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北极星为您找到“智能电网政策”相关结果7508

      来源:中国能源新闻网14小时前

      1月17日发布的《分布式光伏发电开发建设管理办法》对电网企业职责进行了明确,各地电网企业在落实的同时,还应加大对电网改造与智能化建设的投入力度,提升电网接纳能力,加快智能电网建设。

      来源:北极星输配电网18小时前

      河南2025年,推动工业绿色微电网建设应用,支持新型基础设施绿电直供。江苏2025年重点打造智能电网、工程机械等 10 条具有国际优势。...加快梅州二期、云浮水源山、汕尾陆河、肇庆浪江、惠州中洞、河源岑田、茂名电白等一批抽水蓄能项目建设,积极发展分布式光伏,完善新能源消纳和调控政策措施,推进粤藏直流等电网项目核准建设。

      来源:能源电力公社2025-02-14

      2.资金流向的战略地图财政部明确55%资金投向能源基础设施,重点覆盖:①特高压输电通道(配套西北光伏基地)②分布式智能电网(支撑户用光伏消纳)③抽水蓄能+...本文将穿透政策表象,揭示光伏、储能企业如何抓住这场国家资本主导的产业革命。

      来源:广州市花都区发展和改革局2025-02-12

      文件本措施支持适用领域:光伏产业、新型储能产业、氢能产业、智能电网产业(芯片、、二次设备、智能充电桩等生产制造以及光储直柔、源网荷储一体化、虚拟电厂等应用)等。...数字能源领域:实施“数字能源”工程,大力引进国内头部数字能源企业,充分挖掘储能、充电桩、光伏、通信基站等分布式资源调节潜力,建设智能电网,加快微电网、虚拟电厂、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建设。

      来源:叶春能源2025-02-12

      资源富集区企业应优先布局“风光储一体化”基地,通过共享储能降低边际成本,目标lcoe在某些先进项目中可能接近0.2元/kwh;负荷中心企业需聚焦分布式智能电网技术,开发“光储充”多能互补模式,提升本地消纳率...虽然90%及以上的利用率是一个较高的目标,但在技术和政策的支持下,逐步提高本地消纳率具有可行性。企业可以在区域差异中找到竞争优势,并在成本和电网消纳方面取得平衡。市场端,参与多层次交易体系。

      来源:IESPlaza综合能源服务网2025-02-10

      自动驾驶车辆能够根据电网的需求和电动汽车自身的状态,自主规划行驶路线,实现智能充电与放电,打破人为操作限制,使电动汽车真正成为智能电网的灵活资源。...车网互动的发展机遇车网互动(v2g,vehicie—to—grid)作为未来智能电网和清洁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在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来源:广东省太阳能协会2025-02-07

      《发展报告》还部署了新能源产业的8大重点发展方向:海上风电赶超工程、太阳能产业壮大工程、氢能产业链培育工程、智能电网高质量发展工程、先进核能推进工程、天然气发展利用提升工程、天然气水合物商业化开采加速工程...未来产业方面,将大力发展人形机器人等具身智能机器人,实施加快建设生物制造产业创新高地政策措施,加快布局商业航天产业,争创1—2个国家级未来产业先导区。

      来源:江苏省人民政府2025-01-26

      实施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专项行动,大力建设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重点打造智能电网、工程机械等10条具有国际优势,生物药、集成电路等10条具有全国优势,飞机配套等具有发展潜力的重点产业链,让江苏制造业更加“筋强骨壮...首个全国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获批建设、成功举办2024中国高校科技成果交易会,中国科学院工业人工智能研究院落地江苏,苏州实验室和紫金山、太湖实验室等战略科技力量加快建设,累计获批牵头建设全国重点实验室

      来源:北极星输配电网2025-01-20

      千伏电网为骨干的坚强智能电网;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推动青海清洁能源对外合作水平提升。...积极融入国家战略、服务全国大局,加快完善能源政策体系;聚焦黄河上游水电基地、“沙戈荒”基地等能源重点项目,推动水风光一体化发展;发挥各类灵活性资源调峰优势,提升电力系统调节能力;加快构建以特高压直流、750

      来源:中国电力报2025-01-20

      政策原文阅读:天津:鼓励企业加快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在智能电网等行业应用...天津市促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提出推动软件信息服务赋能制造,鼓励企业加快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加强基础软件和工业软件技术攻关,在智能电网

