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水电水力发电政策正文

国务院印发鲁甸地震灾后重建规划:关闭严重受损且环保不达标小水电站(全文)

2014-11-24 09:05来源:北极星电力网关键词:水电电网建设国务院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第二节监测预警

预测预警。加强地质、气象、地震、洪涝灾害等专业监测系统建设,提高监测预警能力。加强基层监测机构和队伍建设,科学设置地质、气象、地震灾害监测站(点),扩大监测覆盖面。支持信息系统建设,修复建设灾情信息采集、传输和处理系统,强化预测预警和信息发布。

群测群防。完善县、乡、村、组四级地质灾害监测网络,充分发挥乡村监测员、信息员的巡查、观测作用,及时报告灾害征兆,形成专群结合的地质灾害预防体系。

教育宣传。加强防灾减灾宣传,在中小学开展防灾知识教育,采取多种形式普及地质、气象、地震灾害防治知识,提高机关、学校、企业和群众的防灾减灾意识。制定防灾减灾应急预案,开展防灾培训和应急演练,增强全民自防自救和互救能力。

专栏14防灾减灾

地质灾害综合整治开展地质灾害巡排查,治理35处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244处中小型地质灾害隐患点,建设应急通讯系统、机房和远程会商系统。

山洪灾害防治重建12个震损乡镇山洪灾害雨情及预警信息平台,建设1个县级预警平台,完成12个乡镇山洪沟治理。

地质灾害避让搬迁工程实施地质灾害威胁区居民永久避让搬迁、临时转移避让工程。

地震监测设施恢复完善修复重建7个昭通市及县级震情会商与地震应急指挥互联互通系统,恢复完善8个地震监测台站设施设备。

气象灾害监测预警恢复重建气象区域观测系统,建设应急卫星通信系统,建立市县两级预警信息发布平台、灾害性天气短临预警业务平台及应急指挥系统,恢复重建市县两级气象防震减灾中心,建设完善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点。

第九章生态环境保护

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加大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力度,加强环境综合治理,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第一节生态修复

自然生态系统修复。坚持自然修复与人工治理相结合,以自然修复为主,加强森林、湿地和草地保护。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石漠化综合治理等生态建设工程,修复受损森林和草地植被。在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建设中,有计划地对25度以上陡坡耕地实施退耕还林还草。恢复重建受损水土保持设施,强化小流域综合治理,控制水土流失。

生态保护设施恢复。维修加固会泽黑颈鹤、药山等自然保护区保护设施。修复重建受损林区道路、森林防火、病虫害防治等基础设施和保护设施,修复受损林业站所及设施设备。

专栏15生态修复

自然生态系统修复受损森林3万亩,加快岩溶石漠化综合治理和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建设,实施退耕还林还草22万亩、基本口粮田建设3万亩,开展湿地修复与保护,重建8处小流域治理工程。

保护设施修复重建46个基层林业站所,修复20座防火瞭望台、860公里林区公路,修复会泽黑颈鹤、药山等自然保护区管理房屋、公路、桥梁、供水、防火等设施。

第二节环境保护

水污染防治。恢复重建集镇污水处理及配套设施,加强流域水污染治理,建立健全工业企业水污染处置与管控体系。加快推进牛栏江堰塞湖水环境整治,防止水体生态功能退化。恢复和增强环境监测、监察执法和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警响应能力。

水源地保护。推进灾区水源地环境整治、恢复和规范化建设。优先修复建设灾区饮水安全工程设施,保障饮用水安全。加强饮用水水源水质监测预警。

废弃物处置。做好危险废物、医疗废物处理。恢复建设集镇生活垃圾处理及配套设施。对拆除的建筑废弃物进行回收利用。

农村环境治理。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加大乡村清洁工程实施力度。支持建设垃圾收集转运处理系统,因地制宜建设分散式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推进畜禽养殖污染综合治理,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

环境监测预警能力建设。恢复重建市、县两级环境监测系统,恢复重建地震灾害中受损的监测站房、监测仪器设备等,提高环境监测应急响应能力,完善环境监测预警能力。

专栏16环境保护

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在275个行政村建设垃圾收集转运、生活污水处理、畜禽粪便处理及综合利用等设施。

环境监测预警能力建设完善县级环境监察取证设备、监测设备等。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水电查看更多>电网建设查看更多>国务院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