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北极星为您找到“电力负荷控制”相关结果590

      来源:国家电网报2021-10-28

      华润电力常熟有限公司设备管理部副部长宋乐分析,以该公司机组全年投入320天估算,通过参与电力辅助服务市场交易,年均收益可达2000万元,4到6年即可收回储能系统成本。...试验结果显示,联合调频将机组负荷调节延时时间由原来的2秒缩短到800毫秒;平均调节速度由原来的每分钟0.975万千瓦提升到每分钟5.95万千瓦;负荷控制偏差由原来的0.5%缩小到0.07%。

      来源:人民网2021-10-22

      事实上,虚拟电厂是依靠能源互联网管理体系,精细化调解用户用电,从而省下了大量电力,相当于再造一个“电厂”,为平衡上海市电力峰谷差,缓解高峰电力紧张提供安全保障措施。...可见,商业建筑虚拟电厂的实质,就是通过规模化的对用户行为精细化调节,实现柔性的负荷控制

      来源:新华社客户端2021-09-14

      分钟级负荷控制是省公司互联网部牵头下的5g电力示范应用工程重要场景,利用5g通信的高带宽、低时延、高可靠、广连接等特性,有效推动电力市场化机制引导下的高弹性需求响应建设应用。...本次分钟级负荷响应终端调试上线,标志着浙江电力首个基于5g软切片技术的分钟级负荷控制业务在丽水遂昌成功投运。

      山西省圆满完成首次电力用户可控负荷削峰能力测试及试运行

      来源:山西能监办2021-08-25

      聚合商削峰负荷控制情况6家用户企业削峰负荷控制情况...本次电力现货背景下削峰试运行和今年3月开展的非电力现货背景下调峰试运行,一是标志着山西独立储能和用户可控负荷参与电力响应交易削峰填谷市场具备了各种电力市场模式下开展的条件;二是山西省通过市场化手段,引入电力聚合商第三方独立主体参与电力辅助服务并开展市场交易

      来源:《电力系统自动化》2021-08-24

      1 需求侧资源利用面临的新形势从需求侧资源利用的发展历程来看,需求侧资源利用方式主要包括有序用电、能效管理、需求响应、精准实时负荷控制等。...精准实时负荷控制是指由电网运行机构精准实时控制可快速响应的柔性负荷的需求侧资源利用方式。随着中国电力市场改革的推进以及数字化技术应用,需求侧资源在新型电力系统中的价值日益凸显。

      来源:远光能源互联网2021-08-19

      需求侧动态可控负荷控制更加精准、集群作用显著且波动较小, 可以作为需求侧的稳定资源来维持电网功率平衡并提供辅助服务, 从而为电力系统运营带来显著效益。...根据《浙江省第三方独立主体参与电力辅助服务市场交易试点方案》,第三方独立主体主要包括电储能装置、电动汽车(充电桩)、负荷侧调节资源、负荷聚合商、虚拟电厂、抽水蓄能电站等;电力辅助服务品种主要包括调峰、旋转备用

      来源:国家电网公司2021-08-12

      负荷高峰期间,长沙供电公司使用该产品掌握专用变压器负荷生产特性,跟踪负荷控制不理想的客户,提升了工作的效率和精准度。...湖北咸宁供电公司首次开展“日前邀约型”电力需求侧响应,以有偿方式引导企业客户科学安排用电,调整生产时序,在服务企业降低经营成本的同时,优化电力资源配置,参与日前邀约型电力需求侧响应的客户补贴标准最高为每千瓦

      来源:国家电网2021-08-12

      负荷高峰期间,长沙供电公司使用该产品掌握专用变压器负荷生产特性,跟踪负荷控制不理想的客户,提升了工作的效率和精准度。...湖北咸宁供电公司首次开展“日前邀约型”电力需求侧响应,以有偿方式引导企业客户科学安排用电,调整生产时序,在服务企业降低经营成本的同时,优化电力资源配置,参与日前邀约型电力需求侧响应的客户补贴标准最高为每千瓦

      来源:国家电网公司2021-08-12

      负荷高峰期间,长沙供电公司使用该产品掌握专用变压器负荷生产特性,跟踪负荷控制不理想的客户,提升了工作的效率和精准度。...湖北咸宁供电公司首次开展“日前邀约型”电力需求侧响应,以有偿方式引导企业客户科学安排用电,调整生产时序,在服务企业降低经营成本的同时,优化电力资源配置,参与日前邀约型电力需求侧响应的客户补贴标准最高为每千瓦

      来源:通信世界网2021-07-29

      “5g的低时延特性,支撑了配网纵差保护应用,使用户停电时间从分钟级缩短至秒级,实现了毫秒级精准负荷控制,保障了重要用户的供电可靠性。”...从大带宽维度看,电力系统监控等非结构化数据呈现指数级增长,庞大数据量的实时交互通信,极需大带宽。“电力系统的需求与5g的三大技术特点完美契合,将成为5g规模化商用的最大用户。”孙旭日讲道。

