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北极星为您找到“超导聚变堆”相关结果34

      来源:中国能建2024-06-13

      目前,中国以开发聚变能源为目标,采用超导托卡马克技术路线。...课题组通过深入开展一系列关键技术研究,结合中国自主化聚变堆cfetr能量输出特性和设计特点,提出通过储能缓冲系统稳定核聚变能量输出的解决方案,为稳定发电、供热创造条件。

      来源:中国核能行业协会2024-04-16

      他说,在聚变堆研发方面,世界首个全超导大型托卡马克装置东方超环(east)创造了高约束模式运行新的世界纪录;中国环流三号实现100万安培等离子体电流下的高约束模式运行。...张廷克表示,中国持续推进“热堆—快堆—聚变堆”核能“三步走”发展战略。

      来源:能源评论•首席能源观2024-03-28

      2007年,我国又自主设计了世界首个全超导托卡马可装置——东方超环,受到国际社会广泛关注。...当前世界上还没有一款聚变堆能同时解决上述关键问题,各国都还处在探索阶段。2023年11月3日,全球最大“人造太阳”项目——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计划(iter)的最后一批磁体支撑产品在广州交付。

      来源:中国电力报2024-03-11

      2023年,全球在运最大超导托卡马克装置日本jt-60sa实现首次放电。我国东方超环首次实现403秒的长时间高约束模运行。...充分发挥工业界和企业集团科技创新主体等优势作用,推动聚变堆工程技术攻关与产业转化。

      中国核能发展报告(2022):我国商运核电机组53台 总装机容量5559万千瓦

      来源:中国核能行业协会2022-09-15

      聚变堆研发方面,世界首个全超导大型托卡马克装置东方超环(east)不断刷新在1亿度超高温度下运行时间记录,新一代“人造太阳”装置中国环流器二号m(hl-2m)装置建成并实现首次放电。

      来源:新华网2021-12-31

      据科研人员介绍,本轮实验至少持续到2022年6月,east科研团队将在未来聚变堆类似条件下,向更高参数稳态高约束等离子体运行等科学目标发起冲击。...2021年的最后一天,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传来消息:12月30日晚,该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有“人造太阳”之称的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实现1056秒的长脉冲高参数等离子体运行,这是目前世界上托卡马克装置高温等离子体运行的最长时间

      来源:中安在线2021-09-22

      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是合肥市继全超导托卡马克、稳态强磁场和同步辐射三个大科学装置后的第四个大装置。...该工程投运后,将为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园区提供可靠供电保障。

      来源:中国新闻网2021-06-02

      east是全超导托卡马克装置(东方超环)的简称,被称为中国的“人造小太阳”,近年来创造了多项托卡马克运行的世界纪录,物理实验获得的归一化参数已接近未来聚变堆稳态运行模式所需要的物理条件。...龚先祖坦承,如何能够把上亿摄氏度高温等离子体运行提升至百秒量级或者是千秒量级,能满足未来聚变堆要求,仍然面临着许多挑战,而且难度和挑战非常大。

      来源:中核集团2020-05-26

      “人造太阳”虽然看起来温度要达到1亿度,但是利用托卡马克装置后,只需要等离子体部分温度达到高温,其余部位还会有低温存在,在外围磁场和超导部分的所有部件都是在极低温下运行。...是由于大家都认为iter是实现聚变能和平利用的最关键一步,所以全世界都在集中力量确保iter建设的成功也确保iter建成以后能顺利的实现它的目标,为下一步在国际上,包括中国开展聚变能的研发包括建造自己的聚变堆奠定重要的技术基础

      来源:中国新闻网2020-01-03

      1995年中国第一个超导托卡马克装置ht-7在合肥建成;2002年中国建成第一个具有偏滤器位形的托...对此,段旭如解释:“由于燃烧的氘氚等离子体被磁场约束在真空容器内,其密度比空气低数个量级,聚变堆氘氚燃料含量也较低,因此不会引起爆炸,也不会导致泄漏事故。”理想很美好,但实现起来并不容易。

