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水电水力发电政策正文

国务院印发鲁甸地震灾后重建规划:关闭严重受损且环保不达标小水电站(全文)

2014-11-24 09:05来源:北极星电力网关键词:水电电网建设国务院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目录

前言

第一章重建基础

第一节灾情概况

第二节灾区特点与重建条件

第三节规划范围

第二章总体要求

第一节指导思想

第二节重建原则

第三节重建目标

第三章空间布局

第一节重建分区

第二节土地利用

第三节龙头山镇规划

第四章居民住房建设

第一节重建方式

第二节农村居民住房

第三节乡镇居民住房

第四节配套工程建设

第五章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

第一节公共服务

第二节社会管理

第六章基础设施

第一节交通

第二节水利

第三节能源

第四节通信邮政

第七章特色产业

第一节特色农林业

第二节文化旅游产业

第三节特色加工业

第四节服务业

第八章灾害防治

第一节综合治理

第二节监测预警

第九章生态环境保护

第一节生态修复

第二节环境保护

第十章保障措施

第一节支持政策

第二节规划实施

第三节监督检查

前言

2014年8月3日16时30分,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发生里氏6.5级地震。在党中央、国务院坚强领导下,云南省委、省政府和中央有关部门紧急行动,以最快速度集结抗震救灾力量,发挥以地方为主的指挥机制作用,科学、高效、有序组织开展了抗震救灾各项工作。灾区广大干部群众奋起抗灾,人民解放军指战员、武警部队官兵、公安民警、消防官兵和民兵预备役人员等不畏艰险、冲锋在前,再次发挥了主力军和突击队作用。各地区和社会各界全力支援灾区。经过各方面共同努力,抢险救援、医疗救助、生活安置、道路抢通、堰塞湖排险处置等抗震救灾工作取得了阶段性重大胜利。

做好鲁甸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关系灾区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民族地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关系长江上游生态环境有效修复和保护,对不断提高灾区人民生活水平,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稳定,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党中央、国务院对此高度重视,强调要按照以人为本、尊重自然、统筹兼顾、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的基本要求,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参照芦山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方式,创新体制机制,统筹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生产设施、城乡居民住房建设,统筹群众生活、产业发展、新农村建设、扶贫开发、城镇化建设、社会事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严格执行工程建设抗震标准和技术规范,力争使灾区建设水平有一个新的提升。

为科学组织实施灾后恢复重建工作,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在地震灾害评估、地质灾害排查及危险性评估、房屋及建筑物受损程度鉴定评估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综合评价的基础上,经过科学论证,广泛听取专家和各方面意见,制定本规划。

第一章重建基础

第一节灾情概况

鲁甸地震波及云南、四川、贵州3个省的4个市(州)、10个县(区),是云南省14年来发生的最大地震,也是滇东北40年来最大的地震。震源深度12公里,震中烈度达Ⅸ度,地震能量在短时间内集中释放,地表震动强烈、破坏力大,给灾区人民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根据《云南鲁甸6.5级地震灾害评估报告》,地震主要造成昭通、曲靖两市的鲁甸、巧家、永善、昭阳、会泽5县(区)受灾,灾区面积15914平方公里,受灾人口达113.8万人,其中灾害损失主要集中在鲁甸县龙头山镇和火德红镇、巧家县包谷垴乡、会泽县纸厂乡等地。据统计,地震共造成617人死亡,112人失踪,3143人受伤,31.8万人紧急转移安置。17万户城乡住房倒损,其中倒塌住房2.9万户、严重损坏住房4.2万户、一般损坏住房近10万户。学校、医院等公共服务设施,交通、水利、通信等基础设施以及供排水、供电等市政设施受到不同程度损坏,农牧业、工矿企业部分受损。山体滑坡、崩塌、泥石流以及堰塞湖等次生灾害严重,生态环境受到极大威胁。

第二节灾区特点与重建条件

灾区地处云贵高原西北部、滇东北高原南部,属乌蒙山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少数民族聚居区、革命老区,是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和连接长江经济带的重要通道。主要具有以下特点:

——地震活跃地带,震害威胁严重。灾区地处小江断裂带,活断层众多,地震活跃,极易发生破坏性强烈地震。此次震中200公里范围内历史上强震频发,1900年以来,共发生6级以上地震15次。

——地质条件复杂,次生灾害易发。灾区处于金沙江流域,属高山峡谷地貌,山高坡陡谷深,地层破碎疏松,加上适逢雨季,地震引发大面积山体滑坡、崩塌、滚石以及堰塞湖等次生灾害,对房屋、道路等造成严重破坏。

——生态环境脆弱,承载能力有限。灾区山区面积比重大,陡坡地开垦严重,资源开发方式粗放,林草植被覆盖度低,水土流失和石漠化问题突出,适宜居住的用地有限,人口负荷压力较大。

——经济发展滞后,恢复能力不足。灾区地处乌蒙山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鲁甸、巧家、永善、昭阳、会泽5县(区)均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贫困发生率31.9%,土木结构房屋比例高达80%以上。地震灾害导致贫困程度进一步加深,救助任务重,恢复重建困难多。

——资源能源富集,发展潜力较大。灾区气候多样,水能、风能、矿产资源富集,生物物种多样、农产品丰富,具有发展清洁能源、矿产资源深加工和生态农业等特色优势产业的潜力。

——历史文化厚重,地域特色突出。灾区历史上是中原文化传入西南边疆的重要通道,朱提文化、铜商文化底蕴深厚,拖姑清真寺、野石山新石器时代遗址和乐马厂古银矿遗址远近闻名,多民族文化融合交汇,具有发展文化旅游的良好基础。

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为灾后恢复重建提供了根本保证。灾区各级党委、政府的有效组织领导,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广大干部群众敢于担当、同甘共苦、冲锋在前、求真务实的优良作风为灾后恢复重建提供了强大动力。汶川、玉树、芦山等灾后恢复重建积累的宝贵经验,为鲁甸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提供了有益借鉴。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水电查看更多>电网建设查看更多>国务院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