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北极星为您找到“海绵建筑”相关结果966
      中共江西省委 江西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全面推进美丽江西建设的实施意见》

      来源:吉安县人民政府2024-06-26

      加快既有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节能降碳改造,提高绿色建筑比例,发展装配式、超低能耗和近零碳建筑。大力推进“公转铁”“公转水”,发展多式联运、大宗货物“散改集”。...认真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深入实施国家节水行动,强化用水总量和强度双控,加强非常规水源配置利用,推动污水再生循环化利用,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加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推广节地技术和模式。

      来源:衡水司法行政2024-06-14

      本条例所称海绵城市,是指通过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充分发挥建筑、道路、绿地、水系等生态系统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有效调控雨水径流,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城市发展方式。...第十四条【海绵城市设施要求】新建、改建、扩建建设项目,应当按照下列规定配套建设海绵城市设施:(一)建筑与住宅小区应当按照低影响开发要求规划建设雨水系统,提高对雨水的积存和滞蓄能力;(二)道路、广场和停车场通过低影响开发措施改变雨水快排

      来源:北极星环保会展网2024-06-14

      同层排水系统、雨水收集利用、油水分离设备、生活污水系统等,城镇市政给排水技术及设备、一体化泵站、市政给排水管道、泵阀、管件、补偿器、检查井、排水沟、智能井盖等,非开挖与地下管线工程、管道修复探测检测,海绵城市建设...、二次供水设备、无负压供水设备、恒压供水系统等其它供排水设备,消防给水系统、暖通热水系统、直饮水系统、健康饮水管道、新型建筑管道、家装暖通管道、泵阀管道、仪表、水箱、净化过滤、清洁消毒等,虹吸排水系统、

      来源:六安市人大常委会2024-05-23

      第十三条【建设类型】建设项目应当按照下列规定同步配套建设海绵城市设施:(一)建筑与小区建设应当因地制宜设置植草沟、下沉式绿地、雨水调蓄与收集利用等设施,提高建筑与小区的雨水积存和滞蓄能力;(二)道路与广场建设应当改变雨水快排

      来源:六安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2024-05-15

      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到2025年,城市建成区50%以上的面积达到海绵城市建设要求;到2030年,城市建成区可渗透面积占比达到50.5%。...积极开展低碳片区、绿色发展试点城市、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等创建行动。

      来源:南昌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2024-04-29

      穿堤建筑物维修加固工程主要为4座现有穿堤建筑物内河侧前池及部分进水渠底部清淤,6座现有穿堤建筑物外河侧消力池(护坦)拆除重建,海漫、防冲槽段抛(砌)石等。...4月28日,江西南昌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发布南昌市海绵城市建设示范项目简介,详情如下:1、裘家洲生态保护工程本项目为海绵型城市水系类工程。

      来源:金华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2024-03-25

      万平方米(其中装配式住宅建筑占比40%);新增海绵城市建设达标面积25平方公里,创建省级高标准垃圾分类示范小区320个、示范片区20个,创建省级节水型单位(小区)16个。...三、加强新建建筑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监管。新建建筑严格执行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进一步健全民用建筑节能评估审查制度,将建筑碳排放评估纳入民用建筑节能评估内容。

      来源:乐山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2024-03-06

      第三条(名词解释)本条例所称海绵城市,是指通过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从源头减排、过程控制、系统治理着手,综合采用渗、滞、蓄、净、用、排等技术措施,充分发挥建筑、道路和绿地、水系等生态系统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

      来源:绵阳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2024-03-04

      海绵城市建设成果稳步凸显;绿色生活方式普遍形成,绿色低碳运行初步实现。...(七)严格既有建筑拆除管理。坚持从“拆改留”到“留改拆”实施城市更新,加强既有建筑修缮改造和活化利用,综合利用微更新方式补齐城市短板,提升城

      来源:北京市生态环境局2024-02-26

      全力推动海绵城市建设,建成“大、小海绵体”相互融合格局,建成区海绵城市达标比例达到32%。...二是作为资源输入型城市,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增多导致城市供电、供水、供气紧张,使建筑、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结构及功能受损,对安全性、稳定性、可靠性和耐久性造成负面影响。

