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北极星为您找到“碳市场能力建设”相关结果678

      来源:重庆市市场监督管理局2024-05-09

      开展碳计量测试与校准方法、计量标准和相关标准物质研究,推动碳计量技术在节能降碳领域的应用,为全市碳排放统计核算、碳市场履约与核查确权提供技术支撑。(三)开展碳计量数据应用研究。...第三条 市级碳计量中心是指由重庆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以下简称市市场监管局)批准筹建,经验收合格后,面向全市经济社会低碳绿色发展需求,系统性开展碳计量相关重大问题研究和服务能力建设,为政府、行业、企业提供碳计量数据采集

      来源:重庆市市场监督管理局2024-05-08

      开展碳计量测试与校准方法、计量标准和相关标准物质研究,推动碳计量技术在节能降碳领域的应用,为全市碳排放统计核算、碳市场履约与核查确权提供技术支撑。(三)开展碳计量数据应用研究。...第三条 市级碳计量中心是指由重庆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以下简称市市场监管局)批准筹建,经验收合格后,面向全市经济社会低碳绿色发展需求,系统性开展碳计量相关重大问题研究和服务能力建设,为政府、行业、企业提供碳计量数据采集

      来源:上海市静安区人民政府2024-04-29

      督促纳入2023年碳市场配额管理的单位完成清缴履约等工作。推进碳普惠体系建设。编制2023年度温室气体排放清单和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加强能源统计监测和分析预警工作。...(八)巩固提升碳汇能力建设各类绿地8.1万平方米,新增城市公园1座、口袋公园3个,建设立体绿化2.5万平方米,建设绿道2公里。推进静安公园改造,推动市北高新园区绿地等项目建设。

      上海静安区2024年碳达峰碳中和及节能减排重点工作安排

      来源:上海市静安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24-04-28

      督促纳入2023年碳市场配额管理的单位完成清缴履约等工作。推进碳普惠体系建设。编制2023年度温室气体排放清单和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加强能源统计监测和分析预警工作。...(八)巩固提升碳汇能力建设各类绿地8.1万平方米,新增城市公园1座、口袋公园3个,建设立体绿化2.5万平方米,建设绿道2公里。推进静安公园改造,推动市北高新园区绿地等项目建设。

      来源:中国能源报2024-04-15

      “双碳”配套相关政策体系制定和完善过程中明确核电清洁低碳的属性及具有可再生能源的类似属性定位;尽快建立适用于核电低碳电力的证书体系,适时与绿电证书并轨;推动新一代先进核能系统及小堆项目通过ccer进入碳市场...推动核技术应用产业发展方面,建议:强化我国核技术应用产业发展的顶层统筹,编制《核技术应用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出台核技术应用细分领域的发展规划类指导文件;进一步加强创新基础能力建设及投入,研究设立核技术应用科研专项

      上海浦东新区2024年碳达峰碳中和及节能重点工作安排

      来源:上海浦东新区人民政府2024-04-11

      扎实做好全国碳市场和上海碳市场区级工作。...年碳达峰碳中和及节能减排重点工作安排明确的各项目标任务,加快推进“十四五”规划和《浦东新区碳达峰实施方案》的八大任务、六项保障措施,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持续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能源结构优化,推进各领域绿色发展和资源循环利用,加强节能管理基础能力建设

      浦东新区2024年碳达峰碳中和及节能重点工作安排

      来源: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政府2024-04-11

      扎实做好全国碳市场和上海碳市场区级工作。...年碳达峰碳中和及节能减排重点工作安排明确的各项目标任务,加快推进“十四五”规划和《浦东新区碳达峰实施方案》的八大任务、六项保障措施,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持续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能源结构优化,推进各领域绿色发展和资源循环利用,加强节能管理基础能力建设

      上海浦东新区:年内新增光伏15万千瓦以上 有序协调推进重大光伏项目建设

      来源: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政府2024-04-11

      扎实做好全国碳市场和上海碳市场区级工作。...年碳达峰碳中和及节能减排重点工作安排明确的各项目标任务,加快推进“十四五”规划和《浦东新区碳达峰实施方案》的八大任务、六项保障措施,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持续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能源结构优化,推进各领域绿色发展和资源循环利用,加强节能管理基础能力建设

      关于召开第六十四期碳交易员培训的通知

      来源:北极星电力网2024-04-10

      借着政策契机,为满足未来市场人才需求,培养掌握碳交易各项技能的复合型专业人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社会保障能能力建设中心联合广碳所开展碳交易员培训,助力全国碳市场及大湾区绿色低碳发展建设,并为国家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提供能力建设和人才支持

