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火电火电动态评论正文

神华带动下的煤、电等能源一体化争夺战

2012-09-27 16:19来源:价值中国网 郝贵关键词:神华集团煤化工煤电一体化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过度一体化会造成与社会资源优化配置的突出矛盾,企业应形成在规模经营和专业化基础上的一体化,从而实现企业和社会的双赢。

“十一五”以来,我国大多数能源企业运营模式向多元化、一体化方向发展,形成了一批“煤电”、“煤电路”、“煤化油”等一体化的企业。毋庸置疑,一体化模式对于降低交易成本、增加短缺行业的生产规模,协调行业之间的关系带来很大益处。但在当前形势下,过度一体化同样带来一系列的问题,特别是在市场机制不完善的情况下,势必造成社会资源配置的浪费。如何合理地实施能源企业“一体化”,使得社会效益和企业利益相一致,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体化模式现状

上世纪80年代初,原煤炭部提出了煤炭生产、基本建设、多种经营三个主体的指导方针,支持煤炭企业积极发展多种经营,我国能源企业一体化经营模式开始起步。由于当时一体化发展大多没有形成经济规模,经济效益普遍较差,国家每年投入30亿元煤炭多经发展资金形成的企业绝大多数以倒闭或转产告终。

之后,为解决煤、电、运之间长期存在的矛盾,缓解运输压力,国家赋予了神华集团煤、电、路、港、油化一体化开发的职能,进行能源企业一体化经营的探索和试点。经过20多年纵向一体化的实践,神华集团形成了以煤为基础,电力、铁路、港口、航运、煤制油与煤化工为主体,产运销一条龙经营的综合能源企业。到2011年,煤炭销量已达5亿吨,电力装机4000多万千瓦,经济效益在央企中名列前茅。

正是在神华集团这种一体化运营模式的带动下,从2005年开始,能源企业一体化经营模式迅速推广和发展,其中煤电、煤运、煤化工等一体化成为主流。2010年营业额排名前10的煤炭企业全部开发了煤化工项目;7家实施了煤电一体化;6家经营现代物流贸易;5家从事装备制造。同时,其它行业也大量进军煤炭业务,截至2010年底,中央企业投资经营煤炭开采的企业达到22家。涉煤央企的煤炭产量持续大幅增加,已由2005年的2.8亿吨,增加到2010年的7.11亿吨。

分析当前能源企业一体化经营模式快速推广和发展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由于部分行业实施价格管制,导致行业间利益差别拉大,上下游产业之间投资回报相差甚远。尤其是近年来煤炭价格不断上涨,电价受到国家的管制,跟不上以煤炭为主的能源价格总体上涨,随着发电企业与煤炭生产企业利润差距的不断扩大,促使发电企业纷纷投向煤炭生产。

其次,运力不足严重制约着其它行业特别是煤炭行业的发展。长期以来,煤炭运输是制约我国煤炭供给的主要因素,到去年底煤炭运输已占到全国铁路总运量的60%左右,部分运煤通道如大秦、丰沙大、石太铁路等,能力利用已处于超饱和状态。运输资源的限制成为煤炭企业发展的瓶颈。一些煤电企业为加快自身的发展,掌握运输的主动权,纷纷投资兴建铁路以求获得更多的铁路运力。

再次,一体化经营的成功经验使更多行业尝试一体化经营模式,并取得了一定成效。特别是神华集团经过20多年纵向一体化的实践,形成了以煤为基础,电力、铁路、港口、航运、煤制油与煤化工为主体,产运销一条龙经营的综合能源企业。到2011年,煤炭销量已达5亿吨,电力装机4000多万千瓦,经济效益在央企中名列前茅。神华集团超常规的快速发展,受到国内外企业和社会的广泛关注,这种一体化经营模式的成功,给其他企业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使得其他行业企业积极尝试一体化发展,推动了煤电、煤运、煤化工等一体化经营的发展。

