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北极星为您找到“反核舆论”相关结果76

      来源:电联新媒2023-12-22

      日本福岛核事故发生后,在全球反核舆论下,法国曾试图降低核电比例,前总统奥朗德提出到2025年将核电发电量占比降至50%,现任总统马克龙在2018年宣布,到2035年将关闭14座核电站。

      来源:国际能源小数据2022-09-22

      我不是一个绝对反核电的人,但我对原子能有怀疑。尽管如此,我还是想保持开放的心态。因此,上周我飞往伦敦参加了世界核能研讨会,这是由世界核协会举办的年度会议。...美国核电制造商西屋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帕特里克·弗拉格曼(patrick fragman)表示,该行业必须“摆脱数十年来许多国家渲染核电危险的公众舆论洗脑”。

      来源:中国新闻网2022-07-04

      民进党有两张“神主牌”:一是“反核”;一是“台独”。...有岛内舆论认为,连日来不断攀高的用电,让多次对外宣称“供电稳定、不缺电”的台当局压力倍增,只好期待民众因涨价而减少用电量,以降低断电风险。

      来源:中国能源报2019-10-30

      对此,张廷克也表示,目前公众对核能发展的战略意义与核安全风险的认知参差不齐,缺失“核大国”应有的战略理解力与风险担当意识;由于科学、理性的正面舆论宣传和引导不足,“三大核事故”成了公众难以抹去的心理阴影...;对部分非科学、非理性的反核人士的观点及言论缺乏有效应对,导致这些观点影响了公众对核安全的接受度,甚至影响了政府决策;公众权利意识和环保意识越来越强,涉核邻避事件多发,也对各级政府涉核决策产生了重要影响

      来源:铁流2019-02-12

      恐怕要归咎于一些人鼓吹电力过剩,以及公众舆论对核电的担忧等因素。电力过剩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客观存在的,但一些为了反对而反对的反核人士,观点就不那么客观了。...虽然网络上一些舆论因华龙一号走自主研发之路,因而标榜华龙一号不怕制裁。但实际上,自主研发的不知有华龙一号,cap1400也是走的自主研发之路,这是没有争议的。

      来源:财联社2018-11-05

      这让核电产业发展面对着极为复杂的舆论场。“我支持建,但别建在我家附近。”记者调研了解发现,这种邻避心理在核电领域尤为突出,也影响了核电产业的健康发展。...而且,不少反核事件背后常常有着极其复杂的原因。有的是当地有利益诉求或者行业利益竞争;有的是周边企业存有顾虑;有的是公众邻避心理,甚至还有别用有心者借机炒作。

      头条丨谈“核”容易?核能发展面面观

      来源:中国核网2018-04-04

      话音未落,早已蠢蠢欲动的反核势力默默在民间壮大声势,国内舆论也从原本倾向支持核能,转而倒向关闭核电厂以及采用其他再生能源。...在这场永无止境的拉锯战中,公民成了反核组织积极拉拢的对象。德国金盆洗手:2022年关闭所有核电厂德国反核运动在1986年切尔诺贝利核电事故前早已酝酿。

      来源:新华社2018-03-07

      另一方面,许多专家及舆论指出,能源政策原本应回归理性、务实、技术层面的讨论,但民进党过去为了政治目的,一味将核能妖魔化。...一方面,台湾多个反核团体连日来对此表达强烈不满。他们表示,在核废料处理等问题尚未解决情况下,贸然重启2号机组与非核家园理念背道而驰。

      来源:微言环保2017-12-25

      面对日趋复杂的涉核舆论环境,核电企业已经意识到了危机,进一步加大投入,确保核电设计和运行的安全性。...然而,核电纵有优点千千万,却抵不过发生在三里岛、切尔诺贝利尤其是福岛的核事故对公众心理产生的负面影响,近40年来的这三次核事故,近因效应显著,令一些人谈核色变,恐核、反核活动时有发生,弃核也成为一些国家的政策之选

