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北极星为您找到“电能替代装备”相关结果1244

      来源:广州市生态环境局9小时前

      2024年,南沙新能源并网接入规模达64万千瓦,占南沙最高负荷34%,电能替代电量达5.4亿千瓦时,南沙企业使用绿电4.05亿千瓦时、交易绿证超3.33万张。...全面构建生态工业网络,推动产业绿色循环发展南沙区积极探索园区内汽车制造、现代装备、半导体与集成电路等产业的产业链协同“自净”路径。

      来源:中国电力报2025-04-11

      持续在工业生产等五大领域开展电能替代,全省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比重超70%,全年累计实现电能替代电量19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2.1%。能源领域改革创新持续深化。...积极推进能源科技创新及装备研发,万米深井川科1井钻探深度达8000米、创下多项世界纪录,“百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调速系统”入选国家能源局第四批能源领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名单,支持组建新型电力系统柔性通信网等

      来源:人民日报2025-04-09

      推动工业、建筑、交通、农业等领域电能替代,持续提升终端用能清洁化、低碳化水平。...“西电东送”输电能力超过3亿千瓦,支撑了东中部地区1/5的用电需求。新型储能、虚拟电厂等新模式新业态有序发展,电力源网荷储协调能力不断提升。

      来源:中国电力报2025-03-24

      随着新能源与工业领域结合越来越深入,能源企业在开发、建设、运营新能源资产以外,还可凭借其自身技术能力提供能源系统集成服务、能源托管服务等,为有需求的用能单位提供“绿色电能替代”技术解决方案,从绿色电能生产者转为绿色综合能源服务

      单个项目奖励最高1000万元!上海开展2025年度工业和信息化领域绿色低碳技术产品征集工作

      来源: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委2025-03-20

      二是绿色能源制取及利用、新型储能与可再生能源协同利用、工业绿色微电网、电能替代、煤炭等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等。...二是绿色能源制取及利用、新型储能与可再生能源协同利用、工业绿色微电网、电能替代、煤炭等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等。

      来源:南方电网报2025-03-14

      逐绿而行 能源绿色转型步伐稳健当前,我国大力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经济发展与电能替代驱动能源电力需求保持较快增长,“双碳”目标引领能源结构加快向以非化石能源为主转变。...11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机巡全覆盖,输电线路数字化通道超52万公里,配电自动化有效覆盖率达96%,新能源预测准确率提高至91%,低压交直流混合配电网等一批产品装备加快应用……电网侧数字化、智能化、柔性化特征愈加彰显

      来源:中国电力报2025-01-22

      据悉,广东电网公司持续推进电能替代体系化、集群化、产业化,着力构建层次更高、范围更广的电力消费市场,目前已推动20个地市政府全部出台电能替代专项方案,累计出台方案43项,建立健全长效机制,电能替代推广实现由单一电网企业推广转变为

      来源:中国电力报2025-01-21

      据悉,广东电网公司持续推进电能替代体系化、集群化、产业化,着力构建层次更高、范围更广的电力消费市场,目前已推动20个地市政府全部出台电能替代专项方案,累计出台方案43项,建立健全长效机制,电能替代推广实现由单一电网企业推广转变为

      山西11部门:有条件区县优先规划集中式风、光基地

      来源:山西省能源局2025-01-20

      在粮食主产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推动农产品加工包装、仓储保鲜、冷链物流等全产业链电能替代。鼓励各地挖掘农村家电市场消费潜力。...加快推进电能替代,推动农村生产生活电气化,加强农业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农业大棚等农业生产加工领域电气化改造,加快提升农村地区炊事等生活用能电气化水平。

      来源:泉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2025-01-15

      综合考虑电力供需形势,拓宽电能替代领域,鼓励企业在厂区内使用新能源装载机、新能源叉装机、充电式agv小车等。...立足纺织鞋服、机械装备、建材家居、石化化工等产业链群基础,保持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以强链、补链、延链为主攻方向,优化产业发展层次,大幅提高优势产业精深加工比重和能效水平,整体提升高附加值产业环节和产品比重