      海上综合能源系统发展研究

      来源:中能传媒研究院2025-01-17

      德国的能源转型政策推动了分布式能源、储能和智能电网的发展,2023年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比达56%;日本在福岛核事故后大力发展氢能和区域供能系统,提升了能源安全性和灵活性。...智能电网优化了能源调度,储能技术(如锂电池、压缩空气储能和储氢

      来源:国网能源院2025-01-17

      (来源:微信公众号“国网能源院”)总体来看,新型电力系统是以承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为前提,以坚强智能电网为枢纽平台,以源网荷储互动与多能互补为支撑...,具有清洁低碳、安全可控、灵活高效、智能友好、开放互动基本特征的电力系统,是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支撑和关键配套机制。

      来源:电联新媒2025-01-16

      长期以来,我国电力行业对于国外能物化、硬件化、主体化的技术业态十分敏感,例如智能电网、平衡基团、需求侧响应等。...在国家政策层面,近期,国家能源局发布的《关于支持电力领域新型经营主体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虚拟电厂是运用数字化、智能化等先进技术,聚合分布式电源和可调节负荷等,协同参与系统运行和市场交易的电力运行组织模式

      19.38元/股!海博思创1月16日开启申购!

      来源:北极星储能网2025-01-16

      资料显示,海博思创是国内领先的电化学储能系统解决方案与技术服务提供商,专注于电化学储能系统的研发、生产、销售,为传统发电、新能源发电、智能电网、终端电力用户等“源-网-荷”全链条行业客户提供全系列储能系统产品...海博思创表示,本次募集资金投资项目是基于公司现有业务需求而确定,是对公司主营业务的进一步发展和深化,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与公司发展战略要求,项目的实施将有助于增强公司持续发展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保持市场领先地位

      来源: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2025-01-14

      去年9月,苏州举行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发布《苏州市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提出将加快构建以光伏、储能及动力电池、风电、智能电网、氢能、绿色低碳以及新能源汽车为主要支撑的...苏州供电公司市场营销部主任熊斌告诉记者,以此为契机,该公司正积极推动苏州市政府出台支持微电网发展的政策,推动现有及新建微电网项目全量接入新型电力负荷管理系统,并着力打造微电网全类型集中示范区域,形成“苏州模式

      来源:国网江苏电力2025-01-14

      去年9月,苏州举行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发布《苏州市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提出将加快构建以光伏、储能及动力电池、风电、智能电网、氢能、绿色低碳以及新能源汽车为主要支撑的...苏州供电公司市场营销部主任熊斌告诉记者,以此为契机,该公司正积极推动苏州市政府出台支持微电网发展的政策,推动现有及新建微电网项目全量接入新型电力负荷管理系统,并着力打造微电网全类型集中示范区域,形成“苏州模式

      林洋能源与沙特ECC友好会晤,共绘中东能源发展蓝图!

      来源:林洋能源2025-01-14

      基于多年的友好合作关系,双方围绕以沙特为核心、辐射周边的区域市场,深入探讨智能电网及光储领域的发展机遇、合作途径等诸多议题。...沙特ecc在智能电表方面的本土竞争实力明显,双方应通力协作,巩固既有优势,拓宽合作边界,共创更多可能。中东地区新能源发展拥有地理优势,储能相关政策接连出台,能源转型升级势如破竹。

      来源:湖南省人民政府2025-01-13

      《方案》指出,进一步优化能源布局,支持开展微电网智能电网、虚拟电厂和分布式能源建设。支持衡器产业园建设二星级以上绿色建筑、超低能耗建筑项目。...(责任单位:省商务厅)九、进一步优化能源布局,支持开展微电网智能电网、虚拟电厂和分布式能源建设。支持衡器产业园建设二星级以上绿色建筑、超低能耗建筑项目。

      2024年中国铅碳电池产业链全景及未来趋势分析:<mark>政策</mark>与市场双重赋能,铅碳电池装机规模显著增长

      来源:智研咨询2025-01-09

      下游为铅碳电池的应用与回收,铅碳电池的应用领域广泛,涵盖传统备用电源市场如ups系统、电信基站,以及新兴的储能系统、智能电网等。与此同时,废旧电池的回收与再利用成为产业链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其发展不仅符合国家政策导向,也契合市场对高效、环保储能解决方案的迫切需求。政策红利与市场需求的双重驱动下,铅碳电池行业有望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为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贡献力量。

      来源:江苏省盐城供电公司2025-01-08

      ,扩容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强化电网韧性,增加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前沿产业集群所需电力容量,同时精准预测峰谷用电变化,借助智能电网技术灵活调配资源,护航产业升级的关键一跃,着力改善民生需求,靠前服务重大项目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