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输配电输变电工程评论正文

农村能源互联网平台建设经验与建议

2024-05-17 17:10来源:中能传媒研究院作者:李鹏 李慧璇 张泓楷关键词:能源互联网数字化源网荷储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农村能源革命是加快农村地区能源清洁转型、实现农村能源高质量发展的有力举措。实施农村能源革命以来,试点地区大量风、光、生物质等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能源供给与消费发生本质性变化,能源系统分散化、能源品种多样化,农村能源系统的管理与运行面临新挑战。农村能源互联网平台通过“云大物移智”等新技术的集成应用,激活数据要素价值,赋能农村能源管理,为农村能源管理数字化转型、分布式低碳能源网络优化运行提供工具支持,成为农村能源革命试点的重要内容之一。当下,新一轮农村能源革命试点方兴未艾,本文在分析农村能源互联网平台建设的必要性基础上,系统总结兰考县全国首个农村能源革命试点能源互联网平台建设经验,并提出进一步推广农村能源互联网平台建设的相关建议,探索数字技术服务农村能源转型应用新模式。

一、能源互联网平台是农村能源革命试点的重要内容

农村能源革命加速了当地可再生资源能源化开发进程,分布式电源、储能、电动汽车等新兴要素快速增长,且呈现数量多、分布广等态势,依靠传统能源集中管理模式难以适应,亟待探索经济适用、易于推广的能源管理新模式。

从兰考试点实践看,能源互联网平台是立体集成农村能源转型发展效果的重要载体。根据国家能源局批复兰考试点总体方案,聚焦农村能源生产革命、消费革命、技术革命、体制革命以及城乡废弃物能源化利用等五大方面,兰考县全面实施风电光伏开发、消费清洁替代等系列重点工作任务。试点建设过程中发现,由于参建单位多、任务颗粒散,缺乏整体性集成各类试点任务成效的载体,不能系统性反映农村能源革命试点实际效果。能源互联网平台依托电力系统信息化成果,通过信息技术应用、管理模式创新、多系统业务融合,打通了能源生产、消费的全链条数据壁垒,实现了兰考新能源开发、清洁替代、智慧用能等多项任务集成,为能源系统数字化管理、能源转型成效立体化呈现提供了有效手段。

从能源系统管理看,能源互联网平台是提升农村分布式能源系统管理水平的重要支撑。农村可再生能源资源呈现地理分布广、能量密度低、单体开发容量小等特征,建设多能互补分布式低碳能源网络成为农村能源革命的重点任务,如何有效管理海量的分布式能源系统成为能源管理的痛点。通过能源互联网平台建设,为政府、企业、电网等多类型用户提供能源数字化管理手段,通过平台可以实时监测新能源出力情况、负荷变化情况及能源利用效率等指标。通过对这些实时数据及关键指标分析,可以为能源监管部门、能源相关运行单位提供能源系统全方位信息,帮助其制定更科学的能源规划、运行策略以及管理方案,从而提升能源供应安全、能源管理效率,更好地促进农村能源系统优化升级。

二、兰考农村能源互联网平台建设主要经验

农村能源互联网平台是兰考农村能源革命试点的主要内容之一,立足“服务兰考农村能源革命试点建设”的功能定位,应用“云大物移智”等实用新技术,以“一库三中心”(即能源数据库、能源监测中心、运行指挥中心、公共服务中心)建设为核心,实现能源生产、传输、消费全链条信息互联互通与数据共享。建成全品类能源数据库,形成可推广可复制的县域能源大数据建设模式,提供“能源全景监测、系统优化运行、智慧化服务”三类功能,贯通能源生产与消费革命全环节,为兰考农村能源转型提供立体化服务。

01建立能源数据归集机制,打造县域能源大数据建设模式

聚焦县域能源数据点多、面广、分散性高的难题,创新建立政府牵头、企业广泛参与的数据归集机制,提供系统对接、物联接入、批量导入和在线填报四种数据接入方式,在全国率先建立了“政府-企业-平台”三方确权的数据互信机制,明确了政府的数据使用权、企业的数据所有权、平台的数据管理权,实现了兰考“全县域、全品类、全链条”能源数据的统一归集管理,形成了县域能源大数据建设的新模式,为县域能源统计体系的完善提供新手段。目前平台接入数据约1.7亿余条,电力数据实现实时更新(分钟级),热、气、油数据实现日度级更新。

