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北极星为您找到“人造太阳”相关结果236

      来源:中核集团2019-06-06

      由于与太阳发光发热的原理相同,受控核聚变实验装置又被称为“人造太阳”,是人类寻找能源出路的希望,被誉为终极能源。...6月5日,中国环流器二号m(hl-2m)装置主机线圈系统在成都成功实现交付,这标志着中国自主研制的新一代“人造太阳”总体安装正式开始,中国人离实现聚变清洁能源的梦想又跨近一步。

      来源:北极星电力网2019-05-17

      人造太阳”与“华龙一号”背后的故事。...详情点击访中核集团“人造太阳”“华龙一号” 自主创新铸造国之重器日前,记者跟随“科幻作家走进新国企”——中核集团“人造太阳”主题活动,走进核西物院和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以下简称“核动力院”),近距离了解

      来源:中国能源报2019-05-15

      人造太阳”核心部位今年底建成太阳产生的能量来自核聚变反应,如果人类能“驾驭”核聚变反应,地球上便可拥有用之不竭的“人造太阳”能量。...日前,记者跟随“科幻作家走进新国企”——中核集团“人造太阳”主题活动,走进核西物院和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以下简称“核动力院”),近距离了解“人造太阳”与“华龙一号”背后的故事。

      来源:中国电力新闻网2019-05-10

      刘永介绍,太阳犹如一个巨大的核聚变反应装置,不断地向外辐射能量,向地球输送能源。由于受控核聚变装置的基本物理原理与太阳内部核反应的机理相仿,所以这种装置被形象地称为“人造太阳”。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2019-05-08

      由于与太阳发光发热的原理相同,受控核聚变实验装置又被称为“人造太阳”,是人类寻找能源出路的希望。...在占地面积上百平方米、三层楼高的实验室里,第二代中国“人造太阳”——中国环流器二号a聚变实验装置(hl-2a)首次对作家和媒体同时开放。

      科普作家硬核科普!终极能源“<mark>人造太阳</mark>”到底是什么?

      来源:国资小新2019-04-25

      由于受控核聚变装置的基本物理原理与太阳内部核反应的机理相仿,所以这种装置被形象地称为“人造太阳”。作为一个科技爱好者,我听说过“受控核聚变发电,永远的50年后”的魔咒。...在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中国“人造太阳”装置首次对科幻、科普作家开放。据介绍,这个装置的最大意义在于提供核聚变研究平台,助力开发人类的终极能源。为什么这么说?一起听听科普作家的介绍。

      来源:核西物院2019-04-12

      近日,位于中核集团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的中国环流器二号a托卡马克装置在国内首次实现了高比压(βn3)等离子体放电运行。该实验的成功,表明我国聚变研究在装置加热、运行与控制、器壁处理等方面的整体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

      来源:北极星电力网2019-03-22

      详情点击“人造太阳”核心部件研制成功 中国环流器二号m装置建设正在加速随着国产科幻大片《流浪地球》热映,以开发核聚变能源为目的,被誉为“人造太阳”的中国环流器二号m(hl-2m)装置备受关注。

      来源:中核集团2019-03-21

      因为太阳的光和热亦来源于核聚变反应释放的能量,该装置也因此被称为“人造太阳”。...随着国产科幻大片《流浪地球》热映,以开发核聚变能源为目的,被誉为“人造太阳”的中国环流器二号m(hl-2m)装置备受关注。

      来源:中国能源报2019-03-07

      段旭如:我们经常听到的是“人造太阳”,很多人会问究竟什么是人造太阳。从研究装置本身来说,它和太阳没有直接关系,唯一的共同点是运用太阳发光发热的原理,即核聚变。

      来源:秦山核电2019-02-21

      太阳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聚变装置,因此人们又称受控核聚变为“人造太阳”。...1984年9月21日,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的科学家们,在没有任何图纸和技术资料的条件下,经历8年的苦苦攻关,终于研制成功了中国环流器一号装置,就是我们常说的中国第一个大型人造太阳实验装置。

      来源:CNEA核能协会2019-01-02

      9我国“人造太阳”东方超环装置首次实现1亿度运行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自主设计、研制并拥有完全知识产权的大科学装置东方超环(east)等离子体中心电子温度首次实现1亿摄氏度运行近十秒,为正在进行的中国聚变工程实验堆设计提供了重要的科学支持

      来源:中国科学报2018-12-27

      中国“人造太阳”首次达到1亿摄氏度11月12日,中科院等离子体所发布消息称,我国的大科学装置东方超环(east,也称“人造太阳”)日前取得了重大突破,加热功率已实现10兆瓦以上,等离子体储能已经上升至300

      来源:北极星电力网2018-12-21

      详情点击中国以平等身份参与“人造太阳”国际工程 取得了哪些突破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俗称“人造太阳”,作为托卡马克超导装置,它将用强磁场约束高温等离子体,最终实现核聚变能量的稳定可控释放,预计在

      来源:中国能源报2018-12-12

      11月能源行业媒体报道高频词示意图(见图一)11月能源行业的媒体报道高频词云显示,福建东港石化碳九泄漏事故、中国“人造太阳”首次实现1亿度运行、国内成品油价“三连跌”、可再生能源配额制第三次征求意见等成为舆论关注焦点

      来源:北极星电力网2018-11-16

      详情点击中国人造太阳首次实现1亿度运行 为核聚变能源奠定基础中科院等离子体所今天发布消息,我国大科学装置“人造太阳”日前取得重大突破,实现加热功率超过10兆瓦,等离子体储能增加到300千焦,等离子体中心电子温度首次达到

      来源:北极星电力网2018-11-16

      详细情况中国人造太阳首次实现1亿度运行 为核聚变能源奠定基础中科院等离子体所今天发布消息,我国大科学装置“人造太阳”日前取得重大突破,实现加热功率超过10兆瓦,等离子体储能增加到300千焦,等离子体中心电子温度首次达到

      来源:央视网2018-11-13

      ,像太阳一样发生核聚变,为人类提供源源不断的清洁能源,所以也被称为“人造太阳”。...中科院等离子体所今天发布消息,我国大科学装置“人造太阳”日前取得重大突破,实现加热功率超过10兆瓦,等离子体储能增加到300千焦,等离子体中心电子温度首次达到1亿度,获得的多项实验参数接近未来聚变堆稳态运行模式所需要的物理条件

      来源:新华网2018-11-12

      记者从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获悉,有“人造太阳”之称的全超导托卡马克大科学装置east近期实现1亿摄氏度等离子体运行等多项重大突破,获得的实验参数接近未来聚变堆稳态运行模式所需要的物理条件,朝着未来聚变堆实验运行迈出了关键一步

      来源:北极星电力网2018-10-26

      这个反应堆是世界上在建的最大、最复杂的磁约束核聚变装置,因为其反应原理和太阳发光发热一样,所以被形象地称为“人造太阳”。...详细情况探访法国南部“种太阳”的地方——热核聚变实验反应堆iter将于2025年点火近日,记者走进位于圣保罗-莱迪朗斯的iter组织总部,深入到热核聚变实验反应堆建设工地现场,目睹和感受这个堪与国际空间站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