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核电核电建设与运行市场正文

被放逐的核电自主化:国外核电巨头何以鲸吞中国千亿市场?

2015-12-01 09:19来源:华夏能源网作者:/路风关键词:核电大亚湾核电站压水堆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要在全球核电市场占据一席之地,最重要的一点是必须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事实上,在过去的30年中,关于核电到底是该走引进路线还是倚重自主化路线的话题,曾引起广泛的讨论。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政府与企业研究所所长路风,曾带领团队在三年时间里对业内资深人士进行了大量访谈,并系统研究世界和中国核电自主化路线,试图探解中国核电自主化发展的路径迷局。

以下文章发表于六年前,由路风教授及其团队所著,原标题为《被放逐的“中国创造”——破解中国核电谜局》。今年是中国核工业创建60周年,在中国核电大发展,并面临核电大规模走出去的当口,此文的意义在于可以对如何提高核电自主化能力有所反思,以便未来能更好地提升中国核电的竞争力。

中国核电用三十年的时间走过了“三轮引进”之路:中国核电在1980年代的第一轮发展中确立了以“引进+国产化”为主的路线;1990年代,又经历了以纯粹购买电容为目的第二轮引进;虽然与引进并存的自主发展走了20年,它却被进入21世纪之后的新一轮核电发展计划彻底放弃了,2002年末至2003年初所确定的新一轮核电发展路线,再一次是依靠对外引进,而且是比前两轮引进更彻底的全盘引进。

国外核电巨头鲸吞着中国核电建设数百亿美元的庞大蛋糕,我们自己拥有的核电技术知识产权却被日益边缘化。中国自主创新的道路,为什么在举国上下的自主创新口号中越走越窄?

1靠引进吸收就真能提升自主化能力?虽然国际招标方案当初是以每千瓦1800-1900美元上报中央批准的,但负责引进的国核技公司现在已要求业主准备按2000多美元/千瓦的价格来接盘,而且还附带了一个令人忐忑不安的条件——“上不封顶”。

中国能源问题的日益严重,发展核电的重要性获得越来越多的共识。事实上,中国政府在开始制订“十一五”规划时,就已经把发展核电列为保证未来能源供应的重要手段。

但从一开始就引起争议并出乎许多人意料的是,2002年末至2003年初所确定的新一轮核电发展路线,再一次是依靠对外引进,而且是比前两轮引进更彻底的全盘引进。以大亚湾核电站为标志,中国核电在1980年代的第一轮发展中确立了以“引进+国产化”为主的路线,但同时也存在着以秦山核电站(一期)为标志的自主开发。

1990年代,中国经历了以纯粹购买电容为目的(不包含技术转让内容)的第二轮引进,相继购买了加拿大的重水堆(秦山三期)和俄罗斯的压水堆(田湾),并且继续购买了法国核电站(岭澳-大亚湾后续项目),但同时也开工建设了自主设计的秦山二期核电站。虽然与引进并存的自主发展走了20年,它却被进入21世纪之后的新一轮核电发展计划彻底放弃了。

第三轮引进路线倡导者提出的主要理由是:国内核电站机型“五花八门”的局面严重干扰了中国核电技术进步和国产化进程,而(自主设计的)秦山二期核电站是参考大亚湾核电站“照猫画虎”建造的,在事故预防、缓解措施以及防火设计等方面与国际上新的核安全标准还存在差距,已丧失了作为“主力机型”的条件。因此,中国核电必须“采用先进技术,统一技术路线”,直接引进国外最先进的第三代核电站技术,走“一步跨越”的新路。

这个方针的具体实施方案是:通过国际招标,在国际三代核电机型中选定一种作为中国核电技术的发展方向;先建设4台招标引进的机组作为“国产化”(后改称“自主化”)依托项目;在2010年之前开始实行这种引进机型的批量建设,并于2020年达到4000万千瓦的目标;其中除了中国已有的11台机组870万千瓦,均为引进机型,国内已掌握技术但属于落后的机型不再建设。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核电查看更多>大亚湾核电站查看更多>压水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