      来源:中国环境报2017-10-20

      以数字技术为基础,以网络为载体进行信息传播的新媒体彻底改变了受众在信息传播中的被动地位,但同时舆论杂音也开始日渐增多。如何运用新媒体化解社会风险对当前中国社会尤为迫切。...通过与“反核”人士或有质疑意见的人士沟通,倾听不同的声音、尊重反对的意见,换位思考,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对于提高核安全水平、避免重大决策失误都有重大意义。

      来源:华夏经纬网2017-09-11

      核电被反核团体打得如过街老鼠,但据纽约时报报导,因为减碳议题,舆论最近有了改变。

      来源:科学大院2017-07-18

      诸多反核声音,包括建哪都行别建我家、核废料贻害万年 等论调引发了民众的担忧,去年发生的连云港事件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今年二月,福岛核电站搞了个大新闻,又一次将反应堆安全拉入了大家的视野,而作为日本一衣带水的邻邦,中国核电也连带躺在舆论的枪口上。

      来源:微言环保2017-07-17

      面对日趋复杂的涉核舆论环境,核电企业已经意识到了危机,进一步加大投入,确保核电设计和运行的安全性。...然而,核电纵有优点千千万,却抵不过发生在三里岛、切尔诺贝利尤其是福岛的核事故对公众心理产生的负面影响,近40年来的这三次核事故,近因效应显著,令一些人谈核色变,恐核、反核活动时有发生,弃核也成为一些国家的政策之选

      来源:中国核网2017-05-08

      这不,近期一篇《不能拿长江流域、渤海湾等作新核电试验地》的反核雄文被各大媒体转载,再一次将内陆核电是否安全的问题推入了公众的视野。...在反对内陆核电的舆论推波助澜,专业性科普缺失情况下,这种错觉甚至演变为:内陆核电风险极大,部分核电利益方为了私立,枉顾风险强推内陆核电。

      来源:瞭望智库2017-02-06

      国外核电技术虽然起步较早,但在世界三大核事故(美国三哩岛,苏联切尔诺贝利,日本福岛)影响和反核...近日,据媒体报道,国家核电相关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我国在未来10年内将新建60台核电机组,引发舆论关注和讨论。同时,由于冬日全国多地雾霾严重,社会挺核人士也发出了通过建设核电解决雾霾问题的倡议。

      来源:中国广核集团2017-01-24

      虽然核电已成为与高铁齐名的国家名片,但核电安全问题仍受到各界广泛关注,并呈现以下两个特点:一是大多数民众的恐核、反核心态较为普遍,对核安全问题极度敏感;另一方面,随着我国核电走出去,国外各种势力对我国核电的质疑持续存在

      来源:北极星电力网2017-01-06

      这引发了又一波疑核恐核反核舆论风潮:传闻日久的核电批量化建设终于落地,建这么多核电机组,安全吗?经济新常态下,全社会用电量增长乏力,这会否造成新的产能过剩?等等。凡此种种,都是公众热切关注的议题。

      来源:科技日报2017-01-04

      这引发了又一波疑核恐核反核舆论风潮:传闻日久的核电批量化建设终于落地,建这么多核电机组,安全吗?经济新常态下,全社会用电量增长乏力,这会否造成新的产能过剩?等等。凡此种种,都是公众热切关注的议题。

      来源:老馆2016-11-07

      如果公众真的上心了目前,对核电的主流科普过分点说,其实主要是业内对于核电的赞歌颂词,公众舆论往往只在邻避效应发生时聚焦。在没有大事发生前,大部分人还是作为吃瓜群众飘过。...依靠反核的态度也许是做不到的,因为反核者一般持有的立场是核电的问题是无解的,也就意味没有具体完善的余地。依靠挺核的态度似乎也做不到。为了唱衰反核者,挺核者往往对核电表示出过分的乐观和自信。

      来源:中国能源报2016-05-05

      核电企业要进行分类识别和研判,运用多种沟通手段和渠道准确地传播信息,充分回应受众诉求和社会关切,科学引导公众意见和舆论走向。...福岛核事故之后,中国政府在涉核项目决策过程中逐渐把社会公众的态度置于更高层次,公众态度由此成为影响政府和企业决策的重要因素,核电项目和企业面临更大的舆论和公众压力。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