      来源:中国能源观察2025-01-15

      电能替代助推下,我国清洁能源消费量占比从十年前15.5%提高到26.4%,煤炭消费比重下降12.1个百分点。三是能源技术创新突破驶入快车道。...能源领域是最大的碳排放源,电能是最清洁高效的二次能源。实现“双碳”目标,能源是主战场,电力是主力军。

      来源:电网头条2025-01-13

      其中,城市副中心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作为综合示范,以“引绿、赋数、提效、汇碳”为主线,以科技创新与标准机制创新为支撑,通过推进发输变配用全环节升级、多能互补和电能替代,推动源网荷储全环节互动,支撑城市副中心构建清洁低碳

      来源:国家能源局2025-01-08

      开展重点行业领域能效提升行动,加快工业、建筑、交通等领域电能替代,提升终端用能电气化水平。(三)大力推动能源科技创新。...江苏以科技创新推动能源领域高质量发展,全省能源科技装备产业总体规模和技术水平居全国前列,部分技术、产品全球领先。

      来源:江苏省盐城供电公司2024-12-17

      ”的电力能源供消结构,构建以清洁能源为主的新型电力系统;他们以环保为前提,以高效为驱动,聚焦工业、交通、建筑和居民生活等重点领域,稳妥有序、因地制宜推动电能替代,实施“供电+能效服务”,持续提高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

      来源:中国电力报2024-12-16

      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主要途径是两端发力推进两个替代,即电力生产侧实施清洁替代、能源消费侧实施电能替代,实现源端减碳、终端脱碳。...随着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新能源逐步演进为新型电力系统的装机、电量和责任主体,煤电逐步由主体性电源向提供可靠容量、调峰调频等辅助服务的基础保障性和系统调节性电源转型,新型储能成为支撑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技术和基础装备

      来源: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2024-12-13

      ,原有存量风电和光伏电厂汛期(6—10月)全部上网电量执行云南省城乡居民生活用能电能替代政策。...根据省内居民电能替代政策全年统筹平衡,除按《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云南省能源局关于印发云南省在适宜地区适度开发利用新能源规划及配套文件的通知》(云能源水电〔2020〕153号)及后续有关文件规划建设的风电和光伏电厂外

      来源:邯郸市政府2024-12-13

      大力推动电能替代工作,持续增加天然气供应。鼓励工厂、园区开展绿色低碳微电网建设,因地制宜推进抽水蓄能、地热能、屋顶光伏、多元储能等开发利用。...严格执行《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24年本)》,逐步退出限制类涉气行业工艺和装备;逐步淘汰半封闭式硅锰合金、镍铁、高碳铬铁、高碳锰铁矿热炉。

      来源:泉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2024-12-06

      综合考虑电力供需形势,拓宽电能替代领域,鼓励企业在厂区内使用新能源装载机、新能源叉装机、充电式agv小车等。...严格落实产能置换政策,通过汰劣上优、能耗等量减量替代等方式腾出用能空间,保障重点优质项目合理用能。对能耗较高的新兴产业

      来源:新乡市政府2024-10-31

      加大绿色低碳技术应用推广力度,围绕建材、化工等重点行业,实施生产工艺深度脱碳、工业流程再造、电能替代改造、二氧化碳回收循环利用等技术示范工程。...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发展环保装备与服务产业,鼓励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引导社会资本积极参与。支持重大核心技术研发,促进大气污染治理重大技术和装备产业化发展,营造公平竞争环境,推动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来源:新华社2024-10-24

      近年来我国电能替代在农业、服务业、工业、居民生活等领域持续深入推进,电气化水平持续提升。...“从高技术及装备制造业的快速增长,可窥见我国正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新动能澎湃。”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