      来源:厦门市建设局2024-01-05

      第十一条 财政性资金占主导的房屋市政工程、交通工程、水利工程、海绵城市建设等项目,应优先使用再生产品;社会投资工程鼓励使用再生产品。...各区政府、市建设部门、工信部门、生态环境部门、执法部门应对辖区内就地建筑资源化利用工作加强扶持、指导。第四章

      现代智慧配电网·天府新区:数智赋能 打通供电“任督二脉”

      来源:电网头条2023-12-29

      中国向西、成都向南,一个个地标性建筑在这里拔地而起,一个个城市文化符号在这里孕育而生,一大批科创企业机构和国家级创新平台在这里“拔节生长”。山、水、人、城,在这里和谐共生!...该变电站融入了公园、绿色、能源互联等理念,创新运用“海绵+防洪”、智能巡检辅助控制系统等技术,大幅提升了运维管理智能化、现代化水平。视野转向兴隆湖北侧,成都科学城“零计划停电示范区”建设现场如火如荼。

      来源:上海市财政局2023-12-14

      支持大力发展节能低碳建筑,推动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鼓励开展装配整体式建筑,加快推进超低能耗建筑规模化发展,支持打造一批近零能耗、零碳建筑创新示范。...(三)支持推进城乡建设全面绿色低碳转型支持持续优化城乡结构和布局,推动加强生态廊道、景观视廊、通风廊道、滨水空间和城市绿道统筹布局,系统化推进海绵城市建设。

      来源:铜川市人民政府2023-12-07

      提高建筑节能标准,积极开展超低能耗建筑示范工程,大力发展太阳能、浅层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在建筑领域中的应用,提升城镇建筑可再生能源替代率,持续推进既有建筑节能改造。

      来源:铜川市人民政府2023-12-07

      全面推进城镇绿色规划、绿色建设、绿色运行管理,系统化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推动低碳城市、韧性城市、“无废城市”建设,开展城镇更新行动,大力推进城镇老旧小区升级改造。...提高建筑节能标准,积极开展超低能耗建筑示范工程,大力发展太阳能、浅层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在建筑领域中的应用,提升城镇建筑可再生能源替代率,持续推进既有建筑节能改造。

      来源:温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2023-12-05

      构建分类分级资源循环利用系统,打造海绵社区和节水社区,推进雨水和中水资源化利用。应用大数据在线监测技术,争取开展电能表等“民用三表”延长使用周期试点,减少电子垃圾。加强智能电网建设。...配合打造多能协同低碳能源体系,构建社区综合能源系统,创新能源互联网、微电网技术利用,推广近零能耗建筑,建设“光伏建筑一体化+储能”的供电系统,优化社区智慧电网、气网和水网布局,实现零碳能源利用比例倍增。

      济南住建局等部门印发《济南市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工作方案》

      来源:济南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2023-11-29

      全面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各类建设项目同步执行海绵城市标准,到2030年城市建成区80%面积达到海绵城市建设标准要求。...城乡建设整体性、系统性、生长性进一步增强;建筑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垃圾资源化利用等水平大幅提升,用能结构和方式不断优

      来源:南昌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2023-11-28

      《方案》明确,“十四五”期间,城镇新建建筑中星级绿色建筑及装配式建筑比例逐步提高,推进超低能耗建筑、近零能耗建筑试点示范工作,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面积稳步增长,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推动建筑垃圾固废利用项目落地

      来源:巴彦淖尔市住建局2023-11-20

      到2025年,城乡建设绿色发展取得初步成效,城市建设方式绿色转型取得积极进展,农村牧区农房品质得到提升,绿色建筑高质量发展,建筑工业化稳步推进,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稳步增加,市政基础设施水平不断提高,系统化推进海绵城市建设

      来源:南昌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2023-11-02

      “十四五”期间,城镇新建建筑中星级绿色建筑及装配式建筑比例逐步提高,推进超低能耗建筑、近零能耗建筑试点示范工作,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面积稳步增长,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推动建筑垃圾固废利用项目落地,建筑用能结构和方式逐步优化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