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北极星为您找到“电池动力学过程”相关结果134
      预锂化方法构筑低温锂离子电池取得突破

      来源:能源材料化学协同创新中心2018-01-04

      这主要得益于纳米碳包覆li2v2(po4)3正极材料自身良好的低温性能和预锂化硬碳负极在低温下的相对快速的动力学过程。...在这一研究中,研究人员巧妙地利用了li3v2(po4)3正极材料的多步脱锂过程, 实现了硬碳的预锂化。

      来源:科学网2017-12-19

      另外,在镁电池的电化学机理研究方面,青岛储能院通过理论计算与实验手段相结合的方式,分析了充放电过程中转换型正极材料形成能的变化和晶体结构的演变,为深入理解转换型正极材料中镁离子的具体反应路径与快速动力学转化机制奠定了良好基础

      关注!新技术让电动汽车在-40℃下续航增加50%

      来源:新能源Leader2017-10-26

      因此锂离子电池的低温下的热管理问题是我们在电池设计、电池组设计过程中都需要着重考虑的问题。...锂离子电池在低温下动力学条件变差,因此容量、倍率性能,特别是充电性能都有很大的下降,这一点在寒冷的北方冬季就变的尤为严重,因此为了保证电动汽车在冬季的使用性能,电池组一般都会增加加热系统,但是目前的加热系统的效率比较低

      来源:信网2017-09-04

      传统液态锂电池被科学家们称为摇椅式电池,摇椅的两端为电池的正负两级,中间为液态电解质,锂离子在摇椅的两端来回奔跑,在从正极到负极再到正极的过程中,电池完成充放电过程

      来源:新材料在线2017-08-04

      本文分别通过热力学缺陷(利用密度泛函理论计算)和精确平衡条件(利用从头计算分子动力学 aimd计算)对低温和高温时的离子载体浓度进行估算。通过aimd模拟还可以得到扩散系数的值。...这个增厚/减薄的过程随着循环可逆,显示出sei是一个动态的结构。文章比较了无fec情况下制成的280 厚sei与添加fec情况下的sei的化学性质及厚度,并提出了添加fec情况下sei的形成机理。

      来源:材料人2017-05-03

      热电化学和化学还原方法始终用于实现还原过程。...此外,其纳米片结构的形态学优点,如高度可及的表面和暴露的活性位点和快速的反应动力学,也有助于电化学能量储存,产生高能量和功率密度。

      硅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

      来源:搜狐汽车2017-04-21

      除此之外,硅氧化物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还存在一些问题:由于首次嵌锂过程中li2o和锂硅酸盐形成过程是不可逆的,使得首次库仑效率很低;同时li2o和锂硅酸盐导电性差,使得电化学动力学性能较差,因而其倍率性能差

      来源:陕西传媒网2017-04-14

      针对上述重要的科学问题和技术难点,西安交大电信学院吴朝新教授率领团队系统地开展了新型高质量钙钛矿薄膜制备技术、动力学过程及其高性能非铅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研究,在国际上率先发展了蒸镀-旋涂的钙钛矿薄膜制备技术

      【干货】锂电池干货系列之硅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

      来源:新能源前线2017-04-07

      除此之外,硅氧化物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还存在一些问题:由于首次嵌锂过程中li2o和锂硅酸盐形成过程是不可逆的,使得首次库仑效率很低;同时li2o和锂硅酸盐导电性差,使得电化学动力学性能较差,因而其倍率性能差

      来源:材料人2017-03-15

      图8 环戊烯三酮酸二钠盐的充放电机制示意图(3)通过对含氧化合物的聚合过程来降低在电解液溶液中的溶解度,提高电池的循环寿命。...含氧共轭有机物正极材料有机共轭含氧化合物电极材料具有高比容量、结构多样性和反应动力学快等优点,已成为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研究热点。

      来源:同济大学2016-12-13

      然而,电池负极材料在锂离子嵌入和解嵌过程中发生的巨大体积变化会引起电极材料的坍塌和非晶化,造成电池性能的全面劣化。...以sb/碳复合电极为例,因为石墨化碳纳米片对sb纳米点的有效隔离作用,sb纳米点在钠化(非晶化)后能一直保持超小的纳米尺寸,这不仅在热力学上赋予纳米点更高的表面能量、驱动其形成低能态的晶态相,而且在动力学上也可以避免原子结晶过程中的远距离扩散和识别的势垒

      来源:发动机技术2016-09-27

      锂离子电池的动力学过程图2 锂离子电池动力学过程的原理图当锂离子电池接入回路(接入负载或者外部电源)中时,就会出现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变化。本节以锂离子放电过程为例,来揭示锂离子电池内部的动力学过程

      来源:锂粉焙烧技术2016-08-25

      一般来说电池的充电状态soc指的是整个电池的充电状态,而斯坦福大学的william e. gent等人通过技术手段实现了电极局部soc的观测,这对于研究电极内部的不均匀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来源:锂粉焙烧技术2016-08-04

      通过变价金属的掺杂,能够提高材料的脱锂和嵌锂的动力学特征,从而得到更高的可逆容量。paulrajarunkumar等通过co3+元素掺杂的方式,提升了层状富锂材料的可逆容量和循环性能。...交流阻抗数据也显示,co的掺杂显著降低了电池的阻抗,这主要是得益于co的掺杂提高了材料的导电性,并降低了锂离子的扩散阻抗。

      来源:锂粉焙烧技术2016-07-28

      理论研究发现,siox嵌锂动力学特征与si材料并不相同,li嵌入到siox中,会形成多种化合物,例如li2o,li2si2o5,li2sio3,li4sio4等,而且这一过程是不可逆的,这些锂硅化合物会成为

      来源:材料牛2016-05-04

      这将有助于我们更为直观地了解薄膜生长过程动力学机理。...如果反应过程温度较低,且铜的比例较少,制得的薄膜的面缺陷密度就很大。使用实时的x射线衍射分析还发现这些缺陷会在富含铜的沉积过程中消失(富铜即/(+)1)。

      来源:赛迪智库2016-03-16

      传感技术与生物学的结合,可实现亚细胞级的细胞表面动力学研究,并创造出新型器件,以开发基于石墨烯及相关材料的医用新技术。...石墨烯是开启未来的产业,是我国新材料产业的发展契机,其产业化过程,也是检验和提升我国综合科技实力的过程

      来源:第一电动网2016-01-28

      ,合理的结构对电化学动力学界面膨胀产热氧化损寿和提升电池的库伦效率有很大帮助,也就是说多方面的设计不合理性都会带来电池产热都是影响电池安全的因素。

      来源:能源情报2015-12-28

      总之,该类导电聚合物用作锂电池正极材料是通过阴离子的掺杂、脱掺杂实现电化学过程,存在以下缺点:①反应体系中要求电解液的体积大,导致电池的能量密度难以提高;②导电性能不高,电化学反应速度慢,需要掺杂大量的导电剂

      来源:中国储能网2015-12-01

      此外,该团队提出在超薄纳米结构上修饰功能基团,以实现镁基电池在三维多孔正极网络中的快速表面氧化还原反应,不仅同样可避免二价阳离子缓慢的晶格内迁移,而且改善了镁电池的动力学性能(图2)。...其特点是正极电化学过程是由电解液中锂离子驱动的转换反应,不仅避免了镁离子缓慢晶格内迁移的问题,也实现了大容量的多电子转移,同时缓和了多硫化物溶解的问题;而负极的电化学过程由可逆的镁沉积和剥离主导,在长期循环中也没有枝晶形成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