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北极星为您找到“邹骥”相关结果140
      稳与进——2024年能源行业展望

      来源:能源评论•首席能源观2024-02-18

      能源基金会首席执行官兼中国区总裁邹骥预计,“十四五”期间中国绿色投资的潜在规模将达到45万亿元,年均9万亿元,相当于2021年我国总投资规模的六分之一,成为我国稳增长、稳就业的重要组成。

      来源:中国能源报2023-11-20

      能源基金会首席执行官兼中国区总裁邹骥表示,在当今世界格局巨变的背景下,阳光之乡声明来之不易,对中美气候合作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和深远影响。

      来源:中国新闻网2023-09-14

      邹骥表示,从观测记录来看,在过去几十年中,极端气候事件频率显著上升。极端天气事件带来一系列连锁反应,包括对公共基础设施、能源基础设施的挑战等。...邹骥认为,这些文件实际上就是要通过市场化的改革促进生产力进一步发展,加速技术研发、技术创新、以及新的商业模式应用。其中,两份文件与能源转型密切相关,一个是推动能耗双控逐步转向碳排放双控。

      来源:海南生态环境2023-08-18

      会上,能源基金会首席执行官兼中国区总裁邹骥表示,未来将进一步提升与海南省生态环境厅的合作力度,拓展合作领域和范围,推动双碳战略和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在地方的落实,以强有力的空气质量管理促进降碳,用创新技术促进空气质量提升

      来源:中国能源新闻网2023-06-26

      “新三样”异军突起,是转型的重大信号能源基金会首席执行官兼中国区总裁邹骥认为,电动载人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在推动我国经济增长方面异军突起,是中国经济转型的重大信号。...邹骥进一步解释道,当前有一系列技术正在源源不断产生,比如芯片、大数据、人工智能、互联网、电动车、储能、生物技术等,这些技术蓬勃发展,有望支撑中国进入生态文明的新发展阶段,也正在或将形成一系列蓬勃发展的新产业

      来源:中国能源报2023-05-30

      能源基金会首席执行官兼中国区总裁邹骥指出,能源转型要做到“先立”,且应有“三立”。

      来源:中国能源报2023-05-30

      能源基金会首席执行官兼中国区总裁邹骥指出,能源转型要做到“先立”,且应有“三立”。

      来源:中国能源报2023-05-29

      能源基金会首席执行官兼中国区总裁邹骥指出,能源转型要做到“先立”,且应有“三立”。

      来源:中国能源新闻网2023-05-17

      在2023年第一期国是论坛之“能源中国”上,能源基金会首席执行官兼中国区总裁邹骥表示,能源转型做好“先立”,应立电源、立储能、立电网。邹骥指出,第一要立电源,加速发展风光等可再生能源。...邹骥认为,解决能源安全的问题有很多思路,建设电网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向,同时也要有体制机制的支撑,要有电力市场化的改革。谈及中国能源转型的时间框架,邹骥提出三个周期。

      来源:中国能源报2023-05-08

      能源基金会首席执行官兼中国区总裁邹骥表示,关于中国电力市场建设,还有很多问题需要回答,《中国建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电力现货市场路径》报告是一个阶段性成果,同时是一个新起点,期待在能源基金会与国际能源署的合作备忘录框架内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碳达峰碳中和专业委员会成立

      来源:碳达峰碳中和专业委员会2023-01-19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原院长刘世荣、国家气候战略中心副主任马爱民、生态环境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田春秀、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常纪文、红杉碳中和研究院院长李俊峰、能源基金会首席执行官兼中国区总裁邹骥

      来源:中国清洁空气政策伙伴关系2022-12-30

      邹骥总裁强调,碳中和与清洁空气协同路径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选择,需不断创新、持续发力。...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陆新明副司长、生态环境部大气环境司张大伟副司长、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院长王金南院士、清华大学曾嵘副校长、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陈海山副校长及能源基金会首席执行官兼中国区总裁邹骥在发布会上致辞

      来源:新华社2022-12-13

      能源基金会首席执行官兼中国区总裁邹骥说,各方要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态度,分享知识经验、加强协同配合,让绿色低碳投资、消费和贸易开拓出更广阔的经济增长空间。

      来源:中国能源报2022-07-21

      能源基金会首席执行官兼中国区总裁邹骥日前在国是论坛之“能源中国”上表示,这也是与会专家的普遍共识。...在邹骥看来,“先立后破”意味着要处理好存量和增量的关系。“煤炭依然是我国能源的‘压舱石’,当下发展既依靠煤炭,又要逐步低碳化,是对中国智慧的重要考验。

      来源:中国电力报2022-07-19

      能源基金会首席执行官兼中国区总裁邹骥认为,关键是要处理好存量和增量的关系。...邹骥说。在华北电力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袁家海看来,日趋复杂的国际政治形势和俄乌冲突引发的全球能源市场动荡,警示我国需要重新审视“控煤、稳油、增气、扩大新能源”能源战略的安全风险。

      我国能源安全底线如何守? ——业内专家建议先立后破 提高能源独立性

      来源:中国电力报2022-07-19

      能源基金会首席执行官兼中国区总裁邹骥认为,关键是要处理好存量和增量的关系。...邹骥说。在华北电力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袁家海看来,日趋复杂的国际政治形势和俄乌冲突引发的全球能源市场动荡,警示我国需要重新审视“控煤、稳油、增气、扩大新能源”能源战略的安全风险。

      来源:中国电力报2022-07-12

      能源基金会首席执行官兼中国区总裁邹骥认为,关键是要处理好存量和增量的关系。...邹骥说。在华北电力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袁家海看来,日趋复杂的国际政治形势和俄乌冲突引发的全球能源市场动荡,警示我国需要重新审视“控煤、稳油、增气、扩大新能源”能源战略的安全风险。

      来源:中国能源报2022-05-10

      能源基金会首席执行官兼中国区总裁邹骥认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中国开拓了新的巨大的增长潜力,带来巨大的投资和消费需求。...邹骥认为,碳中和相关的投资将在今后的30年-40年中,为经济增长提供可观的投资推动力。“从现在到实现碳中和目标,中国的绿色投资可能需要139万亿元人民币,每年约占整个gdp总量的2%左右。

      来源:中国能源报2022-05-09

      能源基金会首席执行官兼中国区总裁邹骥认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中国开拓了新的巨大的增长潜力,带来巨大的投资和消费需求。...邹骥认为,碳中和相关的投资将在今后的30年-40年中,为经济增长提供可观的投资推动力。“从现在到实现碳中和目标,中国的绿色投资可能需要139万亿元人民币,每年约占整个gdp总量的2%左右。

      来源:中国能源报2022-05-09

      能源基金会首席执行官兼中国区总裁邹骥认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中国开拓了新的巨大的增长潜力,带来巨大的投资和消费需求。...邹骥认为,碳中和相关的投资将在今后的30年-40年中,为经济增长提供可观的投资推动力。“从现在到实现碳中和目标,中国的绿色投资可能需要139万亿元人民币,每年约占整个gdp总量的2%左右。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