等辅助管理手段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实现节能减排,其中能耗在线监测平台无疑是投入少,性价比高的首选,也是实现能源数字化和节能减排的数据基础

      恒华科技子公司梦工坊助力重点用能单位建设<mark>能耗</mark>在线<mark>监测</mark>系统

      来源:恒华科技2021-06-23

      ,满足国家对重点用能单位能耗监测的要求。...该能耗在线监测系统是一套以节能降耗为核心目的的能耗监测和分析管理系统。

      来源:北极星大气网2021-05-21

      支持节能低碳宣传培训、对标达标、能耗监测监控、碳排放交易和管理等能力建设及基础工作。(十二)用于支持国家明确要求地方给予政策配套的节能减排低碳事项及市政府确定的其他用途。...重点用于支持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绿色建筑、装配式建筑、立体绿化、可再生能源与建筑一体化应用等试点示范工程,政府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的能源审计、能耗监测系统建设等。(五)交通节能减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