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北极星为您找到“船舶碳捕集”相关结果199

      来源:崇明区人民政府2025-01-22

      加强内河船舶和江海直达船等大气移动源执法检查。推进实施建筑工地扬尘强化监管措施,...推进长兴岛电厂更新改造,完成现有机组“煤改气”清洁能源升级替代工作,开展天然气掺混氢气等低碳技术在燃气发电和供热中的试点,实施ccus二期改造扩容,建成适配燃机的碳捕集装置。

      来源:中国新闻网2025-01-17

      黄清在此间透露,2024年,国家能源集团煤炭产量6.2亿吨,煤炭销量8.5亿吨,发电量1.26万亿千瓦时,供热量5.7亿吉焦,铁路货运量5.7亿吨,两港装船量2.6亿吨,船舶运输量2.77亿吨,化工品产量...高标准建设腾格里、巴丹吉林2个千万千瓦级新能源大基地项目,推动新疆、宁夏新型电力系统示范区建设,大力推动新型储能、氢能和ccus(碳捕集、利用与封存)产业化发展,研发推广煤基新燃料、新材料、新产品等。

      来源:工信部2024-12-31

      (十八)鼓励能源企业、化工企业、船舶运输...四、大力发展氢碳耦合制绿色甲醇(十三)开发清洁低碳氢与碳捕集、生物质等耦合制备绿色甲醇工艺技术,研发高活性、高选择性、高稳定性二氧化碳加氢制甲醇催化剂、二氧化碳吸附捕获剂等核心材料,低能耗烟气碳捕集等关键技术

      来源:工信部2024-12-31

      四、大力发展氢碳耦合制绿色甲醇(十三)开发清洁低碳氢与碳捕集、生物质等耦合制备 绿色甲醇工艺技术,研发高活性、高选择性、高稳定性二氧化碳加氢制甲醇催化剂、二氧化碳吸附捕获剂等核心材料,低能耗烟气碳捕集等关键技术

      绿色燃料,未来已来!

      来源:北极星氢能网2024-12-27

      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讲席教授黄震在大会上指出,绿色甲醇的成本很大程度取决于制氢的绿电价格、生物质或碳捕集的成本。...马士基中国脱碳业务总监卡卡介绍指出,作为绿色航运的先行者,马士基目前已经有六艘能够使用甲醇的双燃料船舶投入运营。从当前的船舶情况来看,其对绿色甲醇的需求量约为1000-2000吨。

      航运减碳新规将至,能源界和船运业如何应对

      来源:西门子能源2024-11-27

      航运业减碳的两个聚焦点为实现航运温室气体减排目标,目前业界主要从清洁能源、动力装置、能效技术、船载碳捕集等方面探索和应用可行的技术措施。...//存量船舶:挖掘潜力提升能效由于全球现有的船舶数量庞大,短期内无法迅速全部淘汰,因此针对现有船舶的能效提升是当前减排的关键路径。目前

      来源:上海市人民政府2024-11-13

      淘汰老旧飞机和船舶,提高机身和船体构型、动力系统等节能降碳技术水平,持续提升飞机、船舶等交通工具能效。推动内河船舶电动化应用,鼓励新增轮渡、黄浦江游船等内河船舶采用电力驱动。

      来源:北极星氢能网2024-10-10

      《通知》提出,在量子信息、脑机接口、元宇宙、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北斗导航、下一代互联网、高端文旅装备、深部资源勘探开发装备、清洁低碳氢、碳捕集利用与封存、原子级制造等创新活跃的新兴产业和颠覆性技术牵引的未来产业...9月9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印发《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推广应用指导目录(2024年版)》的通知,其中多项氢能相关技术产品入选,集中在氢气压缩机、氢电混合动力的新能源电子导向胶轮列车、氨燃料动力船舶及氨燃料船用发动机等环节

      来源:北极星氢能网2024-10-08

      《通知》提出,在量子信息、脑机接口、元宇宙、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北斗导航、下一代互联网、高端文旅装备、深部资源勘探开发装备、清洁低碳氢、碳捕集利用与封存、原子级制造等创新活跃的新兴产业和颠覆性技术牵引的未来产业...氢能船舶示范应用10艘以上。积极建设嘉兴—上海—苏州“长三角氢能走廊”。辽宁9月24日,大连市发改委官网发布关于印发《大连市加快培育氢能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

      来源:石油Link2024-09-25

      在运输环节,二氧化碳可以通过管道、船舶、铁路、公路等多种形式运输。运用与封存环节,可以将二氧化碳转化为高附加值产品,如甲醇、合成烯烃、水泥、化肥等,同时也可以将其封存于岩层中。...单就二氧化碳的捕获环节而言,不同行业排放的二氧化碳捕集成本就有着很大的差别。据2022年数据,水泥是我国碳捕集成本最高的行业,达到430~650元/吨。