      来源:国网浙江电力2021-07-29

      ,为浙江丽水供电公司配电自动化、分钟级负荷控制、分布式能源信息接入等后续5g电力业务的接入奠定了基础。...5g电力虚拟专网是指在运营商的5g网络中,虚拟出一张面向电力行业的专用网络,并与电力通信专网跨域融合,实现端到端的电力业务承载、高强度安全隔离以及资源管理。其关键技术是网络切片。

      来源:西北信息报2021-07-16

      与之相应,电力作为经济发展的先行官,今年春季全网最大负荷稳定在520万千瓦左右,同比增长25%;最大日供电量稳定在1亿千瓦时左右,同比增长23%。...多举措保障减少停电影响“为确保电网安全稳定度夏,国网西安供电公司将扎实做好电网负荷控制、设备运维、故障抢修等各项任务,确保平稳度过关键保电时期。”国网西安供电公司相关负责人说。

      需求响应——能源互联网业态下的源网荷储互动&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灵活性资源

      来源:远光能源互联网2021-06-15

      传统思路下,当电力供求矛盾突出时,更多的是靠实施有序用电、负荷控制等行政手段来减少高峰用电负荷,这种解决方案也不可避免地会影响电力消费端的生产生活。...解决供需平衡的新思路【每个参与者都有义务保证电力系统安全】需求侧响应是新型电力系统必不可少的内容,它反映了更加科学的电力系统管理思路,即电力系统中的每一个参与者都有义务保证电力系统安全、经济和高效运行。

      最高补贴4元/千瓦时!浙江2021年度<mark>电力</mark>需求响应工作即将启动!

      来源:浙江省发改委2021-06-08

      (4)秒级响应供电企业在电网紧急情况下,通过平台向协议用户下发控制指令,利用负控终端等设备的分路跳闸功能,自动完成负荷控制,实现电网紧急情况下的精准切负荷。...北极星售电网获悉,浙江省发改委6月8日发布关于开展2021年度电力需求响应工作的通知。

      国网浙江电科院成功承办IEC国际标准国内对口工作组启动会议

      来源:北极星电力网2021-06-02

      为高质量做好标准编制工作,依托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联合公司系统内外相关单位,组建标准国内对口工作组并正式发文,将为标准编制提供有力组织保障。...2021年6月1日,由国网浙江电科院承办iec国际标准《适用于分布式能源与负荷控制对电压测量的技术要求》(iec ts 62786-42)国内对口工作组启动会议顺利召开。

      来源:新华网2021-04-07

      这是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关于推进电力源网荷储一体化和多能互补发展的指导意见》出台后,我国首个建立的“源网荷储一体化示范区”,也是浙江省内响应“双碳”号召设立的首个“绿色低碳工业园”。...在负荷侧,尖山新区347家企业签约需求侧响应,实现企业与电网间的高效互动;8家企业实现2.17兆瓦的多系统协同秒级可中断负荷控制;冷热电三联供等新型供能方式即将建成;直流电、新型充电桩等应用也在加紧铺开

      来源:浙电e家2021-04-07

      2月25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出台《关于推进电力源网荷储一体化和多能互补发展的指导意见》。...在负荷侧,目前尖山新区347家企业已经签约需求侧响应,实现企业与电网间的高效互动;8家企业实现2.17兆瓦的多系统协同秒级可中断负荷控制;进一步推广冷热电三联供、热电联产等高效的利用方式;在整个海宁,智慧负控将在智慧楼宇和中央空调控制系统实现全覆盖

      来源:新华网2021-04-06

      这是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关于推进电力源网荷储一体化和多能互补发展的指导意见》出台后,我国首个建立的“源网荷储一体化示范区”,也是浙江省内响应“双碳”号召设立的首个“绿色低碳工业园”。...在负荷侧,尖山新区347家企业签约需求侧响应,实现企业与电网间的高效互动;8家企业实现2.17兆瓦的多系统协同秒级可中断负荷控制;冷热电三联供等新型供能方式即将建成;直流电、新型充电桩等应用也在加紧铺开

      来源:新华网2021-04-02

      这是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关于推进电力源网荷储一体化和多能互补发展的指导意见》出台后,我国首个建立的“源网荷储一体化示范区”,也是浙江省内响应“双碳”号召设立的首个“绿色低碳工业园”。...在负荷侧,尖山新区347家企业签约需求侧响应,实现企业与电网间的高效互动;8家企业实现2.17兆瓦的多系统协同秒级可中断负荷控制;冷热电三联供等新型供能方式即将建成;直流电、新型充电桩等应用也在加紧铺开

      来源:人民政协网2021-03-05

      在推动需求侧响应技术发展方面,曹志安建议大力发展自动响应、负荷聚集、节约电力测量与验证、智能计量、通信、智能用电以及智能负荷控制等需求侧响应关键技术,同时加快制订完善需求侧响应技术规范与行业标准,开展试点示范建设...“大力推进电力需求侧响应效能提升,能够有效缩小电力负荷峰谷差,促进清洁能源足额消纳,缓解电力投资建设压力,提高电力系统运行效率,对电力系统安全经济运行意义重大。”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