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风电风电工程评论正文

【笔记】于华鹏:被放大和缩小的“互联网+能源”

2015-05-11 08:39来源:“能源与环保”微信作者:于华鹏关键词:能源互联网智能电网可再生能源发电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好了,了解完概念,则可以进一步入门了。

入门后,有两个认知不能忽略,一个是要明确:“互联网+能源”应该至少有两套系统协同完成,一个是电网系统,一个是通信信息传输系统,前者是电能传输通道,后者是大数据信息的传输系统,包括信息传输通道、信息控制平台和IDC等等。

另外一点,余贻鑫院士在日前的一次讲座中特别提出,当前能源互联网普遍强调的能源路由器其实并不是新鲜事物,早在十年前(2005年左右)的智能电网应用中就已出现,名称为“智能万用变压器”,简称“IUT”,而且能源路由器是2008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项目提出能源互联网时配合而提出的概念。

谈及此点是要强调目前热议的“能源互联网”很多层面还需要更多的创新产品和迭代新产品。

说到这里,其实“互联网+能源”到底是个什么还是没有明确,是不是会和上述的某一个概念高度重合?这些我都无法猜测,因为,这个时代才刚刚开始,正如我们刚从爱因斯坦手里拿到E=mc²一样,我们对那个世界深存敬畏和未知,不过,这是一个好的开始,我们有了基本概念和引子,接下来的,将是颠覆式创新的开端。

最近在看两本书,一本叫《互联网世界观》,另一本叫《颠覆式创新》,建议大家看看,认为很不错。但举一例,文中提到,哥白尼在提出“日心说”之前,所有科学家的研究体系始终是1500多年前希腊科学家托勒密创立的“地心说”宇宙模式,很多牛叉的科学家穷尽一生未能突破一些反常的不能解释的天体现象,最后哥白尼来了,让所有科学家一下子释然,其实道理很简单,就是换个角度,换一种思维。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能源互联网查看更多>智能电网查看更多>可再生能源发电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