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管城理市2024-08-16
国网北京电力超级充电站充电桩主机采用了柔性矩阵投切方式,通过对充电桩进行动态功率分配,可以自动匹配车端需求功率,使得电力资源利用率更高、充电更加智能便捷。
来源:国家电网报2024-07-25
这两座超级充电站主机采用柔性矩阵投切方式,可实现充电桩动态功率分配,单桩最大输出功率可达640千瓦,每分钟最多可充8千瓦时电量,10分钟即可满足大部分新能源汽车车型的充电需求。
来源: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2023-07-06
服务队员深入了解了用户现状分布式电源接入情况、各配变负荷特性、母联投切方式、继电保护配置情况,对相关电气计算提出具体建议,并与用户深入讨论了拟采用并网方案的运行方式,切实保障了项目投运后的运行维护安全可靠
来源:国网宁波供电公司海曙供电所2020-12-04
目前,常规方案是在并联电抗器中性点侧加装后开关及避雷器,采用中性点侧投切方式。...为切实攻克并联电抗器投切存在的多方面制约因素,浙江宁波供电公司充分发扬“首创”精神,面向“首台首套”“首面首域”,组织联合攻关,成功研制出国内首台35千伏电抗器投切双断口真空断路器,填补了国内空白,彻底实现了并联电抗器安全可靠经济投切
来源: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8-01-04
(a) 等效电阻网络建立流程(b) 均直装置投切方式优化流程图2 区域电网直流偏磁柔性治理方法流程图在固定交流系统运行方式不变的情况下,调整直流运行方式,获取传统方法(电容型)、穷举法(电阻型)、穷举法
来源:南方电网公司2016-08-30
公司不断提高电压无功控制技术水平,2016年变压器台数14台,变压器总容量112.55mva,并联电容器总容量11.202mvar,电容器补偿容量比9.95%,均为自动投切方式,有效地提高了功率因数和客户端的电压质量
来源:论文网2016-08-23
对变压器轻载的补偿,以集中补偿为主,其补偿装置应装在变压器台架上,补偿容量可固定非自动投切方式或采用wbbe补偿装置。对正常负载的补偿,采取分散补偿和个别补偿相结合的方式。
来源:《电气技术》2016-08-17
随着电网自动化水平及通信可靠性的快速提升,电压的调控由传统的人工投切方式转变为电压无功自动控制方式。...建议在avc投切策略中增加对电抗率的判据。电抗率为12%的电容器组先投后切,电抗率为4.5%至5.0%的电容器组后投先切。
来源:电力系统自动化2016-06-07
与国外采用相控方式不同,分级式可控并联电抗器是采用晶闸管投切方式进行调节,基本无谐波及直流分量,无须加装滤波器,提高了产品性能和可靠性。
来源:输配电设备技术2016-01-19
3.无功控制策略控制物理量多为功率因数,投切方式为:循环投切。此策略没有考虑电压的平衡关系与区域的无功优化。...电容投切控制采用智能控制理论,动态及时地投切电容补偿,补偿无功功率容量。根据配电系统三相中每一相无功功率的大小智能选择电容器组合,依据取平补齐的原则投入电网,实现电容器投切的智能控制,使补偿精度高。
来源:能源与节能2015-06-12
10 kv线路补偿分为手动投切和自动投切2种方式。我们以...前者补偿无功基荷部分,后者补偿无功调峰,投切方式可以采用手动或自动,大用户采用功率因数自动投切装置,可以取得较好的补偿效果。另外,还可在负荷较大的公用配变低压侧安装低压自动补偿电容器。
来源:英大网2015-05-25
下一阶段,淮安供电公司将对试验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完善,比如增加遥控功能,在自动控制的基础实现人为远程操作,使变压器的投切方式更加灵活。...今年年初,淮安供电公司将能源管理与节能服务规划作为年度科技创新项目的方向,从优化配电房变压器运行方式的环节入手,探寻降低配电环节电能损耗的方式和途径。
来源:北极星风力发电网2014-08-22
风电整机商大比拼】vestas与ge的功率提升方案风能资源的侦察兵测风塔代表性选址及数量的选择风电场宏观选址和地面光伏电站宏观选址两者的异同风电运维技术(三)风电机组的年度例行维护【风电技术】无功补偿的投切方式分类
来源:甘肃电投鼎新风电有限责任公司2014-08-21
延时投切方式延时投切方式即俗称的"静态"补偿方式。延时投切的目的在于防止过于频繁的动作使电容器造成损坏,更重要的是防备电容不停的投切导致供电系统振荡,这是很危险的。
来源:内蒙古阿荣旗电力公司2013-12-27
该公司不断提高电压无功控制技术水平,2013年共安装投运了16台随器补偿电容器,总容量340千乏,均为自动投切方式,有效地提高了功率因数和客户端的电压质量。
来源:中国工控网2011-05-18
采用电容器分组投切方式时,无功补偿效果受电容器组分组数和每组电容器容量的制约。(2)电容器的投切主要采用真空断路器实现,其投切响应慢,不宜频繁操作,因而不能进行无功负荷的快速跟踪补偿。
来源:中国传动网2011-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