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北极星为您找到“热电智能化”相关结果470
      浙江省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推动建设以新能源为主的微电网、局域网、直流配电网

      来源:浙江省人民政府2022-05-20

      全省重点监测的36项主要耗能产品中,炼油、火电(热电)、钢铁、水泥、玻璃纤维等单位能耗水平国内领先。4.重大项目建设有序推进。...增强电力系统清洁能源优化配置能力,推动调度运行智能化扁平化。构建双向互动、安全可靠的电力系统,发展灵活高效的有源配电网、有源微网、有源负荷。提升电力系统灵活可靠性。

      来源:高工储能2022-05-17

      日后随着全球智能化的速度加快,物联网终端设备、智能手机及平板电脑、笔记本、无人机等智能终端的日益普及,便携储能产品渗透率将会持续提高。...考虑到2kw以上的储能在未来属于备电容量更大的高端产品,对产品安全、电池热电管理等要求更高,附加值也更高,未来将成为头部便携式储能锂电池企业竞争的重点。

      来源:北极星水处理网2022-04-29

      推进东北、东南热电中心余热利用改造试点。逐步降低城市热网回水温度,提高电厂余热利用效率。推进燃气锅炉房烟气、数据中心等余热回收利用,有条件的地区采用污水源热泵供热替代。...再比如近日入围“2022全球水奖(gwa 2022)”中smart water project of the year(年度智慧水务项目)的烟台市套子湾污水处理有限公司智能化系统改造项目,该智能系统包含了在线预警预测

      来源:国能(泉州)热电有限公司2022-04-24

      4月23日,国能(泉州)热电有限公司4号机凝汽器在线清洗机器人顺利通过试运,管板清洗覆盖率达98.23%,高于原定清洗覆盖率96%的目标,提升现场作业安全性和高效性。...将凝汽器清洗从“停机清洗”模式转换为“在线清洗”模式,降低人员进入凝汽器开展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风险,实现了机组在运状态下凝汽器清洗,保障凝汽器运行中换热管洁净度进而提高换热效率,减少机组检修期间任务量,为企业智能化升级和精细化管控奠定基础

      来源:北极星输配电网2022-03-23

      开展新型电力系统智能化调度技术、热带电网防灾减灾技术、海南充换电设施“一张网”互动技术等特色技术攻关,打造具有海南特色的原创技术策源地以及能源电力人才特区。...为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用电需要,海南电网将加快推进海口美安气电、洋浦热电等重点项目建设;大力支持新能源发展,服务海南实现“双碳”目标,推动“十四五”期间新增投产光伏500万千瓦、海上风电300万千瓦,加快500

      来源:河南省发改委2022-03-16

      其中包括:万基控股集团2×60万千瓦发电机组项目、河南洛宁抽水蓄能电站项目、林州市河南豫能控股股份有限公司1200mw抽水蓄能电站项目、河南能信热电等容量替代民生热电工程项目等多个电力项目,名单如下:2022

      来源:中国能源报2022-03-09

      当前,部分工业园区管理方式粗放,智能化技术装备覆盖率低,信息化、智能化、精益化管理水平也较低。“用户侧与配网侧之间,配电网与互联电网之间未能实现双向潮流交换。...贾豫表示,为满足工业园区的能源需求和转型需要,未来需因地制宜实施传统能源与风能、太阳能、地热能等能源的协同开发利用,优化布局电力、燃气、热力、供冷等基础设施,通过天然气热电冷三联供、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和能源智能微网等方式实现多能互补和协同供应

      来源:中国能源报2022-03-09

      当前,部分工业园区管理方式粗放,智能化技术装备覆盖率低,信息化、智能化、精益化管理水平也较低。“用户侧与配网侧之间,配电网与互联电网之间未能实现双向潮流交换。...贾豫表示,为满足工业园区的能源需求和转型需要,未来需因地制宜实施传统能源与风能、太阳能、地热能等能源的协同开发利用,优化布局电力、燃气、热力、供冷等基础设施,通过天然气热电冷三联供、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和能源智能微网等方式实现多能互补和协同供应

      2025年非化石能源占比提高到16%以上 《河南省“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和碳达峰碳中和规划》发布

      来源:北极星碳管家网2022-02-23

      新增热电...能源系统信息化、智能化水平进一步提升。——能源服务民生持续提升。

      来源: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2022-02-08

      2月8日,内蒙古京能康巴什热电有限公司厂区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中标结果公示,中标企业百年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中标价格2230.750749万元,折合单价3.72元/w。...(6)本项目监控后台安装设置于集控室内,光伏监控通讯柜的安装,投标人负责本光伏项目监控组网通讯,并将本项目光伏发电设备、智能化设备等所有数据、信息送至监控后台,并负责本光伏项目通讯设备、后台监控设备、光伏发电及并网设备的采购

