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能源报2022-10-13
“我国在节能、新能源、新型电力系统等领域,已牵头制定了部分国际标准,并有进一步引领国际的潜力。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们在标准国际化水平方面仍有提升空间。”...比如在新能源领域,由我国专家牵头制定的太阳能集热器部件和材料系列标准,在太阳能国际标准化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在新型电力系统方面,我国牵头制定的可再生能源并网术语与定义等7项国际标准,现已发布其中3项,为高比例新能源运行控制提供了有效支撑
自从国家提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概念后,学界、企业界等纷纷从其内涵、关键技术、实施路径等多角度展开大量探讨研究。那么作为电网企业,如何应对分布式光伏风电的并网消纳?...新型有源配电网体系已初步构建马国立表示,有源配电网建设作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关键着力点,既是贯彻国家“双碳”战略的必然路径,也是破题安全、经济、绿色“不可能三角”的重要举措。
来源:北极星输配电网2022-10-12
据了解,广水100%新能源新型电力系统科技示范工程,是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围绕新型电力系统构建、服务“双碳目标”打造的国家电网公司“十大科技示范项目”之一,供电面积418平方公里,含4座新能源电站,总计新能源装机容量
来源:中国能源报2022-10-11
“我国在节能、新能源、新型电力系统等领域,已牵头制定了部分国际标准,并有进一步引领国际的潜力。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们在标准国际化水平方面仍有提升空间。”...“我国在节能、新能源、新型电力系统等领域,已牵头制定了部分国际标准,并有进一步引领国际的潜力。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们在标准国际化水平方面仍有提升空间。”
来源:中国能源报2022-10-10
来源:中国能源报2022-07-21
,为天水电网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践行“双碳”目标奠定重要基础。...7月13日,天水电网首套全功能新能源场站全景监控系统在位于武山县杨河镇的宁风宁远风电场顺利通过系统组网测试、单体功能调试、系统联调及机组实切试验验证,试验结果满足网源安全稳定运行相关要求,该系统正式投入运行
来源:能源评论•首席能源观2022-07-13
能源系统的碳中和大体上可以通过终端高度电气化(探讨经济性、技术可行性)加上电力系统深度低碳化(探讨稳定性、经济性)来基本实现。对于新型电力系统而言,新能源的存储和消纳是有效利用和系统稳定的关键。
来源:新华社2022-07-06
、清洁能源等概念的内涵,科学认知和鉴别绿色低碳前沿技术和发展方向,科学制定我国能源转型和产业升级技术路线图;全国工商联聚焦推动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建议深化电力市场化改革,扩大碳市场交易范围,加大用户侧市场激励
来源:北极星电力网2022-06-13
苦练内功,技术拓宽企业发展路线随着新能源“跨越式”发展和新型电力系统的构建,传统配电网正在实现全新的重构。...正如同科林电气董事长张成锁在2022“双碳机遇年”主题年论坛会上所预期的一样,未来,科林电气将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不断的在“双碳”、新能源、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赛道上开拓前行。
来源:先思录2022-05-31
(来源:微信公众号“先思录” 作者:尹明) 一、四大亮点亮点1:《方案》进一步明确了新能源与新型电力系统之间的关系,即“新能源占比逐渐提高的新型电力系统”。这一表述能更好揭示新型电力系统“新在哪里”。
来源:中国能源报2022-05-19
,筹建新型电力系统、碳金融与碳管理等特色专业,论证设立能源安全、碳市场等相关学科。...据华北电力大学校长杨勇平介绍,该校正积极推进学科交叉融合,全力构建新能源、新型电力系统、储能、氢能、智慧能源、碳储、碳市场等7个交叉领域本硕博一体化学科链条,建成氢能科学与工程、储能科学与工程等一批新专业
来源:中国电力报2022-05-18
未来,新型电力系统将在电源结构、运行方式、底层逻辑等方面与当前电力系统有本质上的区别,推动新能源成为主体电源不可能一蹴而就。...未来,既要为新能源发展开山铺路,也要推动新能源承担更多责任义务,支撑构建新型电力系统。01新能源占比逐渐提高是大势所趋风光发展潜力巨大。
来源:中国能源报2022-04-26
在能源生产侧大力实施清洁替代,是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特征。舒印彪在会上指出,预计到2030年,新能源将成为我国第一大装机主体;到2040年,新能源发电量将成为第一大电力提供主体。
来源:北极星储能网2022-03-30
从发展不同应用场景策略的措辞来看,针对电源侧尤其是风光等新能源新型电力系统的主体电源配套储能,仍是促进储能发展的主力,也是新型储能在十四五发展中支撑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角色;围绕风光富集的三北地区、一二批能源基地等地区也将是电源侧储能的主要区域
来源:能源杂志2022-03-09
这也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特别强调“要立足以煤为主的基本国情,抓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增加新能源消纳能力,推动煤炭和新能源优化组合。”的原因。对于新能源行业而言,“增加消纳能力”是电力系统的新使命。
来源:北极星氢能网2022-02-25
,筹划建设新型电力系统、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碳金融与碳管理等特色专业或方向,推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能源与动力工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等传统优势专业向着低碳特色鲜明、示范效应明显的方向内涵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