      来源:上海市人民政府2024-09-14

      推动漕泾、外高桥扩容量替代等项目建设,全部预留碳捕集接口和场地。推进煤电节能降碳改造、灵活性改造、供热改造“三改联动”,灵活性改造和升级替代机组调峰深度达到70%以上。...淘汰老旧飞机和船舶,提高机身和船体构型、动力系统等节能降碳技术水平,持续提升飞机、船舶等交通工具能效。推动内河船舶电动化应用,鼓励新增轮渡、黄浦江游船等内河船舶采用电力驱动。

      上海:加快新型储能规模化应用、需求侧响应及V2G技术发展

      来源:上海市人民政府2024-09-14

      推动漕泾、外高桥扩容量替代等项目建设,全部预留碳捕集接口和场地。推进煤电节能降碳改造、灵活性改造、供热改造“三改联动”,灵活性改造和升级替代机组调峰深度达到70%以上。...淘汰老旧飞机和船舶,提高机身和船体构型、动力系统等节能降碳技术水平,持续提升飞机、船舶等交通工具能效。推动内河船舶电动化应用,鼓励新增轮渡、黄浦江游船等内河船舶采用电力驱动。

      江苏昆山:到2027年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城市公交车辆占比达到85%

      来源:昆山市人民政府2024-08-15

      鼓励淘汰使用20年以上的内河航运船舶,逐步扩大新能源和lng等动力船舶应用。加快能源领域设备更新。推动存量煤电机组“三改联动”,加快推进燃煤自备电厂燃煤机组技术改造和落后产能淘汰。...鼓励热电联产厂配置碳捕集利用设备。结合城市更新建设计划,推进主城区架空电力线路入地,实施配电网和农村电网改造和智能化升级,推动老旧供热管道改造。对电力设备运行超20年的企业,推动更新继电保护装置。

      来源:安徽省工业和信息化厅2024-08-15

      (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等按职责分工负责)加快液化天然气(lng)、甲醇、氨、电池等动力的绿色智能船舶开发应用,推广内河船舶电气化改造工程试点。...谋划布局氢能、光储、生物制造、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等未来能源和未来制造产业发展。围绕石化、化工、钢铁、交通、储能、发电等领域用氢需求,聚焦氢制备、氢储运、氢动力、氢集成装备

      来源:北极星氢能网整理2024-08-05

      建设港区换电站等清洁能源供给设施,推进港作船舶、机械及车辆清洁能源替代,扩大氢能应用,构建以电力为主、多能互补的港区低碳化能源消费结构。...加大可再生能源、工业节能降碳、储能、氢能、碳捕集利用等领域绿色低碳关键技术应用。

      来源:国资委2024-07-30

      加强运力协同,提升路港航运输效能,铁路运输量、港口出港量和船舶运输量分别同比增长6.7%、8.2%、10.9%。推进开行长交路机车,朔黄铁路、包神铁路、新朔铁路连续刷新单日货运量记录。...目前,在煤炭绿色智能开采方面,国家能源集团已建成全球首台百万二次再热机组,全球首次实现大比例混氨掺烧试验;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方面,投运亚洲最大50万吨级煤电ccus示范工程,正在研发400万吨级全烟气ccus

      亚洲最大,国际领先!我国在<mark>碳捕集</mark>技术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来源:北极星电力网2024-07-17

      应用场景1:绿色甲醇动力集装箱船舶应用场景2:绿色航空燃油动力航班未来,中国能建将持续在交通能源融合领域深耕发展,坚持清洁能源的高效转化、利用和绿色变革。...产品:碳捕块“carbonbox”dac作为一种新兴的碳捕集技术,可利用风能、太阳能、地热能等低碳能源,直接从空气中捕集二氧化碳,并实现二氧化碳的净负排放。

      来源:湖北省人民政府2024-07-05

      开发新一代低成本、低能耗碳捕集技术,发展生物转化、液化驱油、矿物封存...围绕汽车、航空航天、船舶、电子信息等重点行业,突破高安全高可信的嵌入式实时工业操作系统、嵌入式组态软件、制造执行系统、供应链管理软件、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软件、商业智能软件等。(二)未来信息。4.6g。

      来源:上海市人民政府2024-06-26

      打造电子信息、生命健康、汽车、高端装备4个万亿级产业集群,先进材料、时尚消费品2个五千亿级产业集群,在民用航空、高端船舶、高端医疗器械等细分领域培育一批千亿级产业,积极创建国家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落实“四个新赛道”“五大未来产业”行动方案,发展区块链、web3.0等数字新经济,推动元宇宙重大应用,布局碳捕集利用、“氨-氢”、高效储能等绿色低碳领域,打造智能网联汽车、智能机器人、智能穿戴、虚拟显示等终端品牌

      氢车免高速费!绿氢生产政策松绑!2024年4月氢能政策汇总!

      来源:北极星氢能网2024-06-17

      万吨甲醇双燃料动力绿色船舶;国家电投研发的兆瓦级pem制氢系统;中农发集团研发的船用中高速甲醇柴油双燃料发动机以及中国中检研发的氢气压力调节器。...其中氢能方面指出:面向绿色低碳、智能、高效、多元化发展方向,以技术突破为导向,重点推动氢能制—储(运)产业环节的电解水制氢、生物质制氢、高压气态储氢、低温液态储氢技术,电化学储能、氢储能等新型储能技术及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