同时,国家政策支持和鼓励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2005年6月,《国务院关于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鼓励煤电一体化发展、鼓励大型煤炭企业与冶金、化工、建材、交通运输企业联营。同年,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将“促进煤炭、电力、冶金、化工等相关产业的联合”和“煤、电、路、港、航一体化经营”作为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六项重要基本原则之一。在国家政策的鼓励和指导下,国内各煤炭企业依托资源、区位优势从事一体化运营,煤电一体化、煤运一体化、煤化工等一体化成为主流。

一体化困境

能源企业多元化、一体化的迅速扩张,扩大了企业规模,提高了企业的经营效率和效益,促进了企业的发展。但是从社会经济的整体角度来看,一体化过度扩张也带来了许多问题。

首先,过度一体化会导致专业化分工不足,阻碍生产力的发展,限制社会生产效率的提高。过度的一体化经营使得企业广泛地将所涉及的产品和业务都放在企业内部进行运作,随着一体化范围的扩大和延伸,提供市场专业化服务的企业市场空间会变得越来越小,规模效应难以发挥,不利于社会生产效率提高。从社会整体视角看,这是一种以较高投入获得较低产出的行为,也就是说,过度一体化会制约社会生产效率的提高。

目前有许多航运的上游企业,为延长自身的产业链,增加效益、扩大规模,凭借自身占有的货物资源(如煤炭)优势,纷纷进入沿海运输领域,自己或与其它企业一起经营船队。造成提供专业沿海运输服务的企业很难通过专业化扩大规模,提高生产率,结果每个经营沿海运输的企业都很难达到更大的规模经营,造成整个沿海运输行业服务效率难以进一步提高。而如果沿海运输的业务都交由专业化企业来负责,那么专业化企业就可以通过提高技术水平、培养人才、改进设备来降低成本,进一步提高服务水平和质量。

其次,过度的一体化会导致社会资源配置效率低下,造成重复投入和社会资源的浪费。广泛的一体化会形成大而全、小而全的格局,造成重复投资和社会资源的浪费。当前在许多煤炭企业从事坑口电厂建设,进行火电生产的同时,电力企业也通过一体化进入煤炭行业,从事煤炭生产。由于没有矿区的综合配套,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用于基础设施、购置设备等方面。

统计数据表明,在已有选煤厂、装运及其它基础设施的情况下,建设一座使用连续采煤机的中等规模的矿井,吨煤投资一般在100元以下;在这些基础设施均需新建的情况下,吨煤投资一般为160元左右;如果是建设一座同样规模煤矿,包括洗煤厂及其它所有地面设施时,吨煤投资将在200元以上。

再次,过度一体化会导致资源争夺和恶性竞争,不利于资源的合理利用。随着一体化范围的扩展和延伸,各类企业竞标资源热情高涨,资源的开发权争夺异常激烈,而后续资源开发的经济性却得不到保证。有的电力企业为了获得资源,进入煤炭行业,在对煤炭资源了解不清、煤炭专业人员缺乏的情况下,盲目、高价获得条件较差的煤田,致使进入两难境地,生产会亏损,不生产就要损失前期的固定投入,造成了恶性竞争,扰乱了资源的正常市场秩序。

跨行业安全管理经验不足还带来了安全生产的风险。煤矿生产是在不断移动和变化的情况下进行的,时刻面临着水、火、瓦斯、煤尘、顶板和冲击地压的威胁,安全管理和安全生产的难度非常大,必须要有大批专业人才,有相当的安全管理经验,并具备相应的安全生产技术。而新进入煤炭行业的企业安全生产技术、安全管理人才和安全管理经验都十分欠缺,短时期内很难积累和完善起来。这就对煤矿一体化经营带来很大的安全生产风险。刚进入煤炭行业的宝钢集团,去年就发生了死亡十人的重大煤矿瓦斯事故。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神华集团查看更多>煤化工查看更多>煤电一体化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