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北极星为您找到“气象观测”相关结果234

      来源:《中国电力报》2024-06-13

      强化能源气象观测网络顶层设计与全面布局。随着全球极端天气增多,未来新型电力系统将面临更加严峻挑战,亟需加强电力能源领域气象观测网络顶层设计与建设,增

      来源:国家能源局2024-06-06

      以已有气象观测数据和已建在建电站的测风测光数据为支撑,开展国产化自主技术的风能太阳能资源精细化数值模拟,时空分辨率分别不低于1千米、1小时,评估各试点地区的风能、太阳能等资源禀赋;结合风电和光伏发电的技术发展水平

      来源:国家能源局2024-06-06

      以已有气象观测数据和已建在建电站的测风测光数据为支撑,开展国产化自主技术的风能太阳能资源精细化数值模拟,时空分辨率分别不低于1千米、1小时,评估各试点地区的风能、太阳能等资源禀赋;结合风电和光伏发电的技术发展水平

      来源:国家电网报2024-05-13

      希望双方围绕统筹电力气象观测站网布局、新能源发展、电网安全运行等加强交流合作,统一标准规范,强化共建共享共用,深化基础理论研究,联合攻关关键技术,确保电网稳定运行、电力可靠供应。

      来源:山东省生态环境厅2024-04-29

      预报预警组由省生态环境厅、省气象局组成,负责根据空气质量和气象观测数据以及各市上报的预警信息,对全省大气环境质量进行监测预报,指导各市启动和终止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

      来源:中国新闻网2024-03-25

      “统一规划”是依据青海省内强风、覆冰等极端气候区域分布特征,综合考虑青海电网750千伏及以上重要输电线路历史气象观测记录匮乏、监测精度不足等现状,以及“十四五”、“十五五”阶段规划建设的特高压工程途经青海地区线路走廊东西跨度大

      来源:北京市生态环境局2024-02-26

      高密度双偏振天气雷达观测网建成并投入应用,与国家气象卫星等组成了综合气象观测系统,地面观测系统监测能力不断增强。

      来源:湖北省生态环境厅2024-01-30

      ,建成金沙国家大气本底站、三峡国家气候观象台,综合气象观测能力全面提升。...建成由地面自动气象站、雷达、气象卫星等组成的综合气象观测系统,地面气象观测站网平均站间距7.9公里,重点区域达到5公里,天气雷达3公里以上高度的监测覆盖率分别达到100%,建成风云四号静止气象卫星、风云三号极轨气象卫星省级接收站

      来源:国家电网报2024-01-17

      3座观冰点的建成填补了秦岭山区电力气象观测站点的空白,有助于保障陕西电网冬季安全运行和电力可靠供应。

      来源:陕西省生态环境厅2024-01-08

      到2035年,建成广覆盖气象观测站网,观测盲区基本消除,高标准农田保有量和质量持续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生态服务功能持续改善,全部地级及以上城市制定实施适应气候变化行动方案,全面建成节水型社会,基本实现水资源供需平衡

      来源:南充市人民政府2023-12-01

      新建天气雷达、探空中继站、大气垂直廓线、太阳辐射、温室气体等观测站,推进农业、交通和生态等专业气象观测站网建设,加强气象应急观测能力建设,形成多要素、全覆盖、精密化的立体协同观测系统。

      来源:湖南人大融媒体中心2023-12-01

      大气污染成因分析包括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气象观测、大气污染源排放调查、主要污染物来源解析等内容。

      来源:大同市人民政府2023-11-03

      提升气象应急观测能力,实现市(县)级应急移动气象台和小型无人机气象观测系统全覆盖。

      来源:大同市人民政府2023-11-03

      提升气象应急观测能力,实现市(县)级应急移动气象台和小型无人机气象观测系统全覆盖。

      来源:哈尔滨市政府2023-10-19

      生态环境部门与市气象部门运用环境监测和气象观测资料,做好大气污染过程的趋势分析和研判,同时加强与生态环境部、东北区域及省空气质量预报部门的联合会商,每日对未来空气质量进行预测预报,一旦达到预警级别,提交市重污染天气应急指挥部办公室

      来源:辽宁省人民政府2023-10-18

      加强与水利、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农业农村、民航等行业气象观测站网共建共享,鼓励和规范社会气象观测活动。加强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辽宁数据与应用分中心建设,强化高分观测数据与产品在辽宁各行业应用。

      来源:济南市人民政府2023-10-18

      预报预警组由市生态环境、气象部门组成,负责根据空气质量和气象观测数据,对全市大气环境质量进行监测预报,及时向市指挥部办公室报送重污染天气预报预警信息和建议。

      来源:汾阳市人民政府2023-10-11

      优化地面气象观测站网,完善国家地面气象观测站标准化建设,推动绿色台站、美丽台站、文化台站建设。推进气象预警中心项目实施,支持智慧气象平台建设,提升气象综合服务能力。

      来源:临沂市人民政府2023-10-11

      预报预警组由市生态环境局、市气象局组成,负责根据空气质量和气象观测数据,对全市环境空气质量进行监测预报,确定重污染天气的预报预警信息,并及时报市应急指挥部办公室。

      来源:建德市人民政府2023-10-07

      深化气象监测共谋共建共享机制,加快完善太阳能、风能、温室气体等观测网,统筹建设农业、交通、生态、规划和资源、水利、旅游等领域气象观测设施。将智能气象设施纳入城市新基建,建设气象“泛在感知”网。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