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核电核电建设与运行评论正文

【深度】拿什么来“拯救”核设施邻避困局??

2015-12-01 09:14来源:环境与生活网关键词:核设施邻避三门核电站核废料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我国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过程中,某些为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公众生活需要而兴建的工业或公共服务设施,可能会对其周围自然环境、公众健康与经济财产等造成损害,因此周边公众往往对其强烈抵制,导致邻避问题的产生。这些引发邻避问题的设施称为邻避设施。核设施正是一种典型的邻避设施。那么应该怎样应对这样一种局面呢?本文作者作为业内人士,对此进行了调查与思考。

浙江三门核电站

核设施作为一种邻避设施,公众对其具有相当的恐惧心理而产生强烈的邻避情结。比如2013年,江门龙湾工业园核燃料项目因公众的邻避活动而导致搁浅。面对国内邻避活动的不断高涨,核行业要达成又好又快健康发展,就需要从业人员对相关邻避活动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探析邻避设施选址的困境及其成因,并借鉴国外成功经验,协助政府和企业应对核设施邻避问题的挑战。

国际邻避设施选址策略改变

国外学者对邻避问题的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美国学者厄黑尔于1977年首次提出了“邻避”(NIMBY,Not In My Back Yard,不要在我家后院)的概念。邻避的内涵可以概括为拟建邻避设施周边公众出于维护自身利益或某种价值观(如反核主义者)而采取的集体行动,来达到阻止邻避设施在自己所在社区修建的目的。这些行动包括政治请愿、诉讼、听证会、游行、罢工等。早期邻避设施选址是个纯粹技术问题,主要由技术专家主导进行科学论证,但随着环保主义浪潮高涨,公众参与公共决策的诉求增加,因此西方国家学者从选址策略、政策工具、影响邻避活动强弱因素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研究和探索。

西方国家早期采用了“决定—宣布—辩护”(Decide-Announce-Defend,DAD)模式的选址策略,主要特征是为了避免公众反对,采用专家决策的秘密封闭选址策略。但随着邻避设施选址失败案例越来越多(包括美国尤卡山项目、英国高放射性废物处置库项目等),各国开始反思,提出了两种新的选址策略:“市场或交易型选址”和“自愿/参与/伙伴关系”(Engage-Deliberate-Decide,EDD)。“市场或交易型选址”方式是通过市场机制,以经济激励、补偿来促成社区对邻避设施的接纳;“自愿/参与/伙伴关系”方式以充分的公众对话和辩论基础上的自愿选址为特点。当前,“自愿选址”模式逐渐成为国际上 一种主流策略,两种模式在流程上的差异如图所示:

新的选址策略在西方国家一系列邻避设施选址活动中取得了成功,代表案例包括加拿大天鹅山危险废弃物处理场项目、瑞典奥萨玛尔核废料处置库项目等。

西方这些成功案例,有一些共性的经验可供借鉴:

1.选址策略主要以多区域拍卖方式或者与当地社区协商一致的方式进行,在项目正式选址立项前获得了社区公众的支持,公众享有一定的决策权。

2.公众参与开展较早,一般在项目立项前即已经开展,有些甚至长达10年。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核设施邻避查看更多>三门核电站查看更多>核废料查看更多>