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北极星为您找到“热失控”相关结果1521
      干货|基于全生命周期理论的储能电站安全分析

      来源:光储充一体化电站2019-07-25

      3.系统安全保护设计,热失控状态下电芯和模组的隔离及灭火措施 ,系统回路切断保护,消防灭火等。...4.电池过充、过放、过流、过温,以及短路、热失控等是储能系统的最大安全隐患。储能系统的设计现状:储能系统缺少顶层设计,标准化程度低,多为定制设计及示范应用,缺少长时间运行验证。

      来源:E电园2019-07-19

      电池产品升级涉及很多方面,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安全,因为所有的安全隐患全部直指动力电池,无论交通事故的碰撞,还是充电等使用场景中的短路,都有机率出现最极端的电池热失控现象,即大家熟悉的自燃。

      来源:产品安全与召回2019-07-19

      热失控是电池正极跟电解质的燃烧反应邱新平指出,锂离子电池的特性决定了发展电动汽车要格外关注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问题。业内在剖析电动汽车起火原因时,热失控被频繁提及。究竟什么是热失控

      来源:新华网2019-07-15

      辉能科技相关负责人许容祯表示,电动汽车的电池出现短路、穿刺、过充、撞击等情况时,电池内部的电解液会迅速累积热能,当电池芯内部温度达到110℃,就到了热失控的起始点,接下来可能是一连串连锁反应,导致热能和温度持续累加

      上半年专用车动力电池装机量分析:BYD/国轩/亿纬前三 宇量/鹏辉进前十

      来源:起点锂电大数据2019-07-10

      苏州宇量拥有高安全性的电池结构设计、降低热失控强度的化学设计、切断失控电池单体维持电池运行的设计、可拆卸式的电池链接设计、电芯与极组侧面超薄导热隔膜设计、分容技术等创新技术,并成功使用高镍ncm811材料

      储能电池<mark>热失控</mark>和<mark>热失控</mark>扩散发生机理、预防措施及标准检测方法浅析

      来源:鉴衡认证2019-07-05

      二、热失控热失控扩散产生的原因1、热失控的引发原因通过对不同标准中热失控的定义对比发现,热失控更多是被描述为:电池内部发生不可控温升的现象。

      来源:中国能源报2019-07-03

      “通常新电池的热失控温度约为215度,而过多使用快充的电池热失控临界点则会降至107度。”对此,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动力电池实验室主任王子冬表示认同。...半导体芯片带来曙光“想要降低快充给电池带来的热失控,就必须对快充技术进行精确管控,需要根据不同温度、电荷状态、衰减情况等多因素建立输出功率的map图或模型。”

      来源:中国电力报2019-06-28

      先做电芯层级测试;再做模组层面的测试,按照电芯层级测试方法对模组层面的热失控进行一些热和气体释放速率的数据收集;然后再做机柜层面测试,观察火焰在机柜层级蔓延的趋势;如果最后机柜测试后还需要进一步评估,则进行安装层级测试

      动力电池包存起火隐患 宁德时代将配合蔚来汽车ES8电动汽车召回工作

      来源:北极星储能网2019-06-27

      本次召回范围内车辆使用的动力电池包搭载了规格型号为nev-p50的模组,模组内的电压采样线束存在走向不当的情况,可能被模组上盖板挤压,导致被挤压的电压采样线束表皮绝缘材料磨损,极端情况下可能造成线束绝缘层烧损从而引起电池包热失控和起火

      来源:中国储能网2019-06-27

      fm global公司的调查报告指出,“锂离子电池和其他电池(如铅酸)之间的主要区别在于热失控反应的可能性,这种反应会导致可燃气体泄漏,并随之可能燃烧。”

      科普贴|磷酸铁锂与三元锂电池之争

      来源:皆电2019-06-27

      其实选择不难,镍钴铝电池对制作工艺要求高、成本高且技术掌握在日韩手中,另一方面容易在较高温度的情况下导致热失控

      来源:汽车之家2019-06-25

      新能源汽车安全事故的本质是电池热失控问题。...他还介绍,我国正酝酿制定电池热失控相关标准。欧阳明高介绍,锂电池发生热失控有三个因素:负极析活性锂、内短路以及正极释活性氧。而这三个问题都是如何引起的呢?

      来源:中国能源报2019-06-24

      但这些锂电池的材料在充放电过程中更容易发热,且随着能量密度的不断提高,热失控几率也呈大幅上升态势。...因为快速充电时,导电性不好的锂电池容易产生大量热量、温度急剧升高,导致热失控。为了确保2008年北京奥运会所有电动公交车的安全运行,我们曾经开展过很多工作。

      来源:电池百人会-电池网2019-06-18

      2018年以来,电动汽车起火事故开始骤然增多,而据不完全统计,其中超过80%都是由于电池热失控引发,而这引发行业从材料体系选择、电芯设计与系统防护等环节来进行追溯与反思。

      来源:中国电池联盟2019-06-14

      相关研究表明,钛酸锂材料负极能吸收正极发生分解反应释放出的氧气,晶型结构几乎不会发生变化,这就大幅度降低了电池热失控的风险,使得电池可以在高温或低温环境中均能达到安全使用标准,破解安全难题。

      水系锂电池获关键突破:能量密度超 300Wh/kg 或成电池发展的未来

      来源:DeepTech深科技2019-06-13

      这就导致溶液容易在热失控的情况下起火甚至爆炸。同时,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则会在一定程度上进一步增加热失控的可能性,降低电池的安全性,这也是锂电池发展的瓶颈所在。...电池不安全的常见表现是热失控,在内部短路、大电流充/放电、过充电等情况下,电池内部产生大量热量,达到较高温度后,存在发生燃烧、爆炸的风险。

      来源:北极星储能网2019-06-11

      首先从电池构造来说,液流电池最大的特点就在于其电解液“体外循环”的运行方式,低温低压下运行更利于散热,避免了锂离子电池所面临的热失控产生的失火爆炸等隐患。

      来源:中国能源报2019-06-10

      在中国电科院首席专家惠东看来,锂电储能项目发生安全事故的根源是其使用的有机电解液,有热失控和燃烧的风险。

      来源:北极星储能网2019-06-03

      通过过充方式(在正常充电完毕后,继续高电压充电,出现隔离膜破损、电池短路等危险)引燃中间电池模块,诱导其发生气体爆燃,以期深入观察分析电池簇的热失控行为,并验证该公司自主研发的灭火技术的应用效果。

      来源:中国电力新闻网2019-05-31

      因此,研究电池簇的热失控行为和灭火技术方案十分必要,而国内外尚无对相关研究的报道。...通过过充方式(在正常充电完毕后,继续高电压充电,出现隔离膜破损、电池短路等危险)引燃中间电池模块,诱导其发生气体爆燃,以期深入观察分析电池簇的热失控行为,并验证该公司自主研发的灭火技术的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