      来源:人民网-山西频道2022-01-28

      随后,总书记来到了燃料智能化管控中心和机器人自动化实验室,并仔细观看机器人如何化验煤质。储煤场内,放眼望去都是黑色,仿佛置身煤海。...瑞光热电是国际能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近年来,瑞光热电公司坚持科技创新引领企业发展,在燃煤机组超低排放改造、余热梯次利用、固废综合利用、二氧化碳捕集等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

      湖北省唯一入选!工信部公布2021年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项目 博晟安全实力登榜

      来源:博晟安全2022-01-26

      目前,该方案在中国华电集团、中国电建集团、湘投集团、内蒙古京泰发电有限公司、国家能源集团黄金埠发电有限公司、内蒙古京能康巴什热电有限公司、华电湖北西塞山发电有限公司、小浪底水利枢纽等全国多家大型能源央企...、地方发电企业顺利推广应用,形成了良好的示范样板效应,成功助力广大电力企业客户构建系统化、规范化、智能化的安全风险管理模式,推动企业安全风险管控能力实现跨越式升级。

      推动清洁能源与绿色建筑融合创新发展!广西“十四五”清洁生产实施方案公开征求意见出台

      来源:广西发改委2022-01-14

      在工业园区建设背压式热电联产机组,推行热电联产等园区集中供热模式,加快园区清洁燃料升级换代,关停整合落后燃煤小热电和燃煤锅炉。...引导企业改进和优化产品和包装物的设计方案,选择量大面广、与消费者紧密相关、条件成熟的产品,应用产品轻量化、模块化、集成化、智能化等绿色设计共性技术,采用高性能、轻量化、绿色环保的新材料,开发具有无害化、

      来源:北极星碳管家网2022-01-12

      3、国能(惠州)热电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289,067万元人民币注册时间:2021-10-26经营范围:经批准的规划容量火力发电、热电联产项目开发、投资、建设及运营;各类综合能源(新能源、分布式能源、...根据碳达峰行动方案,中国华电将在“十四五”期间,按照“优化发电结构、深挖煤炭潜力、加快科技攻关、创新金融服务、聚合内外力量”五大实施路径,重点开展“可再生能源发展、火电转型升级、煤矿绿色转型、低碳技术攻关、数字化智能化

      来源:国家发改委2021-12-17

      鼓励具备条件的供水、水处理企业,因地制宜发展沼气发电、分布式光伏发电,推广区域热电冷联供。结合城市更新行动和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提升数字化智能化管理水平,推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鼓励具备条件的供水、水处理企业,因地制宜发展沼气发电、分布式光伏发电,推广区域热电冷联供。

      来源:北极星能源网2021-12-16

      综上所述,国家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方面给予再贷款支持,同时5g在煤炭行业的智能化应用受到重视,对煤炭行业发展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17日召开的国务院党务会议上决定,再设立2000亿元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形成政策规模,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专项支持煤炭安全高效绿色智能开采、煤炭清洁高效加工、煤电清洁高效利用、工业清洁燃烧和清洁热电

      来源:北极星环保网2021-11-22

      科学制定并扎实组织实施热电、石化、化工、建材等高排放行业减碳降碳行动方案,选取“两高”重点企业,组织第三方机构开展能效诊断,利用数字化手段推进企业能效对标达标,加速高碳行业智能化升级和绿色降碳转型。

      来源:北极星储能网2021-11-16

      产业领域,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产业体系初步形成,热电、石化、化工、建材等高排放行业低碳改造成效明显,绿色低碳为特征的新经济规模力争达到2000亿元。...把产业降碳作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根本路径,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力度,推进传统产业低碳化智能化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能效水平,大力发展绿色低碳新兴产业和新型技术,积极推广应用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

      博晟安全“发电企业智慧安全管控解决方案”构筑智慧电厂建设安全基石

      来源:博晟安全2021-11-15

      ,助力广大电力客户构建系统化、规范化、智能化的安全风险管理模式,实现全方位、动态风险监管,推动企业风险预控能力得到跨越式升级。...截至目前,博晟安全“发电企业智慧安全管控解决方案”已在华电集团、中电建集团、湘投集团、内蒙古京泰发电有限公司、国家能源集团黄金埠发电有限公司、内蒙古京能康巴什热电有限公司、华电湖北西塞山发电有限公司等全国多家大型发电企业成功应用

      来源:淄博政府网2021-11-11

      ——产业领域,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产业体系初步形成,热电、石化、化工、建材等高排放行业低碳改造成效明显,绿色低碳为特征的新经济规模力争达到2000亿元。...把产业降碳作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根本路径,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力度,推进传统产业低碳化智能化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能效水平,大力发展绿色低碳新兴产业和新型技术,积极推广应用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