      来源:山东省人民政府2024-03-28

      三是上下联动推进碳市场建设。各级生态环境部门强化人员配备和能力建设,发挥好政府职能作用,规范碳市场行为,推进全国碳市场平稳发展。...目前,我省纳入全国碳市场的电力企业有300余家,企业数量与履约量分别占全国的1/7和1/10,均为全国第一,再加上后续碳市场不断扩围,我省碳排放管理工作任务将更加艰巨。

      来源:贵州省生态环境厅2024-03-22

      ,开展能力建设培训,引导企业完善碳排放管理制度,加强碳排放数据管理,推动行业绿色低碳转型升级。...会议传达了生态环境部关于水泥企业超低排放改造和全国碳市场有关政策要求,贵州天山水泥有限公司等4家水泥集团公司汇报了超低排放改造工作进展,技术支撑单位围绕水泥企业碳排放核算指南、碳排放数据质量管理建议等内容做了交流发言

      来源:中国能源新闻网2024-03-07

      ,与核算法形成数据交叉验证,提高全国碳市场碳排放数据质量和报送效率。...加强碳排放双控基础能力建设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实施碳排放双控需要以准确的计量、健全的标准和可信的认证为基础。

      来源:电联新媒2024-03-06

      逐步将碳排放连续监测纳入全国碳市场碳排放核算体系,与核算法形成数据交叉验证,提高全国碳市场碳排放数据质量和报送效率。二是全面加强碳排放标准体系建设。...为了进一步加强碳排放双控基础能力建设,夯实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基础,温枢刚提出如下建议:一是加快建设碳排放连续监测体系。

      划重点!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能源电力

      来源: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2024-03-05

      提升碳排放统计核算核查能力,建立碳足迹管理体系,扩大全国碳市场行业覆盖范围。深入推进能源革命,控制化石能源消费,加快建设新型能源...——加强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完善粮食生产收储加工体系,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推进国家水网建设。强化能源资源安全保障,加大油气、战略性矿产资源勘探开发力度。

      基于CCER规则的抽水蓄能碳减排计算方法

      来源:中国电力2024-02-01

      试点碳市场分别在制度体系、管理体系以及交易平台能力建设等方面进行各自的探索,现有的9个试点碳市场中,有7个试点省市行政区域内含有抽蓄电站,根据各试点生态环境厅(局)公布内容,其中北京碳市场将抽蓄电站纳入重点排放单位名单

      来源:中国能源报2024-01-22

      此外,绿色电力市场建设目前还跟不上新能源发展节奏,绿电交易和绿证交易尚处探索阶段,还未与碳市场衔接。”...11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推动能耗双控逐步转向碳排放双控的意见》,强调从能耗双控逐步转向碳排放双控,要坚持先立后破,完善能耗双控制度,优化完善调控方式,加强碳排放双控基础能力建设

      来源:南京环境集团2024-01-12

      湖北碳排放权交易中心作为“双碳”领域的先行者,在全国试点省市中建立了覆盖工业门类最齐全、交易量和金额最大的碳市场,积累了丰富的产业资源和市场管理经验;环境集团作为南京市环境环卫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运营主体...根据《协议》内容,双方将进一步加强战略对接、深化务实合作,重点围绕能力建设培训、碳资产开发、绿色金融服务、碳计量认证等领域深化战略合作、拓展业务范围、优化资源布局,推动产业向更广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拓展

      来源:上海交大国家电投智慧能源创新学院2023-11-29

      本次培训结合电力市场发展前沿与集团营销工作实际,围绕电力市场改革政策趋势、集团公司营销体系与管理制度、电力交易机制与规则、碳市场建设与交易机制、市场开发与客户服务、现货试点单位经验分享等方面设置系统性、...盛培忠对营销中心一直以来给与学院的指导与支持表示感谢,他表示,学院将进一步加强营销领域培训能力建设,协同发挥好培训、竞赛与评价的功能,为集团公司一流营销人才队伍培养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来源:江苏省盐城供电公司2023-11-21

      碳排放数据质量保真是碳市场的生命线,是全国碳市场平稳有效运行和健康持续发展的基石。...由此,我们要象盐城供电公司那样,建立完善监管制度,强化能力建设,推行碳排放连续在线监测法,才能提高重点排放单位碳排放数据管理能力,才能构建真实可溯源的碳数据体系,进而为碳排放提供更安全、更高效、更经济的市场环境

      来源:上海发布2023-11-09

      中国坚持将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作为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政策工具的基本定位,稳中求进推进制度体系、基础设施、数据管理和能力建设等工作,充分发挥碳市场的激励约束作用,优化配置碳排放资源,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动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更好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