02开展能源数据全方位监测,提高县域能源数据数字化管理水平

发挥平台大数据优势,形成“革命成效年评估、能源运行月分析、新能源项目实时跟踪”的成果应用体系。接入兰考农村能源革命试点9类重点项目、88项工程建设相关数据,动态更新批复关键指标,支撑革命成效及时研判。能源全链条监测实现兰考全县域、全品类能源生产、传输、消费全链条监测,为管理部门直观了解兰考能源运行情况、研判能源态势提供强有力工具;能源项目运行监测对接入系统的风电场、光伏电站、生物质电站、垃圾电站、地热站、充电桩等能源实时运行数据进行监测,为能源日常运行调节提供数据支撑。通过建立能源监测中心,服务能源监管部门掌握能源革命项目进程、研判兰考能源态势,助推农村能源革命建设提质增效。

03

探索源网荷储协同运行模式,提升清洁能源优化配置能力

融合区域内风电、光伏、电网、储能、用能设备等多源信息,构建源网荷储协同优化运行策略。在源侧,实现新能源发电设备级实时监测、发电效率评估及集约管控;在网侧,实现全域线路潮流监测、示范区域电网优化运行分析;在荷侧,实现用户可调节负荷的集中监测,支撑可调节负荷资源池建设;在储侧,实现县域内储能电站的运行状态实时监测控制及优化运行策略生成。通过聚合储能和需求响应签约负荷,参与全省需求侧响应,助力电网稳定运行;通过调节储能和可调负荷,消除尖峰负荷,保证电网供电安全;通过调节储能充放电策略和充电站充电时段,提升新能源就地消纳水平。

04

构建能源大数据应用体系,促进农村用能服务智慧化升级

以数字化赋能政府治理能力、企业用能效率、便民服务水平为方向,提供多类型的数据增值产品。面向政府,通过电量数据与政府治理关键指标关联,开展数据挖掘分析,开发区域发展、产业发展用电、乡村振兴电力指数看板,服务政府治理能力提升;面向企业,强化用能数据与企业生产关联分析,开发规模以上企业用电看板、代理购电及市场化售电看板,服务企业及时跟踪用能情况,优化生产方式降低用能成本;面向公众,开发居民用电分析看板,开展用电数据层次分析,绘制居民用户用电特征画像,引导用户优化用电行为。

三、服务农村能源革命的能源互联网平台建设相关建议

农村能源互联网平台作为农村能源转型进程中诞生的新生事物,能发挥数据要素的生产价值,贯通农村能源生产与消费革命全链条,链接源网荷储全要素,促进广大农村地区丰富可再生能源资源开发利用和能源系统优化升级。然而,农村能源信息化水平低、管理主体多样化、应用场景多元化,农村能源互联网平台建设及推广应用还有较长的路要走,亟待从基础设施、标准规范、扩大试点等方面给予支持。

01

持续补强农村能源数字化设施,夯实农村能源互联网平台建设基础

长期以来,农村能源发展,信息化投入少之又少,导致能源管理基础差,难以满足高质量推进农村能源转型发展的需求。农村能源革命的实施,清洁能源供给能力大幅提升,系统微型化、分布分散化、控制海量化,对能源管理与运行也提出更多数据信息需求。因此,在实施农村能源革命过程中,关注农村分布式能源开发利用的同时,更要注重能源数字化基础设施完善,给予一定程度上的政策或资金支持,夯实能源互联基础,实现农村能源转型质与量的双提升。

02

加快制订农村能源互联技术标准,降低农村能源互联网平台建设难度

农村能源品类多样,参与开发主体众多,分布式能源系统的软硬件设施五花八门、性能参差不齐,基于此开展多类型能源数据的互通互联,需要花费的人力、物力较大,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兰考能源互联网平台的复制推广。充分借鉴兰考先行探索经验,行业或者能源主管部门牵头,尽快制订农村能源数据互联技术标准,对农村分布式能源系统的采集、传输、集成、应用等方面提出规范要求,增强农村能源互联网平台的可借鉴性。

03鼓励更多试点开展应用创新,打造可推广的农村能源互联网平台体系

兰考能源互联网平台是农村能源革命试点中的一次个性化探索,其功能体系构建受限于当地的能源品类、实施基础、应用场景等。随着新一轮农村能源革命试点工作开展,以兰考能源互联网平台为蓝本,鼓励更多试点县结合实际进行创造性建设,进一步提炼农村能源互联网平台的通用性功能和应用场景,形成适应我国广大农村的能源互联网平台功能架构体系,为农村能源高质量转型发展保驾护航。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能源互联网查看更多>数字化查看更多>源网荷储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