      来源:中国核工业2019-09-29

      iter计划是目前全球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国际科技合作项目之一,目标是建造一个可自持燃烧的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堆,以便对未来聚变示范堆及商用聚变堆的物理和工程问题做深入探索。...2006年9月28日,由我国自行设计、研制的世界上第一个全超导托卡马克east核聚变实验装置首次成功完成放电实验,并于2007年3月通过国家验收。

      来源:科技日报2019-09-25

      该线圈绕制所采用的铌钛超导导体长约13.5公里,线圈主体外径约11.2米,呈饼式结构,外形类似中国古代的和氏璧。...pf6线圈所有关键制造工艺及部件全部一次性通过iter国际组认证,双饼制造合格率达到100%,超导接头性能显著优于iter技术要求。

      来源:科技日报2019-07-03

      记者从中科院离子体物理研究所获悉,该所east超导托卡马克团队在前期工作基础上,发展出了一种高性能稳态等离子体运行模式,并系统验证了其与未来聚变堆若干运行条件的兼容性。...这一运行模式为解决聚变堆瞬态热负荷瓶颈问题,实现聚变堆的稳态运行提供了一种潜在的新方案。

      来源:央视网2018-11-13

      △图/“人造太阳”大科学装置东方超环(east)是等离子体所自主设计、研制并拥有完全知识产权的磁约束核聚变实验装置,是世界上第一个非圆截面全超导托卡马克,也是我国第四代核聚变实验装置,它的科学目标是让海水中大量存在的氘和氚在高温条件下

      来源:新华网2018-11-12

      记者从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获悉,有“人造太阳”之称的全超导托卡马克大科学装置east近期实现1亿摄氏度等离子体运行等多项重大突破,获得的实验参数接近未来聚变堆稳态运行模式所需要的物理条件,朝着未来聚变堆实验运行迈出了关键一步

      来源:能源圈2018-03-19

      要知道,实现核聚变反应并不难,但目前聚变堆的最大问题是输入能量大于输出能量,也就是说为了实现聚变而耗费的能量要超过聚变反应所释放的能量。这是一种得不偿失的过程。...基于sparc,科学家将能建设两倍大的新型核电站,它能在商业上实现净能量输出,并成为商业聚变堆设计与建设的最终示范。该项目的另一层意义在于,它将成为大型国际合作项目iter的补充研究。

      来源:中国核工业杂志2018-03-02

      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计划(iter),俗称人造太阳,正是人类向实现商业聚变堆迈进的关键一步。而中国正是以此为契机,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平利用核能和人类可持续发展贡献着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中国国际核聚变能源计划执行中心主任罗德隆告诉记者:过去我们的超导线材全部依赖进口。如今,国内生产的产品不仅满足了iter要求,还成功打开了国际市场,出口其他国家。

      来源:中国能源报2017-11-22

      “绿色核能科普展”上的聚变堆模型 朱学蕊/摄站上核聚变研究先进平台2006年11月21日,中国、欧盟、印度、日本、韩国、俄罗斯和美国七方签署了iter计划的联合实施协定及相关文件,拟共同建造一个超导托卡马克型聚变实验堆

      来源:中国科学院2017-07-06

      实现稳态长脉冲高约束等离子体运行是未来聚变堆亟待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2017年7月3日夜晚,国家大科学装置世界上第一个全超导托卡马克(east)东方超环再传捷报:实现了稳定的101.2秒稳态长脉冲高约束等离子体运行,创造了新的世界纪录。

      来源:江淮晨报2017-03-08

      将带动合肥乃至全省产业转型升级据悉,合肥超导核聚变中心以十三五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为主体进行建设,将在合肥建立联合实验室,并将引领国内乃至国际聚变研究的发展。...、低温、超导、电源、遥操、特种焊接、低温等离子体等聚变相关技术进行产业孵化,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引领带动合肥乃至全省产业转型升级。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