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火电火电动态访谈正文

“一带一路”框架下需反思传统能源安全观

2015-04-14 08:50来源:中国能源报作者:桂俊松 仝晓关键词:一带一路能源行业LNG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查道炯: 如果从快速应对雾霾的角度看,无论陆上管道天然气还是海上LNG进口,都不是要不要做的问题,而是在什么时间段做成的问题。我觉得关于LNG进口恐怕有以下三个问题:首先, LNG的进口来源,是不是需要到海外投资才有保障?这是个非常严肃的问题。传统逻辑认为,中资企业从源头去控股一个气田,或者获得尽可能高的份额,才被视为有保障。其实,这种想法很不现实。资源富裕国在控制着其能源出口的速度,更何况是中国改善能源结构所不得不进口的天然气。其次,LNG进口到底是要继续坚持长期协议,还是要开始试水现货市场?这一轮的油价波动,到现在为止,很多人恐怕已经看到了,还是市场在起作用。长协不等于低价。所以我们需要认真思考现货LNG市场的优缺点。再次,即便是现货,也需要考虑到底是不是非得由中资公司来控股才可靠?从中外关系的角度看,恐怕这应该是最严肃的问题。

有一个能源项目的合作模式很值得我们思考,就是福建炼油乙烯一体化合资项目,该项目由中石化、福建省、埃克森美孚、沙特阿美各投资25%兴建,2009年正式投入商业运行。这是一个中外联合在国内运营的很好例证。从开始谈判到如今,该项目并没有因为中美政治、外交关系的波折而受到负面影响。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一家大型的美资能源企业在中国的下游市场有高份额的参与。福建炼化这个合作模式为什么就不能用到LNG进口项目上呢?避免被境外国家或公司因政治或者其他原因而“卡脖子”,这是可以理解的。然而,通过中外多家公司联合持股,既能分散原料价格波动的风险,又有利于阻止蓄意中断供应的企图。

归结起来,就是一句话,扩大LNG进口或者是稳定其它形式能源的进口,如果还是按照传统思维模式,必须是中资国有企业控制,恐怕难以做到。中国如此大的市场,应该允许各国外资搭中国发展的快车,分享中国的发展红利。也应该让非国有的中资企业参与。一条绳子上多绑几个蚂蚱,谁也退不掉,谁折腾谁受损。

中国能源报:有人把“一带一路”看作中国的“马歇尔计划”,还有人强调“一带一路”不应过度强调能源合作,毕竟涉及到很高的政治敏感,按您刚才说的福建炼化项目运作模式,其实可以化解这种政治敏感性。

查道炯:敏感归敏感,最终还是实际的利益。“一带一路”必须考虑能源合作。而且合作了也不一定非要拿回来。将能源合作作为一般性的投资项目,这样有何不可?

核心不在于是不是能源,也不在于是不是“一带一路”,而是在合作过程中,应该如何考虑我们所参股,或者是参/控股的项目产品的出路。把对某一个项目的投资与其产品出路的控制力高度挂钩,历史上遇到的麻烦就特别多。

原标题:“一带一路”框架下需反思传统能源安全观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一带一路查看更多>能源行业查看更多>LNG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